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对临床规培医师岗位应对及医患沟通能力干预效果研究

2021-03-18 12:02张娜莉曹义马原田玉恆陈书文史少丽杨青青秦艳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规培巴林分值

张娜莉,曹义,马原,田玉恆,陈书文,史少丽,杨青青,秦艳

(1.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9;2.河南科技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3 国科心理研究(河南)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0 引言

医学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对医学服务标准提出较高要求,而当前部分医师的专业能力未达到患者的标准,致使医患关系紧张,不良医疗事故频繁发生,甚至出现暴力伤医等不良事件[1]。开展规范化培训活动的宗旨即提升临床医师的综合能力、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然而,此种培训方式于岗位应对、医患沟通能力方面并无针对性举措,致使临床医师专业能力距离患者的高标准还有一定差距[2]。相关医学研究结果显示,巴林特小组活动能够促进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及岗位应对能力,且我国部分医学者已经将巴林特小组方案于综合类医院内积极展开,然而,有关此方面的文献及报道较少。故而,我院实施当前研究,探讨临床规培医师应用巴林特小组活动后,对医师岗位应对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影响,以下即是本次研究的详细过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30 名我院临床规培医师参加此次研究实验,选择时间即2020 年3 月-2021 年3 月,由18 名男医师和12 名女医师组成,年龄24~30 岁,平均(27.13±2.18)周岁;医师类型:5 名儿科医师、3 名急诊科医师、6 名妇产科医师、4 名全科医师、2 名麻醉科医师、4 名内科医师、6 名精神科医师;学历:18名本科学历、12 名研究生学历。

1.2 方法

巴林特小组活动操作方法:①制定教学方案,通过岗位应对知识考核及问卷调查方法,了解临床规培医师的岗位应对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而后依据此调查结果制定教学方案;②活动流程设定,将参与培训的30 名临床规培医师平均分成3 组,各选择一名年资较高的医师担任组长,组织组员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活动主要内容即临床医师岗位应对能力及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③岗位应对能力,选择典型岗位应对能力较差而产生医疗纠纷的事件进行分析,鼓励小组成员深入探讨,找出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如查房未准时、病历书写不规范、医疗技术操作不规范、疾病诊断有误等,而后依据问题的不同,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以提升临床规培医师的岗位应对能力;④医患沟通能力,列举医患关系紧张,并已经发生暴力伤医等不良事件的相关案例,针对此案例展开分析,分析时,令医师从生物医学、心理医学、社会医学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了解到,医患关系紧张除了与医师岗位应对能力相关外,还与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有密切联系。故而,应对临床规培医师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医师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换位思考意识等,通过以上培训,能够增强临床规培医师的责任感及使命感,有益于启发医师的换位思考理念,使医师能够较好谅解患者由于疾病而产生的焦躁情绪,促使医师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秉持友好耐心的态度与之交流。除此之外,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可以促进临床规培医师的专业能力,使之具备良好医疗操作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而精准的治疗;⑤实施考核制度,活动开始前、活动结束后,由院方管理人员出题,考核临床规培医师的岗位应对能力,从而获得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培训成效,并选择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标准化病人30 例,对培训后的临床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进行评价,从而获得患者的反馈意见,促使医师清楚患者的真实想法,秉持换位思考理念与患者展开友好沟通,以改善医患紧张关系,有益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实施前后临床规培医师的职业倦怠及负性情绪评分,即于活动前后,通过MBI-GS 职业倦怠量表对临床规培医师进行评分,评估项目为情绪衰竭5 个条目,工作态度4 个条目,成就感6 个条目,每个条目的分值均为0~6 分,其中情绪衰竭项目分值=5 个条目得分总和/5;工作态度分值=4 个条目得分总和/4;成就感分值=6 个条目得分总和/6,分值越低,职业倦怠感越轻微;通过SAS 焦虑自评量表、SDS 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临床规培医师的负性情绪,两种量表分值均为20~80 分,分值高,则负性情绪较重。

(2)比较实施前后临床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医患沟通技能(SEGUE)评价量表对规培医师实施前后的医患沟能力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沟通准备5 个条目,信息收集10 个条目,信息给予4 个条目,理解病人4 个条目,结束问诊2 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即1~4 分;评估人员为30 名标准化病人,若标准化病人对规培医师的语速表示不满意需扣分,规培医师用语过于学术,导致标准化病人反应迟缓或者交流不畅需扣分。

