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中采取信息技术对提高应用效果的观察

2021-03-18 12:01梁舟婵温丽李杏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软式内镜消毒

梁舟婵,温丽,李杏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广东 高州 525200)

0 引言

软式内镜是临床医疗中的常用设备,主要包括腹腔镜、胃镜、关节镜、膀胱镜等,种类繁多,使用过程中可以弯曲,能够进入到人体更深位置[1]。软式内镜应用完毕后需要及时清洗消毒,并再次提供给医务人员,辅助临床医疗工作的开展。从实际工作情况分析,软式内镜应用频率高,对清洗消毒监控管理要求更高,需要严格把关清洗消毒过程,避免出现风险事件。我院于2019 年4 月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取代人工监控管理措施,提升工作效率,加强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建工管理工作。此次研究,由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4名工作人员在同时采用信息技术方法(研究组)与人工方式(对比组)开展工作,实际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于2019 年4 月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为调查其实际应用效果,由我院4 名工作人员在2019 年1月-2020 年12 月同时采用信息技术方法(研究组)与人工方式(对比组)开展工作,每组抽查40 件样本。清洗消毒人员4 名;均为女性;年龄22~41 岁,平均(31.59±1.57)岁;学历情况:大专3 名;中专1 名;清洗消毒对象:①支气管镜;②胃镜;③十二指肠镜;④喉镜;⑤肠镜;⑥其他。

从研究组与对比组清洗期间各随机抽出40 件样本,作为评价对象。

研究组40 件样本构成:①支气管镜10 件;②胃镜10 件;③十二指肠镜10 件;④肠镜10 件。

对比组40 件样本构成:①支气管镜10 件;②胃镜10 件;③十二指肠镜10 件;④肠镜10 件。

1.2 监控管理办法

对比组采用人工监控管理办法,由参与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采用笔记录方式,将软式内镜的编号等各项信息一一记录到专用本子,并由人工完成数据核实工作。

研究组采用信息技术监控管理办法,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信息记录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1)为医院内部的软式内镜建立信息档案,主要内容包括:①购买渠道;②购买时间;③使用频率;④清洗频率;⑤器械编号;⑥器械型号;⑦器械名称;⑧其他。

(2)清洗消毒人员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清洗消毒监控管理工作,系统操作流程为:界面选择→手工洗或者机洗→清洗时间→清洗人员信息→开始清洗。

(3)待器械清洗完毕后,在系统内确认清洗完毕,并开始消毒流程。

(4)将清洗、消毒信息打印成条形码,粘贴在器械指定位置。

(5)医护人员在使用前可以扫描条形码,确认清洗消毒信息无误后再使用。

1.3 观察指标

(1)清洗消毒记录时间:①支气管镜记录时间;②胃镜记录时间;③十二指肠镜记录时间;④肠镜记录时间。由此次监控管理效果研究人员负责统计清洗消毒记录时间。

(2)资料完整情况:①完整;②不完整。记录信息包括:①购买渠道;②购买时间;③分配信息;④使用频率;⑤清洗频率;⑥器械编号;⑦器械名称;⑧器械型号;⑨消毒信息;⑩清洗信息。所有记录信息均无遗漏项、准确,则视为完整,否则视为不完整。由此次监控管理效果研究人员负责统计数据完整情况。

(3)清洗消毒合格率:①合格件数;②百分比。合格标准:表面无残留污物,必须达到灭菌水平。由此次监控管理效果研究人员负责评价、统计随机抽取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合格情况,两名研究人员观点一致认为清洗消毒合格,则达到相应的标准。

1.4 统计学研究

此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监控管理效果研究数据。清洗消毒记录时间为计量数据,用t检验进行两组对比。资料完整情况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两组对比。此次处理监控管理效果研究α=0.05,P<0.05 则表示统计学差异性较大。

