我国未来发展的环境因素和战略选择

2021-03-15 05:24李由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十四五

李由

【摘要】我国未来发展的环境约束包括多个层面。从国际环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就国内环境而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人口结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知识、技术和经济创新能力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有待全面转变。不论国际、国内环境如何,我国未来发展应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科教兴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坚持对外开放、和平发展理念,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关键词】十四五  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  人民主体  全面开放

【中图分类号】F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24.004

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40余年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巨大成就。據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以2010年不变价美元计算,世界经济总量(GDP)从1978年的84619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806838亿美元,年均经济增长率为2.9%;同期,我国经济总量从1495亿美元增加到122377亿美元,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5%,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为18.3%,居世界第二。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9万亿元,人均GDP超过7万元(约合1万美元)。在发展环境面临复杂深刻变化之际,党的十九大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并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2020~2035年、2035~2050年两个阶段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经验表明,只有深刻认识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真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全面开放的发展战略,全面尊重和依靠、激励和保护中外人民、中外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运用国内外的劳动力、知识和资本,才可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未来发展的国际环境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存在、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一国发展战略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有赖于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等环境和条件的全面准确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全面准确地认识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我们才能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但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重大变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16~17世纪,自哥白尼“日心说”为起始,到牛顿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经典力学体系的构建,人类经历了第一次科学革命;此后,人类又经过了17、18世纪欧洲思想解放运动,18、19世纪以蒸汽机、机械化为特征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90年以后以量子力学、相对论、生物学为核心的第二次科学革命和以电气化、全球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率先崛起,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后来居上。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机械、电力、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1970年代以来微电子、生物技术、能源技术、互联网、数据库、物联网、区块链、分布式账户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进入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时代。1956年美国工人中的白领人数超过蓝领;2003年成立的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最初的创业团队主要来自硅谷,用IT理念制造汽车;2020年美国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发布了最新一代脑机接口的芯片和医疗设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出的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度分析,20世纪初科技进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不足10%,此后这一比例不断提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仅在科学研究、科学技术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其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又不断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从20世纪的50%提高到目前的70%至80%。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从1978~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经济总量及对世界经济贡献率来看,虽然仍保持着美国一家独大、多极发展的格局,但美国相对地位有所降低,其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27.8%降至2017年24%,欧元区、日本分别从25.7%、12%下降到15.6%、6%,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份额更下降到2%,约与韩国(1.9%)相当,巴西从2.4%微增到2.5%,非洲经济停滞不前,南非甚至从0.6%下降到0.4%。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竞争与合作,国民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份额从1978年的1.8%迅速提高到2017年的15.2%,印度从1.6%提高到3.2%,中国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和最大获益者。尽管如此,我国在科研、教育、工业化、城市化、国家治理等方面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现代化还是我国要全力实现的奋斗目标。

猜你喜欢
十四五
筹谋“十四五”
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及“十四五”重大环境问题探讨
“十四五”时期上海推进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中国区域发展七十年暨“十四五”区域发展展望
浅谈“十四五”背景下湖南高职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现状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宁夏启动“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前期研究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