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评价: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应然取向

2021-03-19 19:46刘涛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学习评价小学数学

刘涛

[摘  要] 多元化的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导向、调节、促进功能。学习评价是一种对话,一种手段,一种引领,一种目标指向。多元化评价,其内容应当走向全面,其过程应当走向动态,其方法应当走向互动。多元化评价比较积极、科学、全面,能让学生朝向更高、更美好的境界努力。通过多元化评价,能不断发掘学生数学学习潜质,让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多元化评价

学习评价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学习发挥着导向、促进、协调等作用。传统的学习评价,存在着诸多弊端,诸如评价方式只注重笔试,评價内容往往只关注学生认识,评价落脚点往往在结果而不在过程,评价主体往往是教师,等等。这样的学习评价,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好的评价应当是一种多元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比较积极、科学、全面。

一、走向全面: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取向

多元化评价首先体现在评价内容上。在数学学科评价中,传统的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意态度等。走向全面,是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基本取向。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数学学科的内容,依据数学学科的特质,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往往以“正确率”“速度”“灵活性”等认知性的指标来评价学生。着眼于生命实践视角,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还应当从认知转向情意,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感受、体验。只有全身心融入、卷入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才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才能抵达学生的灵魂深处。比如教学“认识周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这一部分内容,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周长”概念内涵的认知,诸如概念的理解(包括“边线”“一周”“长度”等),也不仅要评价学生对“周长”的技能操作,诸如周长的测量(包括规则的直线图形的周长测量、不规则的直线图形的周长测量、曲线图形的周长测量等),还应当评价学生在认识周长、测量周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学习体验,更要评价学生的探索投入度、思维兴趣等。相比较于机械性的认知、技能而言,这种灵动性的思维兴趣和情意性的投入度之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重要。比如在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时,学生形成了多样化的探究方法,如“34+12+34+12=92(分米),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34+34+12+12=92(分米),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34×2+12×2=92(分米),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34+12)×2=92(分米),(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多样化的方法召唤着学生,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法进行比较:哪一种方法步骤最少?哪一种方法更容易理解?哪一种方法体现归类思想?哪一种方法是最为本源性的方法?等等,从而促进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深层次感悟。

全面性的评价内容,主要聚焦于“评什么”的问题。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不仅关注显性的知识、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素质等深层次因素。只有这样,评价才能真正撬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走向动态:多元化评价的过程取向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不断发展的。数学评价,不仅仅要处理好“评价什么”的问题,更要处理好“怎样评价”的问题。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换言之,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不仅仅是关注结果,更是关注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甄别、选拔,也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掘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让评价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这部分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了面积的内涵之后,笔者出示了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长方形的大小。有学生说,将两个长方形放置在方格图中,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有学生说,用单位面积大小的正方形去摆,等等。对此,笔者给予充分地肯定。这时候,一位同学突然说,“可以用尺子测量”。对于这样的“另类”声音,其他学生爆发出笑声,这位学生羞得面红耳赤。这时,如果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一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基于此,笔者保持一种倾听的姿态,让学生将自我的想法进行表达:“我们大家来听一听这位同学的想法,说不定他的想法很独特、很有创意”。原来该学生认为,尺子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就是每行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尺子测量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小正方形的行数。与其去数每行的个数和行数,不如直接用尺子去测量。显然,这位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比较有着更为“前卫”的方法。正是因为笔者的评价呵护,因为笔者的倾听,该学生才呈现出了他自己最为独特的想法。

走向动态的多元化评价,要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追问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用发展的眼光动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让学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去。

三、走向互动:多元化评价的方法取向

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评价,要采用互动性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评价之中,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让学生家长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评价之中;评价不仅可以评价他人,更需要评价自己、评价老师;不仅可以以个人作为评价对象,而且可以以小组作为评价对象。走向互动,是多元化评价的方法取向。评价的方法应当多元化,如纸笔性评价、操作性评价、展示性评价、延时性评价、成长袋评价,等等。口试、访谈、现场观察、专题作业、制作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方式。多元互动的评价,能不断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比如教学“小数乘整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笔者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教材中提供的主题图出发(每千克西瓜0.8元,3千克西瓜多少元?)引导学生从主题图情境中抽象、提炼出算式。接着,引导学生结合主题图,尝试探索0.8×3应当怎样计算。笔者在教学中,直接出示0.8×3,让学生赋予算式以意义。如此,学生的算理探索显得丰富多彩。比如有学生认为,0.8元×3,可以看成8角乘3,得到24角,也就是2.4元;有学生认为,0.8米乘3,可以看成8分米乘3,得到24分米,也就是2.4米;0.8千克×3,可以看成800克乘3,也就是2400克,也就是2.4千克,等等。对于这种多元化意义的赋予,学生展开互动性评价,他们对彼此的做法进行点评。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提炼出0.8乘3的算理,即8个0.1乘3,也就是24个0.1,也就是2.4。显然,对例题的“变脸”,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想象的空间,因而也就创生了学生学习评价的空间。当学生从具象和抽象的层面上理解了算理,也就自然能够自主地建构算法。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也积极地审视自我,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数学学习是一个永远的“宝藏”,蕴含着很多的奥秘。作为教师,要运用评价这一手段,去解开学生学习的奥秘,去破解学生学习的密码,去开启学生学习的新的征程。学习评价是一种对话,一种手段,一种引领,一种目标指向,应当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始终。作为教师,要站在学生立场上,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不断进阶。多元化的评价,应当既正视学生的数学学习短板,又积极寻求学生数学学习的闪光点,从而让学生朝向更高、更美好的境界努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断发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质,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度发生。

3468501908209

猜你喜欢
多元化评价学习评价小学数学
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评价现状和策略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