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21-03-18 12:02孙晓蔚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手术室发生率研究组

孙晓蔚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100)

0 引言

手术治疗可谓是临床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不断完善、优化的医学技术,手术治疗方法凸显出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势,其在临床治疗某些疾病中的价值越来越高,备受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肯定与青睐。手术室作为临床开展手术的主要科室,其属于医院重要部门之一。因为手术室人员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再加上每天需要面对各种繁琐的护理工作,所以极易引起不良事件,从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增加医患纠纷,甚至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直接性威胁[1]。鉴于此,极其有必要对手术室风险管理进行进一步加强,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预防和控制发生不良事件。本研究收集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以下评析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 年4 月-2020 年4 月作为收集病例的时间范围,以60 例于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主,随机分为对照组(30 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2~68 岁,平均(53.0±3.5)岁,10 例心胸外科,6 例骨科,14例普外科。研究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23~69 岁,平均(56.1±3.6)岁,9 例心胸外科,5 例骨科,16 例普外科。组间进行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方面不显著(P>0.05),可展开均衡对比。纳入标准详细内容:①同手术治疗指征完全符合,并且是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正确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②具有非常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详细内容:①患有性质极其严重的精神类疾病,存在意识或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等;②缺少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信息,手术过程中实时监测和记录其病情变化,术后做好交接,以手术室现有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作为指导落实各项护理管理措施。研究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标识干预:①手术部位标识的运用:手术医生在术前用统一规范的标识为患者做好手术部位体表标记;三方核查时共同确认手术部位标识并签名,确保手术的安全;②药品标识的运用:抢救患者分秒必争,手术室用药要求快速、准确、及时[2]。管理手术室药品,通过鲜明清晰的对比标识去标识各种类型的药物,对术中麻醉药、高警示药品使用颜色鲜艳的标签分别贴于输液器或连接管上,便于观察与记录,保证用药安全;③无菌物品存放标识的运用:根据物品的性能、使用频率、有效期、专科性分类标识并有箭头指向,方便准确快速取用,保证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护士主动配合手术的积极性;④静脉管道标识的运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医嘱、病情或术式建立多条静脉通道,不同的通道往往输注不同的药物或液体,对术中开放的动静脉通路标注清晰,密切观察,并注明置入时间,方便动静脉管路的管理;⑤引流管道标识的运用:术后留置的引流管尤其是多根引流管,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往往涉及各种类型的输液、引流管道,所以管道表示也非常重要。管道不同,那么需要标识的项目则包括具体名称、具体置管时间、具体人员;手术室护士在术后准确标识,全院同式化管理,并将标识粘贴于末端5~10cm,并注明时间,以更好地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⑥器械标识的运用:手术室涉及的器械种类繁多,明确标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和使用;⑦贵重仪器间的地标和图标的运用:所有仪器根据标识定点放置,既节省空间,又美化了环境,同时减少碰撞,也保证急救时的抢救效率;⑧环境标识的运用:手术开始时手术室巡回护士打开“手术中”标识的灯,提示手术进行中,示意手术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手术间打扰手术者,保证手术安全和效率。特殊感染的手术患者手术间外悬挂“特殊感染手术”标识,拒绝人员参观手术,保障手术有序进行,并预防院感事件发生;⑨患者标识的运用:在腕带上标注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信息,同时对其身份进行明确,以发病原因、疾病类型作为依据,指导患者进行颜色不同的腕带佩戴,以便区分其身份,保证能够在第一时间识别患者的身份。若患者容易出现意外事故,包括摔倒、坠床等,需要提供黄色腕带标识。腕带上标记着不同数字,以便对高龄病人、病重病人进行区别。用药过程中,需要对药物名称、用量等进行标识,若药物相似,则需要对其用途进行表示。倘若属于国民药物,应标注于腕带、治疗单、手术通知单上。标注表示有利于适当选择药物,确保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免出现药物过敏事件;标签标识需要选择不同颜色,以免有护理差错事件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对护理管理质量进行评定时采用的工具为核查量表,内容包括4 项,具体为无菌物品管理、手术前核对、安全制度执行、消毒隔离,4 项均以100 分为满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管理质量越高[3];②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需要进行统计,主要有包括手术部位错误、术后管道标识错误/缺失,同时还有器械设备准备和归位错误、用药错误;③通过发放自制问卷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共设定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选项,以前两者百分比的和计算满意度;④统计两组手术配合率,具体分为主动配合、被动配合、不配合,主动配合百分比加上被动配合百分比即为配合率。配合率=(主动配合+被动配合人数)/调查总人数×100%;⑤两组需要记录并且比较护患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相关数据需要录入到SPSS 24.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在描述时所利用的为(%)表示,组间需要比较时则作χ2检验,计量资料在描述时所利用的为(),组间需要比较时则作t检验,P<0.05 用以证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的差异

研究组较对照组的消毒隔离、手术前核对、无菌物品管理、安全制度执行的护理质量评分高,组间在数据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评比两组护理质量的差异(,分)

表1 评比两组护理质量的差异(,分)

2.2 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比对照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26.67%低,两组分别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评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n(%)]

2.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差异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93.3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见表3。

表3 评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差异[n(%)]

2.4 比较两组手术配合情况的差异

研究组的手术配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手术配合率8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评比两组手术配合情况的差异[n(%)]

2.5 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

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均更低于对照组,并且两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比较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n(%)]

3 讨论

如果有安全隐患潜在于临床护理过程中,那么即可将其称呼为护理风险其对患者生命健康可以构成直接性或者间接性威胁,同时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4],所以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措施使护理风险降低。所谓的护理风险管理,首先需要预测潜在或存在于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风险隐患,再对其进行系统性管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5]。护理标识实际上是一种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以颜色鲜艳或者比较特殊的文字、图像符号等对护理期间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标识,达到提醒或者警示护士的目的,促使其对护理工作中各个细节更加关注,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

外科手术患者多为病情复杂、紧急、危重,所以在进行手术护理时,各种纠纷、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通过识别病人的身份,将其具体的手术部位、手术方式以及基本情况标注清楚,让手术安全得以保障;标识药物或者设备的方式,可帮助医护人员选择医疗设备或者药物的时间大大缩短,为抢救和治疗患者嬴得时;通过管道标识以使各个导管留置管理规范到位;通过标识手术室内环境区域可以对污染无菌区的情况进行预防,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切实提升手术室风险管理质量,不仅对医院正常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且可为患者手术安全提供保障,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6]。总之,在护理标识运用到手术室风险管理工作中可使医护人员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性降低,促使其快速辨识各种信息,提高护理工作效率[7]。

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消毒隔离、手术前核对、无菌物品管理、安全制度执行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手术配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而组间在护理不良事件事故发生率以及护理差错、护患纠纷发生率3 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得到(P<0.05)。从而证明,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既能够促使手术室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又能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控制,使手术护理配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得到保证。

猜你喜欢
手术室发生率研究组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精益管理工具在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我的好奇心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