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18 12:02陈佳佳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护理学导向评分

陈佳佳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护理学以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及护理有关的社会、人文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应用一定技术、护理艺术,为人们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服务[1-5]。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6-8]。学生不仅需学习课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进行大量实验,在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9-12]。本研究选取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专业学生76 名,并将其作为该研究的调查对象,调研内容如下文所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校选取调查研究对象76 名,根据教学方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名。对照组男、女分别2 名、36 名,年龄18~25 岁,平均(23.30±4.12)岁;观察组男1 名、女37 名,年龄19~24 岁,平均(22.25±4.08)岁。两组护理学专业学生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学生采用一般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由导师进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提出疑问,导师予以解答,做出总结。

观察组学生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包括:①教学准备:课前7 日由教师告知学生行动导向教学有关知识,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布置项目、任务,将布置好的项目、任务分发给所有的学习小组。学生结合老师分发的项目、任务自行收集资料,展开小组讨论,制定护理计划,准备实验所需用品,展开自主排练;②教学方式实施:将小组制定的护理计划,呈递给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护理计划中的难点,解决学生疑问。小组展开护理练习训练,对优秀小组予以肯定。通过小组讨论、自评、他评等完善护理计划。教师对此次实验课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提出若在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中遇到相似问题的解决方式,积累经验;③教学总结:教学结束后,学生可对护理计划完整实施方案进行总结,再次练习巩固掌握不佳的地方。当完成一个章节教学后,教师、学生研究提出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项目,启发学生思考。

1.3 临床评价

对两组学生的评价教学方式效果、课堂效果、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CTDICV)评分等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效果满分为10 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8-10分)为显效;(3~7 分)为有效;(1~2 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使用我校自制问卷评价从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评价能力培养效果,各项分值10 分,分值越高,能力水平越高。

使用我校自制问卷评价从课堂气氛、课堂注意力、教师同学沟通等方面评价课堂效果,各项分值满分为10 分,得分越高表示课堂效果越好。

从操作应变能力、独立实施操作项目、临床情景认知度等方面评价操作技能水平,各项分值10 分,分值越高,操作技能水平越高。

对教学前后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进行评分,负性思维能力为得分小于210 分,正性思维能力为得分大于280 分,其中总分42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到SPSS 22.0 软件进行相关分析,两组学生计量资料对比以()标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以率(%)标识,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教学效果分析

观察组学生评价教学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如表1。

表1 教学效果[n(%)]

2.2 能力培养效果

观察组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差异明显。如表2。

表2 能力培养效果(,分)

表2 能力培养效果(,分)

2.3 课堂效果

观察组课堂气氛、课堂注意力、教师同学沟通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差异明显。如表3。

表3 课堂效果(,分)

表3 课堂效果(,分)

2.4 操作技能水平

观察组操作应变能力、独立实施操作项目、临床情景认知度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差异明显。如表4。

表4 操作技能水平(,分)

表4 操作技能水平(,分)

2.5 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评分

观察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得分教学后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如表5。

表5 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评分()

表5 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评分()

注:教学前两组学生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教学后两组学生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上升,对护理的要求日益严格,护理内涵亦随医学科学发展日益拓展[13-15]。护理专业是在尊重人的需要、权利的基础上,改善,维持、恢复人们所需生理、心理健康、社会环境变化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健康水平的目的[16-17]。基础护理为护理教育的重要课程,实践性较强[18-19]。常规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开放性实验项目,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20]。行动导向教学方式重视因材施教,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等能力的培养[21-22]。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学生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上的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观察组课堂气氛、课堂注意力、教师同学沟通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行动导向教学对提高学生课堂效果具有积极效果;观察组操作应变能力、独立实施操作项目、临床情景认知度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操作应变及独立实施操作项目等能力;教学后观察组CTDICV 评分(389.15±12.16)分高于对照组(301.24±13.08)分,提示行动导向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具有良好效果。行动导向教学以活动为导向,有助于提高学生全面综合能力[2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完成某一方面“任务”着手,引导学生完成具体“任务”,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热情,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需将教学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并分层次对学生下达行动导向,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增强学习自信心。

黄萍[24]的研究中对100 名护生展开调查,发现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后学生技能培养、能力培养、课堂效果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方式,学生演绎、假设认可、推理等方面评判性思维能力均得到提高,指出行动导向教学对临床培养实用型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行动导向教学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25]。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对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身自信心具有一定作用,指出自行收集资料、自主排练、教师引导、讨论护理计划难点等,有助于内化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为问题能力。本研究中还发现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大量的医疗设备被引进医院,临床实践环境日益复杂,因此需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更具有现代教学意义,在教学过程当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具有全面性,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操作应变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同时更有利于构建良好课堂氛围,适用于临床教学大量的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护理学导向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