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消费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1-03-15 05:24孔微巍郭宇航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养老产业养老服务老龄化

孔微巍 郭宇航

【摘要】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形势严峻,推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迫在眉睫。我国养老消费呈现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消费能力加快提升、消费环境加速升级、消费模式日趋多元等良好发展态势,同时也面临着管理机制缺位、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和发展瓶颈。应完善体制机制,健全可持续发展体系;提升消费环境,构建放心消费体系;优化供需结构,催生高质量业态体系;培育专业人才,完善职业发展体系,推进养老消费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关键词】养老消费  老龄化  养老服务  养老产业

【中图分类号】F840. 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24.014

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速已位列全球第一。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尤为重要,直接关系亿万民众的福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出要“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一战略导向的提出,为我国养老消费发展提供了深层次动力,也为我国养老消费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发展养老消费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需求,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我国养老消费的发展现状

人口老龄化带来养老消费需求增加。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4949万人,占比为17.9%,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6658万人,占比为11.9%。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76亿,与2018年相比新增945万。另外,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显示,2035年到205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到3.80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三成,其中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逼近5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将超过三分之一,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将达到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将难以维系,养老消费的环境将发生较大改变,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大。

经济高速发展推动养老消费能力提升。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群体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拥有了一定的物质消费基础,养老消费能力有所提高。目前,我国老年人在养老消费层面表现出较为鲜明的资产养老趋势,其资产一方面来自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房产收益;另一方面来自存款、股票等财富收益,这为养老消费能力提升提供了基础和动力。[1]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指出,中产阶级人数增加,人均收入增加,养老消费能力有效提高,我国未来对高品质养老消费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强,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始进军“智能养老”。

养老制度完善推动养老消费环境升级。近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到地方的协同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实现了养老的制度化发展。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指出,要针对养老领域建立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推动医养结合等,推进养老机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以养老消费为带动推进养老事业加快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充分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同年,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再次提出要扩大养老服务供给,繁荣老年用品市场,加强养老服务消费支撑保障,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优化营商、消费环境,为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养老消费环境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养老需求多样化推动养老消费模式多元化。截至2018年底,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4400万人,老年人对保健品、医药用品等老龄用品的消费和照护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2]同时,随着近年来网络消费的盛行,“银发族”也成为网购主力军,老年群体更倾向于进行线上消费。旅游消费逐渐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消费领域之一,每年老年旅游人数占全国总旅游人数的两成以上。与此同时,养老模式也日益多样化,逐步形成了居家养老、社区式居家养老、机构养老、CCRC照料社区(复合式老年社区养老)、金融机制养老、乡村养老、房车旅居养老等并存的多样化养老模式。在诸多养老模式的交互作用下,养老消费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增加。

我国养老消费面临的问题

养老消费保障和管理机制缺位。一是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协调发展管理机制缺位。在国家层面,国家养老产业的发展规划由全国老龄办牵头制定,但从地方来看,各省市老龄办多下设于民政部门,多数职能由民政部门代行,缺乏獨立的职能管理部门。二是养老服务消费市场资源整合机制缺位。现阶段,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模式未能充分落实,普遍存在着企业准入审批难、融资贷款难,中介组织发展不力,外部资源吸纳不足的现象和困境。三是养老服务消费保障约束机制缺位。现阶段,与养老消费相关的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未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养老消费环境制约养老消费发展。一是老年人普遍存在“不愿消费”的情况。受传统思维影响,部分老年人主动为自己消费的意识尚未形成,普遍存在着“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陈旧消费观念,家庭养老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老年人面临“无处消费”的困境。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很多养老服务企业在规模化、连锁化发展等层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养老服务用品及相关产品的品牌建设水平偏低。尽管我国老年用品市场发展的起步较早,但在市场规模上却存在分布分散、领域狭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现阶段市场中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服务产品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同时,养老金融消费市场有待规范,养老金融产品单一问题突出,保险、储蓄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养老金融产品,其他领域产品较少涉及。三是老年人“不敢消费”现象较为突出。近年来,养老消费诈骗事件屡见不鲜,诸如近期央视曝光的“老妈乐”,主打“消费养老”概念,实则为养老消费骗局,通过非法吸收老年人资金,造成老年人直接经济损失,安全养老消费环境亟待构建完善。

猜你喜欢
养老产业养老服务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