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临床对比探讨

2021-03-18 12:01高嫣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定量

高嫣

(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检验科,甘肃 张掖 734000)

0 引言

丙型肝炎主要由RNA 病毒引发,主要传播渠道为血液传播及与病毒携带者接触性传播,RNA 病毒潜伏期比较长,其临床表现并不显著,右上腹不适感是携带RNA 病毒感染的常见合并症,但是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对患者治疗产生一定影响。丙型肝炎慢性进展过程中,可逐渐转化为慢性肝炎,如果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治,最终引发肝腹水、肝硬化,病情严重者发展至肝癌。因此,对丙型肝炎患者做出早期诊断,可及时明确患者病情,并对其治疗提供一定依据[1]。目前,临床丙型肝炎患者检验方法比较多,选择适宜的检验方法,对患者确诊病情具有重要帮助。选取84 例丙型肝炎患者,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在丙型肝炎患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包括荧光定量PCR 法、酶联免疫法,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 年1 月-2020 年11 月甘肃省张掖市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丙型肝炎患者中选取满足研究条件的84 例患者,将其作为观察样本,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病患均满足疾病检验各项操作指征,且患者本人依从性良好。所选病患均分别行荧光定量PCR 法、电化学发光法两种检验方法,本组患者中,男44 例,女40 例,年龄25~60 岁,平均(34.12±3.09)岁。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可开展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能够做好各项操作的配合,纳入标准[2]:①病历资料完整;②患者本人知情同意;③满足检验标准;④认知功能正常;⑤能够正常交流;⑥成年人。排除标准:①拒绝复查及随访;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③合并严重血液性疾病;④合并器质性病变;⑤合并其他严重传染性疾病;⑥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⑦合并严重精神障碍;⑧不符合临床检验操作。

1.3 检验方法

本组患者均分别接受荧光定量PCR 法和酶联免疫法检验,收集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脉血,剂量为3mL,以3000r/min 速度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间控制在10min,取上清液保留,并将其作为检验标本。取上清液,将上清液充分混合在组织裂解液中,然后将其放入水浴锅中,时间控制在15min 左右,温度控制在60℃,再次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取其上清液,利用上清液制作脱氧核糖苷酸模板,之后将其放置在定量 PCR 仪器上,选取合适菌落行检验,在待测样本上直接获取具有特异性的血清荧光抗体,洗涤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从而对待测样本的病毒感染情况作出判断。酶联免疫法检验操作选用标准试剂盒,在血清中添加酶复合物,并对其进行孵育,孵育时间60min,观察混合物,处于无光状态后持续半小时,待完全反应后,在混合物中添加终止液,待反应终止后,对检验结果进行判断。为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上述两种检验操作均由同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检验医师完成,操作由同一台机器、同一个采血小组完成,严格按照荧光定量PCR 法和酶联免疫法完成相关检验操作,根据检验试剂要求进行测定,做好检验流程质量控制,准确记录两种检验方法阳性检出情况。

1.4 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对比荧光定量PCR法和电化学发光法丙型肝炎检验阳性检出率,准确记录后做好对比工作。

1.5 数据统计

数据分析利用SPSS 26.0 软件,t检验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P<0.05 说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2 结果

荧光定量PCR 法丙型肝炎检验阳性例数为81 例,阳性检出率为96.43%(81/84),酶联免疫法检验丙型肝炎阳性例数为例,阳性检出率为86.90%(73/84),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验方法阳性检出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发,是引发丙肝的关键因素,诱发因素包括过度劳累、长期饮酒,同时肝毒性药物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主要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3]。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婴幼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影响较大,需要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婴幼儿人群发病率比较高的原因在于遗传因素,且其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更容易感染此病[4]。由于患儿病情严重,为避免造成严重后果,需加强患儿的治疗与干预,为改善患儿病情提供更多帮助。丙型肝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比较轻,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厌食、全身乏力等。而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而言,初期临床症状表现比较轻,表现主要为腹胀、食欲不振,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演变成肝硬化和肝腹水,并且合并腹腔积液、黄疸等,部分患者会伴有肝性脑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5]。实践经验证实,近年来临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做好早期丙型肝炎诊断,对患者后续治疗及愈后均可发挥明显作用。有学者指出,对于丙型肝炎患者,其病程周期比较长,HCV 转阴率比较低,一旦发生误诊或漏诊,会延误患者治疗,增加恶性并发症风险,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6]。针对丙型肝炎患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临床尚无特效疫苗和特效药物,因而做好早期预防和检测,及时做好诊断,可明显降低丙型肝炎患者发病率。

