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营养护理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1-03-18 12:02史菲菲汪进城陈娜娜王祖义
智慧健康 2021年36期
关键词:根治术食管癌研究组

史菲菲,汪进城,陈娜娜,王祖义*

(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一病区,安徽 蚌埠 233000;2.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肿瘤外科,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食管癌上是发生于食管上皮组织的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40 岁以上的人多发,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具有年轻化的趋势[1]。食管癌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中排列第4 位,尤其是我国更是食管癌的高死亡率国家,每年约有15万人因食管癌病死,占全世界的1/2[2]。食管癌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的疾病。对于食管癌患者应早预防,早治疗,通过尽早有效的干预可使患者5 年生存率达到20%,手术是首先的治疗方法。手术虽可以延缓患者生命,但手术是一种有创手术,使胃肠道功能支配的神经受到一定损伤[3],且术后早期有禁食期,肠道营养支持及护理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既可帮助患者及时补充营养,又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下面通过早期营养护理食管癌术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2017 年9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100 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行食管癌根治术者且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肿瘤已扩散者;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50):对照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55~72 岁,平均(62.37±5.9)岁,其中隆起型21 例、蕈伞型18 例、浸润型5 例、狭窄型6 例;研究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56~75 岁,平均(64.15±7.2)岁,其中隆起型25 例、蕈伞型12 例、浸润型6 例、狭窄型7例。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心电监护、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监护;给予患者持续经鼻吸氧;给予患者测量体温,对发热患者进行物理降温;给予患者禁食禁饮、肠胃减压;给予患者补充维生素及电解质。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营养护理,具体包括:①体位护理:在全麻未完成清醒时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为避免营养液流出,待麻醉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将床抬高30°~40°;②营养护理:给患者输注营养液前,首应根据营养风险筛查NRS 量表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评估,然后用恒温电加热器对营养液进行加热,确保温度保持在37℃~41℃,最后通过3M 胶对营养管进行固定;在输注过程中应严格在无菌的条件下操作,且注意流量和总量的控制,先慢后快,先少后少,循序渐进地进行,第1d 遵医嘱先按38mL/h 给予半量能全素输注,观察患者是否耐受,如无异常反应(腹痛、腹胀、恶心、呕吐)4h 后可将流量调至38mL/h,第2d可按50mL/h 的流量给予半量能全素输注,第3d 开始100mL/h 的流量给予全量能全素输注;为避免营养管堵塞,应隔2~4h 对其冲洗,当天的营养液未用完应及时丢掉;在术后6~7d 可逐渐过渡到经口进食,进食应遵循先流食至半流食最后到普食的顺序,食物应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每次不宜进食过多,进食后休息30min 再躺下;③口腔、呼吸道护理:在未输注营养液时,为避免患者肺炎的发生,按1 次/2h,20min/次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加翻身叩背帮助患者排痰;对置管侧的鼻腔按2~3 次/d 用棉签蘸上湿水后清洗,清洗后滴上石腊;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与家属交流过程中,应轻言细语、和蔼可亲、并向患者科普疾病知识和术后早期营养的重要性。在面对患者焦虑、担心、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及时开导,告知患者负面情绪不利于术后康复和预后,并告知乐观的情绪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①在干预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三项肠胃功能指标恢复时间;②在术后,护理后10 天抽取患者静脉血离心处理后检查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三项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检查患者的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③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生理职能等四个维度评估护理后10d 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百分制,得分高,则相应生活质量更好。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y 以()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肠胃功能指标恢复时间

研究组排便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肠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肠胃功能指标恢复情况()

2.2 两组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值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 水平、免疫球蛋白G 水平、免疫球蛋白M 水平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提升,且研究组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后10d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后10d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值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血清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提升,且研究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后10d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后10d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职能等四个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各项评分均有提升,且研究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后10d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后10d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食管癌是发生于食管的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不增加增加的发病率、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临床研究显示[4],食管癌与长时间不良生活习惯有较大关系,如长期食用含亚硝胺、长期饮用烈酒、吸烟、维生素和动物蛋白摄入不足。通过切除食管内肿瘤组织和节段食管的食管癌根治术是目前公认的也是最有效的治疗食管癌的方法。术前因吞咽功能受到肿瘤的抑制,营养不良成为食管癌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食管癌根治术破坏了胃和食管的解剖结构,需至少4d 才能患者的肠胃道功能才能得以恢复[5],如果此时再让通过进食补充营养,患者会因长时间没有营养支持,使机体处于高应激状态,就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营养不良,继而出现免疫功能损害,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而最新研究显示,术后6h 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蠕动、改善肠胃功能,促进机体代谢应激,此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护理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营养支持是加速胃肠蠕动、抑制代谢应激的重要手段。贾佳等研究认为[6]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化疗期间联合早期营养护理即可提高CD3+、CD4+等免疫水平、还可提高清TRF、ALB、PA 等营养水平,提升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营养,提高术后疗效。

在本次研究中,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采取了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措施,从体位护理、营养护理、口腔、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排便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甘春娥[7]等研究中,对43 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给予早期营养护理后,患者的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显著高于常规护理,与本研究基本一致。反映营养状态客观指标ALB、重要指标TRF 和PA 在机体营养缺乏时,其水平会显著下降,通过早期营养护理后,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各项指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营养功能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升,且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与多篇文献报道[8-9]结论一致,说明针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采取相应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不但能够缩短患者肠道功恢复时间,同时也促进了机体蛋白的代谢和改善了患者因术后禁食造成营养的缺乏,从而提高食管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促进机体蛋白代谢,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根治术食管癌研究组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改变趁热吃 预防食管癌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