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按摩联合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在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中的应用

2021-03-18 12:01陈灿王亚郭海霞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盆腔

陈灿,王亚,郭海霞

(宝安区中心医院 妇产科,广东 深圳 518101)

0 引言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CPPS)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可能起源于泌尿、妇科、胃肠道、骨盆脏器、神经等单独学科或多学科,是泌尿外科和妇科常见病之一,也是两科的共有疾病之一[1-2],其发生率在3%~10%,多数研究报道男性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较多,而在临床工作中女性患者发生者更为常见[3-4]。女性慢性疼痛综合征者人数较多,但重视性、治疗性较差,往往盆腔痛的诊疗计划不完善,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年忍受疼痛折磨,不仅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对经济花费也带来很大的影响。CPPS 的治疗多种多样,目前物理治疗仍被推荐为一线方案,被认定为安全有效的,其中治疗方法有手法按摩、盆底肌肉训练、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等。手法按摩可以在疼痛的触发点释放肌筋膜束缚,以此减轻疼痛症状[5],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骨盆区域的血流量,以此改善盆底的疼痛[6],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单纯通过手法按摩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来纠正或减轻这些慢性疼痛症状往往效果不佳,为对CPPS 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将通过手指按摩、电刺激、生物反馈三种方法联合在CPPS 患者的应用,以此探讨其临床效果。现将数据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56 例来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妇科门诊治疗的CPPS 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8),年龄为34~58 岁,平均(46.04±5.36)岁,与对 照 组(n=28),年 龄为34~54 岁,平 均(43.82±5.27)岁,两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两者均填写一般信息、病历资料、进行专科盆底检查及进行盆底静、动态MRI 的检查,纳入标准:所有CPPS 病历均经临床排除器质性改变及明确病因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排除情况:①有其他器质性病变病史、相关非器质性病变病史或盆腔脏器系统肿瘤者;②有精神或神经系统相关病史者;③有泌尿或消化系统相关病史者;④有生殖系统急性或病毒性感染,不适宜行盆底超声及MRI 操作者;⑤有盆底相关手术病史者;⑥不同意参加本研究者。符合以上其中1 项者即排除。据上述资料进行两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我院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检查前充分告知实验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法按摩,排空膀胱及大便,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由专家治疗师对体内的疼痛触发点和/或相关活动受限的结缔组织及肌肉进行手法按摩放松,力度需适中,由轻到重,由浅到深,逐次进行,感到热胀时最佳。治疗疗程为:每日一次或者隔日一次,15~30min/次,10~15 次/疗程。

实验组给予手法按摩,方法同对照组,同时使用盆底康复仪(麦澜德)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在治疗时需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实施治疗,根据个体化制定方案。治疗疗程为:电刺激15min,生物反馈15min,2~3 次/ 周,30min/ 次,10~15次/疗程。

两组均治疗1 疗程。

1.3 疗效的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经过系统治疗后:显效:临床主要症状的消失,4周以上未复发,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病情逐渐恢复,4 周以上无加重,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

观察指标:治疗1 疗程后的疼痛相关情况的比较:疼痛严重程度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量表),疼痛持续时间将记录患者疼痛持续的天数。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导入SPSS 19.0 软件,一般信息资料比较采用()表示,结果对比行t检验,临床疗效用[n(%)]表示,结果对比行χ2检验;VAS 疼痛评分、疼痛存在时间以()表示,结果对比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一般信息情况

通过两组一般情况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一般信息情况()

表1 对比两组临床一般信息情况()

2.2 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实验组总有效人数26 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人数19 例,总有效率为67.9%,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效果对比[n(%)]

2.3 对比两组间医治1疗程后疼痛相关效果

两组间医治1 疗程后疼痛相关效果均取得一定的进展,实验组相对应的VAS 疼痛量表评分(1.29±2.35)分,疼痛持续时间(7.68±3.62)d,对照组相对应的VAS 疼痛评分(3.11±2.82)分,疼痛持续时间(11.11±6.19)d,实验组疼痛严重程度较对照组症状轻,且疼痛持续时间亦比对照组疼痛时间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医治1疗程后疼痛相关效果