2 结果

2.1 清洗消毒记录时间

研究组支气管镜时间(8.44±0.54)分、胃镜时间(8.57±0.57)分、十二指肠镜时间(8.98±0.11)分、肠镜时间(8.57±0.14)分;对比组支气管镜时间(20.45±2.54)分、胃镜时间(20.98±2.55)分、十二指肠镜时间(20.14±2.41)分、肠镜时间(20.78±2.87)分(P<0.05)。表1 所示。

表1 清洗消毒记录时间(,分)

表1 清洗消毒记录时间(,分)

2.2 资料完整情况

对比组资料完整度为87.50%,研究组资料完整度为100.00%(P<0.05)。表2 所示。

表2 资料完整情况[n(%)]

2.3 清洗消毒合格率

对比组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如表3 所示。

表3 清洗消毒合格率(n,%)]

3 讨论

软式内镜是临床中重要的手术器械,对于疾病诊断、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软式内镜使用完毕后需要及时清洗,以此满足临床使用需求[2]。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后需要立即完善记录相关器械信息,以便各个科室能够合理取用[3]。传统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记录方式完成信息记录工作,应用弊端较多,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软式内镜数量多、清洗消毒信息多,人工记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信息疏漏、错误的现象,不利于相关工作开展;②占用大量监控管理资源: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人员数量有限,并要完成信息记录工作,因此工作压力比较大。医院如果想要完整、准确地记录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信息,则需要投入大量工作精力、管理精力,消耗较多的工作时间;③溯源困难:各个科室在使用清洗后的软式内镜器械时,难以进行溯源,需要到专门管理室查阅相关信息,应用起来较为繁琐,也不利于规避软式内镜清洗消毒风险因素[4]。

信息技术利用专门的管理系统进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数据记录工作,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性高:监控管理人员可以直接使用信息技术录入设备信息,按照模板、流程记录信息即可,减少漏记现象;②工作效率高:计算机系统在监控管理过程中,可以按照系统指示快速完成记录工作,并形成工作条形码,提升工作效率;③可溯源性强。各个科室在使用软式内镜时,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获得软式内镜的各项信息,准确掌握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等各项信息,规避使用过程中的部分风险因素。

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整理与监控方面的高效率性,可以极大改善医院在医疗器械上的工作效率,弥补人工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过程中的不足,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必然需求,改善医院原有清洗消毒监控过程,减轻医院医务工作者人力投入,提升清洗消毒效果。基于上述传统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过程中传统监控过程中的不足以及信息技术优势,我院积极开始改革,提升医院内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效果,并于2019 年4 月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中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后,工作效率、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资料完整度均比较高。

王月亮[5]等在相关研究中认为医院软式内镜清消毒洗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各个环节,控制清洗消毒流程,确保清洗、消毒合格。张英香[6]等在相关研究中认为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中,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中,能够极大改善清洗、消毒管理流程,提升实际工作效果,减轻医务人员工作负担,并阐述了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优势。

在此次研究中,在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开展监控管理工作,对比记录时间与资料完整度,可以发现采用信息记录方式开展工作可以节省信息记录时间,资料完整度高,清洗消毒合格率要明显高于人工管理。此次研究中共选择了三项指标作为两种不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应用方案的效果对比依据:①清洗消毒记录时间能够反映医院软式内镜在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消毒情况;②资料完整情况能够判断两种不同管理方式应用后对于器械清洗记录情况,对于医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反映其管理水平;③软式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能够直接反应不同清洗消毒监控管理模式对于工作开展质量的影响。

研究组采用了信息技术监控管理办法,对比组采用人工监控管理办法,研究组数据更具优势,说明了信息技术监控管理办法应用过程中更具优势,验证了上述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数据差异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技术监控管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工作能够减少人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漏洞,工作效率更高,能够保持相对统一的管理标准,所以降低了工作风险,提高了工作效果。此次研究同王月亮、张英香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研究可信性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给医院管理工作带来极大便捷,利用信息技术监控管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相关工作,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软式内镜清洗消毒记录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资料记录完整度,强化监控管理工作,医院应该加强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监控管理信息化工作推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监控管理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软式内镜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软式内镜再处理流程优化的效果评价与成本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猪引种的消毒和隔离方案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我国软式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