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21-03-18 12:01王旭波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耳鼻喉颌面栓塞

王旭波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耳鼻喉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0 引言

颌面以及耳鼻咽喉疾病现在是一般的临床疾病,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有严重的影响,对患者的身心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带给患者较大痛苦。传统治疗颌面以及耳鼻喉疾病的方式是采取手术的方式将患者的病灶进行切术,但是传统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患者发病的病灶所在位置较为特殊,导致解剖结果过于复杂,病灶位置血液供应丰富,如果直接对病灶进行切除,会造成较大出血量,如控制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安全性较低。随着医学家们不断探究,在对颌面以及耳鼻喉疾病患者采取治疗手段时,首先采取血管栓塞术,可以帮助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利用血管栓塞术进行疾病的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的复发率较低,并且对疾病的治疗效果理想,通过血管栓塞术辅助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血管栓塞术对治疗颌面、耳鼻喉疾病有很好地效果安全系数高,因此血管栓塞术在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1]。此次研究将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0 例颌面及耳鼻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对血管栓塞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共有20 例颌面及耳鼻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是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在2019 年1~12 月收治的患者,此次研究情况均告知了患者实情,并取得了患者的同意。20 例患者中男16 例、女4 例,其中包含6 例颌面部进行性增大患者,患者年龄为26~66 岁,平均56.2 岁,所有患者的病程均在6~16 年;剩下的14 例耳鼻喉患者当中,包含颌面部毛细血管瘤患者2例,年龄为36~56 岁,病程为6 个月至7 年;2 例面颊部血管瘤患者,年龄为26~40 岁,病程为4 个月至1 年;2 例咽喉部血管瘤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6~56岁,病程在1~1.5 年;2 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6~55 岁,病程在1~1.5 年;2 例眼旁神经纤维瘤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6~44 岁,病程在2~3年;4 例颌面部外伤合并鼻腔出血患者,患者的年龄为26~65 岁,病程在0.5~1 年。

1.2 方法

此次研究的20 例研究对象全部采取局部麻醉后,对患者的皮股动脉的穿刺插管,并对患者的双侧颈外动脉通过造影技术进行彻底的检查以及探究,在明确患者病灶的具体情况后,对病变同侧进行颈内动脉造影。在透视的情况下将Simons 导管送入到患者的病变部位。对患者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处理,并且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如果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插管困难,则采取患侧颈外动脉栓塞,对血管进行栓塞使用普通型的弹簧毛栓子和明胶海绵颗粒。在进行血管栓塞术后的5min 再次进行造型,目的在于检查血管的栓闭情况,如果出现血管栓闭不成功的情况,就需要增加栓子的数量再次采取血管栓塞,直到实现靶血管完全栓闭。另外,部分进行血管栓塞术的患者需要进行椎动脉和颈内动脉造影,内外血管交通支和危险吻合排除,可有效避免误栓[2]。

在病变的一侧实施了颈内动脉造影。在透视下患者的病灶部位导入了simons 导管。对患者的血液循环动脉进行了栓塞处理,治疗效果密切观察。如果难以插管患者的病变部位,就栓塞患侧外颈动脉,使用普通型的弹簧毛栓子和明胶海绵粒子用于血管栓塞术。实施血管栓塞术后5min 确认血管闭塞。如果血管闭塞不成功,则需要增加栓塞的数量,再次进行血管栓塞,直到目标血管完全闭塞为止。另外,实施血管栓塞术的患者中需要椎骨动脉和颈内动脉造影,可以去除内外血管和危险吻合的交通支,有效避免假血栓。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专业医学软件进行处理后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此次作为研究对象的20 例颌面及耳鼻喉患者全部治愈并且出院。在20 例中,颌面部区域有6 例患者扩大。血管造影诊断后,4 例被诊断为动脉流动,2 例被诊断为动脉畸形。血管栓塞术后,3 例肿瘤消失,患者出院。3 例患者在进行血管栓塞术后的病灶后病灶明显缩小,之后再进行外科手术切除患者的病灶,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后伤口痊愈。最后,病人痊愈出院。合并鼻腔出血的颌面部外伤患者4 例,这4 例在鼻腔填充后仍然出血,止血效果很低。全身麻醉后,施行了血管造影。血管造影确认出血的原因是外伤性动脉瘤破裂。对这4 例患者分别进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效果理想,4 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此次研究对象中对病因为实体占位的患者,首先进行供血动脉栓塞术,在进行供血动脉栓塞后4 天后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血管栓塞术后患者的瘤周组织缺血,进行手术时视野清晰,提高了患者的瘤体辨认度,医生可以很好地进行病变部位切除。见表1。

表1 血管栓塞术的治疗结果

3 讨论

对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患者采取治疗手段,需要首先检查确定患者的病变部位。在确定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之后再采取治疗手段。传统的治疗手段中最常见的就是进行病灶手术切术。但是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患者发生病变的位置往往十分特殊,如今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会受到众多因素制约,另外,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术后复发率较高。由于颌面和耳鼻喉部位的供血十分丰富,因此进行病灶手术切除时难度较大,手术切口比较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大量出血,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3]。如果对患者的病情考虑不够彻底全面,很容易出现病灶切除不彻底的情况,术后很容易出现疾病复发。对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患者实行血管栓塞术之前,需要对患者的动脉进行造影检查,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灶实际情况,进行栓塞治疗时可以取得更好地治疗效果。对于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患者采取治疗手段,在治疗之前进行血管栓塞,可以有效减少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度[4]。在此次研究中,先采取血管栓塞之后再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出血量比一般直接进行手术治疗的出血量可以减少100mL。利用血管栓塞术辅助进行治疗,可以保证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视野清晰,利用彻底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检查,对病灶的切除也更加彻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血管栓塞术属于神经介入治疗方式,在进行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治疗过程中,外科辅助手术的血管内栓塞术可以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安全系数较高,并且治疗后复发概率很低[5]。

此次研究中,对18 例患者先进行了血管栓塞术治疗,之后进行病灶位置的切除手术,18 例患者的治疗效果都十分理想,在手术中出血量较小,如今已经痊愈出院,并且无患者复发。目前已经有很多医院在进行颌面以及耳鼻喉疾病的治疗中采取了血管栓塞术,将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术以及外科手术相结合,在临床中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提升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并且可以有效降低术后疾病复发率[6]。采取血管栓塞术进行颌面以及耳鼻喉疾病的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血管栓塞术的具体实施中,需要重视两点:其一,在进行血管栓塞术的过程中,要注意注入栓塞材料的速度,速度不能过快,并且要持续间断和低压的原则,操作人员需要特别注意,要保证栓子不会逆流到人体的颈内动脉分支中,如果对患者的脑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二,在进行血管栓塞术时,需要注意操作过程,导管要距离患者的总动脉较远,避免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并且导管需要深入到靶血管内,释放栓子要确保到位,如果导致患者颅内血管急性栓塞会引起严重的危害。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栓塞的安全性和精准度都得到了提升,因此目前血管栓塞术在临床中应用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血管栓塞术后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并发症,其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为面部肿胀、周围性面瘫、头痛、张口困难等,如患者在进行血管栓塞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和家属无需紧张,并发症在3d 左右会自行消失,如不消失可以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7]。

综上所述,在进行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治疗的过程当中,采取血管栓塞术可以代替部分外科手术疗法,利用血管栓塞辅助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并且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安全系数较高,术后复发率较低,因此,血管栓塞术在临床中具有较高使用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耳鼻喉颌面栓塞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关于投稿的声明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官方微信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颌面创伤特征及预防策略的调查研究
在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耳鼻喉急性感染及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分析
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