3 讨论

盆腔疼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疼痛紊乱症,为无器质性、组织性、病理性改变者,通常病程为周期性发作3 个月以上或者连续发作6 个月以上[7],部分女性由于接受的文化程度较低,工作强度及范围较大,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医疗卫生保健意识薄弱,往往对于疾病的处理不积极,为节省就诊时间及费用宁愿间断治疗或者忍受疼痛不去治疗,不仅加重病情的发展,甚至部分女性出现抑郁、焦虑、不孕、慢性盆腔痛等表现。该病病程周期长,且易反复出现疼痛症状,对生活、工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及心理创伤。

目前,物理治疗方向已成为盆底功能障碍研究的新热点,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至今有许多盆腔痛患者为治疗曾多次接受住院和腹腔镜等检查,仍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更有甚者因不堪忍受不明原因的盆腔疼痛,为了解决其疼痛症状不得不切除子宫,但术后疼痛症状仍持续存在。有些未制定系统的治疗盆腔痛的诊疗方案,不能及时就诊,往往独自忍受疼痛,间断治疗效果不佳,且浪费经济资源,这些均给社会和家庭经济和人际关系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影响。所以探究CPPS 患者的疼痛治疗方法成为慢性盆腔痛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手法按摩可以检查骨盆底肌肉或肌筋膜触发点的紧张、僵硬和敏感性,降低肌张力,减轻该区域的关节刚性,放松和拉伸缩短的肌肉,并加强弱肌肉,改善组织、肌肉等血液循环,使软组织更有弹性,以恢复肌肉骨骼组成部分的平衡,修复神经功能[8]。电刺激可以调节神经骨骼肌肉兴奋性,唤醒休眠的神经细胞,增加轴突再生的数量及速度,通过神经回路进一步使骨骼肌肉被动的收缩放松,强化盆底肌群,起到唤起本体感受器,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释放机体内部的内啡肽样物质,从而对疼痛起到减轻效果[9]。生物反馈治疗是将盆底肌肉运动信号转化到仪器中,以此评价当前的功能活动状态,正确地调整或控制躯体功能,从而起到防治的目的[10-11]。查阅文献研究发现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可通过物理治疗如盆底操运动来恢复肌肉的长度和功能,通过手指按压使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12],恢复血功,缓解患者的疼痛,通过生物反馈及电刺激联合治疗来缓解肛提肌的痉挛,改善CPPS 患者的疼痛与不适症状[13-14],本文研究显示,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组治疗后显效人数19 例,有效人数7 例,总有效人数26 例,总有效率92.9%,VAS 疼痛评分(1.29±2.35)分,疼痛持续时间(7.68±3.62)d,而对照组显效人数12 例,有效人数7 例,总有效人数19 例,总有效率为67.9%,相对应的VAS 疼痛评分(3.11±2.82)分,疼痛持续时间(11.11±6.19)d,两组相比治疗后均取得一定疗效,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且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的患者疼痛严重程度较单采用手法按摩的患者症状轻,疼痛持续时间亦比单采用手法按摩治疗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由此说明,针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采取手法按摩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进行系统治疗,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性较强,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盆腔疼痛,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缩短疼痛存在时间,减少再次发生率。手法按摩能够加强人体血液和淋巴回流,缓解骨盆底疼痛、降低肌张力,提高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电刺激、生物反馈是对盆底肌和神经主动和被动的训练,可以使肌肉运动信号加工并使其转变为可见的图形及能听得懂的声音,以便于患者感知到盆底肌肉的功能状态及反馈到认识错误信息,从而训练已受损的肌肉内部通路,达到治疗的目的。三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对缓解CPPS 患者疼痛起到了更好地效果,是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这与周扬等[15-16]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手法按摩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具有低损伤、操作易、效果佳等优势,既可以改善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功能,又能改善疼痛症状,缩短疼痛存在时间,减少复发率,避免反复检查、用药、手术的高昂费用,从而增加患者诊治的信心,改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CPPS 的发病率及远期不良结局。由此可见,三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治疗CPPS患者中是切实有效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但还需继续追踪远期疗效。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