最初,主要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验,对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随后,临床陆续开展酶联免疫吸附法,目前已经发展到基于DNA 的多种测方法,在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发挥明显作用[7]。目前,实验室检验是目前诊断肝炎病毒检验的主要检测方式,大量实践工作经验证实,荧光定量PCR 准确率比较高,与常规为检验方法相比,荧光定量PCR 检验能够显著提高临床诊断效果。与此同时,血清学检验操作便利,阳性检出率比较高,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有文献报道结果显示,血清学检验方法总体效果不如电化学发光法[8]。因此,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不同检验方法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检验结果。既往临床将酶联免疫法检验结果作为丙型肝炎患者检验的金标准,此种方法是最早应用于丙型肝炎患者诊断的检验方法,应用范围广,总体检验效果良好。但是由于此种检验方法操作流程繁琐复杂,对检验实验室内部温度条件及湿度条件的要求也比较高,检验成本比较高,且一旦出现偏差,会导致检验结果受到严重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9]。为提升检验效率与质量,发展新型检验技术,并将其应用在丙型肝炎患者检验中,已经成为临床的共识。

肝炎病毒入侵到肝部后,会产生一定有毒物质,被直接带入到血液循环中,从而破坏相关的弹性蛋白,对肝细胞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血清学检验是指通过含有已知性抗体的免疫血清,与分离培养的未知纯种细菌或标本中的抗原进行血清学反应,从而确定病毒感染类型[10]。荧光定量PCR 检测法属于新型细菌检验方法,属于生物学检验技术,利用光谱技术和DNA杂交优势,有效提高病毒检验的敏感性、准确性及检出率。PCR 检测法操作简单,检测过程中等待时间较短,不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不会轻易将检验标本中的原有菌群给破坏掉,评价较高。有文献[11]报道认为,对于丙型肝炎患者而言,采用荧光定量PCR 检测法进行检验,不仅可进行定量分析,还具有定性检验作用,检验灵敏度比较高,且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会增加肝损伤程度,加重患者病情,进而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目前,临床诊断主要包括抗原检测、血清学检验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 法丙型肝炎检验阳性率为96.43%,酶联免疫法丙型肝炎检验阳性率为86.90%(P<0.05),与文献[12]分析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充分说明荧光定量PCR 法在丙型肝炎患者检验中的应用优势和使用价值。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学检验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专一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征,对病毒进行诊断和渐变,不仅灵敏度高,同时检验工作操作便利。但是,荧光定量PCR 检测将荧光探针或者荧光染料加入到常规PCR 检验技术操作中,实时监测荧光信号,然后对病毒检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弥补病毒含量较低时无法检出病毒的弊端[13]。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仅对两种检验方法的丙型肝炎病毒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应在日后相关研究中适当增加观察指标,并且纳入更多具有典型特点的病例,并且尽量减少地区、环境、气候以及流行年份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可行思路。

综上所述,与酶联免疫法相比,荧光定量PCR 法诊断丙型肝炎,阳性检出率更高,操作更为简便,检验结果更为客观,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定量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有机物官能团的定量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外汇风险敞口的定量刻画
丙型肝炎的危害和防治
沉默的杀手:隐匿性丙型肝炎
早孕期间不能有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