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过程性知识及其教学策略探讨

2021-03-15 07:08刘春艳崔暮寒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性知识过程教师

刘春艳 崔暮寒

[摘   要]地理过程性知识在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中占比较大,且具备较高的教学价值,与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不少高中地理教师对地理过程类型区分模糊、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文章阐述了地理过程性知识的概念、类型及相关教学现状,提出了地理过程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过程性知识;教学策略;地理学科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91-03

一、地理过程性知识概述

1.地理过程性知识的概念

随着地理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地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地理过程”在地理学中的价值,即其改变了以往地理学偏重空间性状、 忽视时间特征的弊端,因此用这一新概念替换了以前地理学中的“地理演变”一词。 随着地理过程研究地位的提高,更多的地理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它的内涵和意义,虽然众多表述略有不同,但是实质都是从纵向的“时间”尺度上研究地理事象的动态变化过程[1]。“地理过程知识”是由袁孝亭教授于1996年首次提出的,他指出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 这也是“地理过程知识”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反映这种“时间断面”上地理事象动态演化过程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的知识,我们称之为“地理过程知识”,也即本文所指的地理过程性知识。

地理过程是地理事象在时间上的长期动态变化过程,它具有发展演变的过程性、抽象性、复杂性和规律性,空间范围上的广阔性、全球性,时间序列上的突发性、漫长性等特点[2]。地理过程性知识在地理课程标准中地位显著,贯穿于地理课程内容的始终,地理过程的特点对地理过程性知识的特点有着直接影响。把握好地理过程性知识的动态性、时空性、规律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充分地从四维向量上认识地理学。

2.地理过程性知识的类型

地理过程性知识可根据研究角度的差别,划分为众多类型。鲁爱华认为地理过程强调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可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3];穆文娟将地理过程按地理要素分为城市发展过程、人口迁移过程、聚落地理过程等[4];袁孝亭教授从时空尺度将“地理过程”分为地理循环过程、地理演变过程、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和地理扩散过程[1]。

穆文娟认为,按地理要素和时间尺度划分地理过程性知识的类型虽然有利于学习认识“地理过程”的规律和性质,但是与中学地理教学的联系却并不紧密[4]。她試着按照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层次将“地理过程”作出分类,可供中学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参考。

不论采用哪种划分方法及如何划分,只有把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况两者联系起来,做到因“型”施教,才能真正达到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地理过程性知识的教学现状

1.对地理过程类型区分模糊

大多数地理教师虽然明白地理过程性知识的重要性,但对其划分类型并不注重或是不知道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地理过程性知识进行讲解。“地理过程”在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大气运动过程和水循环过程、 必修2中的城市化过程和人口增长过程,以及必修3中的荒漠化过程和区域工业化过程等。 这部分知识教学难度稍大,本应该在教师明确分类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性的着重讲解, 但是部分教师没有对不同的地理过程性知识做到准确区分,导致学生也无法对地理过程性知识进行分类学习,对地理过程性知识的性质认识不足,概念混淆,这同样会影响学生对其他地理知识的认知。

2.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完全体现地理过程性知识的特点

现在不少学校中仍旧有一部分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一板一眼,缺少创新实践,更多专注于用言语和图片讲授教材,对于地理过程性知识的动态性和规律性等特点无法做到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成了课堂上的“观众”,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丢掉了该有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所以教师要想教得好、学生要想学得好,就必须根据地理过程性知识的特点,对所教所学的地理过程性知识进行有条理的框架建构,厘清前因后果,明白地理事象的千变万化。

3.地理过程性知识对应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欠缺

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教授地理过程性知识十分重要。从浅层次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的考试答题;从深层次看,这部分知识关乎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究竟能掌握哪些地理学科能力。 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课时紧张、时间不够、实验操作太复杂等问题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发展。 例如对于教材中出现的或简单或复杂的地理图表,教师有时没有及时教学生如何分析加工这些图表、怎样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如在遇到水循环示意图时,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描述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但是没有让学生掌握怎样根据示意图总结归纳图中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根据规律简单预测未来的地理空间动态过程的发展趋势等。地理教师的教学不应仅仅为了完成课时任务或从数据上提升学生成绩,更应着重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三、地理过程性知识对高中生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袁孝亭教授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解释,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用地理的观点看待事情且运用地理技能解决问题的内在素质[5]。学生在学习掌握地理过程性知识的过程中,必定会运用一定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科学方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性知识时自然而然地也培养了地理素养。 当然,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教授。