1.4 统计学分析

当前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 25.0系统内完成数据处理及分析,应用()表述计量数据,给予t检测;应用[n(%)]表述计数数据,实施χ2检验;P<0.05 标准达成之时,差异尤为突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临床规培医师的职业倦怠及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职业倦怠及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实施后临床规培医师职业倦怠及负性情绪评分较优,即情绪衰竭分值、工作态度分值、成就感分值、焦虑情绪分值、抑郁情绪分值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明显(P<0.05)。详细情况可见表1 所示。

表1 对比实施前后临床规培医师的职业倦怠及负性情绪评分(,分)

表1 对比实施前后临床规培医师的职业倦怠及负性情绪评分(,分)

2.2 实施前后临床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评分比较

医患沟通能力评分对比,实施后的医患沟通能力评分较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详细情况可见表2 所示。

表2 对比实施前后临床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评分(,分)

表2 对比实施前后临床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评分(,分)

3 讨论

临床规培医师的工作量较大,且在工作之余还需重视规范化培训相关的学业,导致医师的精神时刻处于紧绷状态,影响其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且部分临床规培医师不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效果不佳,医患之间较易产生矛盾,久而久之,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概率升高[3]。所以,应对临床规培医师进行有效培训与管理,以促进医师的沟通能力、专业水平,增强其职业素养、责任感、使命感等,益于促进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这对于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而言具有推动作用。

20 世纪50 年代时,巴林特创建了巴林特小组,其主要实施目标即改善医患紧张关系,是通过分析医患关系相关案例形式,促使医师沟通能力提升,进而达到建立和谐医患联系的措施。依据临床研究表明,巴林特小组在降低医务工作者职业负担、促进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和谐医患关每户、防止职业倦怠出现、职业认同感提升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巴林特小组有医患关系督导之称,能够帮助医师从旁观的角度出发,多方面分析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找出其中不足之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自身医患沟通能力进行完善与提高,从而达到与患者展开良性交流的目标[4]。除此之外,此活动的实施,对医师的责任感有增强作用,有益于培养医师换位思考意识,从而使医师对患者的理解与谅解程度获得提升,于增进患者满意度方面有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巴林特小组能够增强医师的岗位应对能力,通过分析以往岗位应对能力不高导致的医疗事件,可以帮助医师了解自身能力不足之处,而后针对自身不足展开学习,以促进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医疗水平,这对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效果,减少患者治疗护理周期,增进患者对医师信任感、亲切感方面均可发挥积极作用,是能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使患者获得优质治疗服务的良好措施[5]。将此小组活动应用于临床规培医师的培训活动中,能够促使临床规培医师病历书写、病情诊疗等能力的升高,有益于增强医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于促进临床医师的专业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均有较强推动作用,医师护患沟通技巧及专业医疗水平的提升,切实减少了医患纠纷事件,提升了医院整体服务标准,在提高医院社会荣誉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6]。

此次我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巴林特小组活动之后,临床规培医师职业倦怠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分值均较实施前低,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临床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评分,即沟通准备、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病人、结束问诊评分较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确定,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应用,能够促进临床规培医师岗位应对能力及医患沟通的能力,可以达到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医患联系的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规培医师的培训活动中实施巴林特小组活动,有益于提高临床规培医师的查房能力、医疗技术操作水平、岗位应对能力等,使患者的病情获得准确诊疗。此外,还可以提高临床规培医师的职业道德及综合素养,从而促使医师具备较强责任感、使命感等,益于培养并提高医师的换位思考意识,有益于增强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所以,巴林特小组在临床规培医师的培训工作有较高可行性,值得予以大力推荐及宣传。

猜你喜欢
规培巴林分值
法拉利包揽一二名 周冠宇首秀获积分——2022F1巴林大奖赛
肿瘤放射治疗学临床规培医师教学中应用EBM联合PBL的效果分析
岗位胜任力结合情景教学模式在急诊住院医师规培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
规培医生为主讲的小讲课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巴林连续驱逐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