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03-15 05:24张立群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张立群

【摘要】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科学选择。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运用宏观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立足扩大内需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我国经济增长率加快回升;根本上则要依靠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完善市场经济制度,把握好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规范有序的要素市场,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格局  两个一百年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24.006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1年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时刻回顾,我们正站在一个伟大的起点。展望未来,我们的目标远大,任务艰巨。第一个百年我们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第二个百年我们要实现从有到好的历史跨越。我们要在生产制造水平、城镇化体系建设、农业和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达到现代化水平。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生产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从高增长到高质量是一个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伟大征程

高质量发展突出的是发展的质量,与高增长突出的是发展的速度形成鲜明对照。追求高增长的背景是短缺和普遍的供不应求,由此形成了粗放、低水平数量扩张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高增长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激励机制有力,而责任约束不足。推动由高增长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则是短缺的基本消失和普遍的供大于求,在市场竞争和环保监察力度加大等压力下,企业开始越来越注重质量效益和控制污染,由此逐渐形成集约高效、绿色清洁的发展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激励与责任约束并重。经济高增长或者高质量发展的形态,是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方式、经济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等多类因素的综合表现。因此,由高增长转向高质量,是一系列客观条件逐步形成、体制机制深刻变革、经济活动参与者行为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综合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趋于成熟、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根本性转变、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济活动的有序性和效率显著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的综合成果。因此,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关键阶梯,是一个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持续和比较激烈的经济结构调整。大背景是资源配置由计划转向市场,生产建设活动目标由实现工业化转向改善民生。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面对的首要任务是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家底上尽快奠定工业化的基础。依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及计划经济集中配置资源的能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迅速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制造业体系,独立自主地制造出“两弹一星”,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奠定了重要根基。然而,三大产业结构失衡,工业比重很高而服务业比重很低;城乡结构中,城镇化水平很低;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很高而轻工业比重很低。简言之,经济结构呈现出集中力量推动工业体系建设的鲜明特征。改革开放后,当经济发展目标开始转向改善民生并引入市场机制以后,这一经济结构必然被迅速矫正。最为突出的是:服务民生的产业,从农业到工业、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工业到服务业全面加快发展;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这是一个由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而带动工业、服务业等产业建设、城市建设等投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过程。持续快速扩张的市场需求,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增长。到2008年,经济结构调整基本完成,以民生改善和消费结构升级为引领的社会生产特点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城镇化率由17.92%大幅度提高到46.99%,这意味着经济结构调整活动基本完成,由比较剧烈的结构调整所引发的需求快速扩张和经济高增长也开始趋向平缓。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在此前后国内城镇化导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降,使出口与投资两大需求增速也同时持续大幅下降,对供求总量关系产生了严重冲击,导致比较严重的供大于求。面对产能普遍过剩、企业开工率下降、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等困难,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异常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

2010~2019年,按美元计算的出口增长率由31.3%持续降低到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23.8%持续降低到5.1%。出口、投资方面订单的显著减少,使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不断加大,销售回款减少、财务收支平衡困难加大,继而引发企业减薪裁员、拖欠银行贷款本息和材料款、设备款等现象,开工率也不断降低。经济下行给民生带来的压力日益显现,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开始提高;销售货款回收困难趋向严重,企业应收款额持续扩大;各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日益发展。面对经济下行给居民生活带来的潜在压力,党和政府必须全力做好保就业、稳定居民收入的工作。然而,保障民生和稳增长的相关举措,使财政支出压力明显加大;减税降费措施则使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明显下降。这些必然导致财政赤字率提高,政府债务规模扩大,财政面临的压力持续加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使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提高,导致银行对实体经济贷款更加谨慎,金融紧缩力度加大。为缓解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央行必然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货币存量扩张较快、表外业务拓展较快和高风险杠杆增长的风险。

猜你喜欢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