2.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按认知层次可分为两大类: 地理理性知识和地理感性知识。地理过程性知识与这两大类知识息息相关,所以学好地理过程性知识既有助于学生对地理感性知识的掌握, 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理性知识的理解,最终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3.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要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体现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基本理念。地理过程性知识的教学就需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地理学科能力,例如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分析推理地理因果关系的能力和简单预测地理过程的能力等。

四、地理过程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1.因“型”施教,突出重点

不同类型的地理过程性知识,其特点不同,所以不能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应当按类型施教,突出教学重点。

地理循环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在一定空间领域内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的过程[6],比如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于这类知识,在教学时应重点讲解其循环环节的关键节点、循环范围以及作用影响,因为学生明白了这些,就容易举一反三。

地理演变过程是指地理事物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新旧更替、盛衰消长等的变化过程[6],例如河流地貌的发育。 对于这类知识,在教学时应重点把握其在各时间阶段的不同特征和演变原因等。在此类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对相似的地理过程进行一定的大胆推测,培养学生简单预测地理过程的能力。

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是指地理事物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尺度内持续变化的过程[6],如人口数量变化。对于这类知识,在教学时应重点抓住数量变化的转折点和后期的可能变化趋势。 这类知识在考题中多以图表形式出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分析图表的方法,结合知识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具有识别、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扩散过程是指地理事物由某个中心或源地向四周扩散的过程[6],常见的有污染物的扩散、文化扩散等。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应着重于扩散事物的产生源地、扩散范围、扩散方向及发生扩散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教学中可采用设问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掌握对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分析与推理方法。

2.引导答疑,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作为师父引领学生“修行”,但主要还是靠学生的自觉和自主。当然教师起到的引导作用不是只在开始, 而是贯穿全程,“修行在个人”在实际教学中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要有主动性。学习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发现、提出问题到探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学生是无法单独完成的,尤其是学习新课时,所以就需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循循善诱,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提问。提问其实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思路和方向,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发挥主动性独自探究思考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贴合课程内容,不易跑偏。

地理过程性知识是在纵向的时间序列上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着各自的时间过程,即具有一定时间厚度[5]。在地理过程性知识学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忽视这点,所以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3.情境再现,激发兴趣

地理过程性知识的特性决定了学生仅靠教师简单的阐述是难以理解掌握的,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助于达到课程目标。学生学习的“内燃机”是兴趣,通过情境再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类似水循环、洋流运动、热力环流等知识点就需要教师通过实验模拟这些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又如学习天气系统、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等与实际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章节,教师要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模拟生活场景,这样能够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知识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创设情境有时可能会比较麻烦,也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但是教师应牢牢把握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和思维发展,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思考怎样调配时间,不能因为时间关系和实验复杂就一带而过。

4.直观呈现,多媒体相辅

地理过程性知识多具有复杂性,尤其是有一定时间厚度的地理过程性知识,不仅需要教师用地理模型等直观手段进行讲解,有时更需要结合多媒体视频、动画等生动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对于各种类型的地理过程性知识,可以结合不同类型的“纲要信号”图具体解释,可以让学生清楚明了地知道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变化,而且简洁的图示也更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信息化时代,教师不仅要提高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应该吸纳先进教学方法,学会运用新型多媒体设备,创新教学方法。如现在流行的微课、慕课或是课上播放的视频动画等都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除了可以减轻教师课上进行大量讲解的负担,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过教师必须谨记,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需要把握好使用时间,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 总体来说,教师教授地理过程性知识时应当将言语讲解和利用多媒体相结合,使二者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   参   考   文   獻   ]

[1]  袁孝亭,张志孝.“地理过程”知识及其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1996(1):12-13.

[2]  李春红.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地理过程”的认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3):10-11.

[3]  鲁爱华.地理过程的分析与描述[J].地理教学,2011(6):27-30.

[4]  穆文娟.“地理过程”的教学策略与实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5]  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王向东,高燕.基于PCKg的地理过程知识教学视角及教学策略研究[J].地理教学,2015(16):19-22.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性知识过程教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秋天在哪里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美育教师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中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