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的经济学解释与突破路径

2021-03-15 05:24赵敏娟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1年24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产业链

赵敏娟

【摘要】智慧农业对于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当前农业发展瓶颈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立足农业产业系统性,通过信息科技、智能科技等现代科技与农业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智慧农业具有数据与信息收集和传送及时化、决策智能化等特征,有效实现农业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基础的提升。理论层面上,我国在智慧农业有关“农业即科技”融合观、农业与农村及三产融合等深层次实践方面阐释不足。从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出发,将数据与信息作为要素纳入分析视野,從要素配置与信息流动两方面解释智慧农业的生产经济学内涵,从高素质劳动力、小农户衔接、信息化建设基础等方面剖析发展智慧农业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突破路径,可作为对当前智慧农业理论基础不足的建设性回应。

【关键词】智慧农业  新古典经济学  信息与数据  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24.009

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粮食自给率达到95%。[1]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13390亿斤,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2]同时,我国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特色农产品。我国平均每年番茄总产量达5630万吨,出口量占全球1/3;莲藕产量11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0%,其出口量占全球60%。[3]

同时,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多重压力与挑战。首先,农业资源短缺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桎梏。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水资源短缺,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是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4]其次,我国当前农业生产中资源开发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6年,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增长29.1%,农药用量增长25.6%。[5]过量的无机投入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地力衰退、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再者,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资源使用效率偏低。农业用水效率和耕地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农业资源的低效率使用又进一步加剧资源的过度开发。[6]最后,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和服务费用增长加快,使得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提高,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对其国际竞争力产生消极影响。综上所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双重挤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因其所处的基础地位,以及其自然禀赋依赖度高、从业者平均科技素养偏低、产业比较收益低等特点,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和难点。有鉴于此,全会提出,我国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门类关系协调,推动现代农业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智慧农业通过信息技术、智能科技等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可以有效推进农业基础高级化和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高效、安全、优质、低耗等目标,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于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农业现代化、破解当前农业发展困局具有独特优势,是实践和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相比传统农业,我国智慧农业在要素配置、产业组织及形态等多方面实现了颠覆性转型。然而,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至今智慧农业相关实践相对于智慧工业、智慧医学及康复等仍有很多短板与不足。因此,挖掘智慧农业内涵,揭示其关键内容,指出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探索突破路径,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尤为重要。

智慧农业的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

智慧农业的提出可追溯至2009年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但智慧农业的技术具有更为透彻的感知、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为深入的智能化等三方面特征。[7]周国民着眼于农业领域对信息技术的引进,认为智慧农业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使农业系统运转更加智慧、高效,进而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谐农村、农村能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目标。[8]廖先莉从“互联网+”的角度诠释智慧农业,认为智慧农业将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种植结构,使农业产业活动更加精细化、智能化。[9]李晓兵认为智慧农业是信息化与大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利用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与控制、问题预警等智能管理,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等特征。[10]张新红等认为智慧农业的出现使农业发展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信息化等方向迈进。[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被纳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提高农业产业效率,这是智慧农业最常见的形式。Nicholas和Wilson提出网络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观点,认为信息技术具有改进作物生产管理决策并提升经济效益的潜力,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12][13]刘丽伟和高中理提出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智能化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精准化程度,从而推进农业产业升级。[14]王竑晟指出通过互联网电商涉足智慧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化农业智能监控系统和重视国家顶层设计,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15]总体而言,智慧农业将农业视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包括智慧管理、智慧生产与经营、智慧组织、智慧科技和智慧生活等多个方面。[16]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产业链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产业链春之奏鸣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