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以“借”代“理”

2021-03-19 19:46刘方帅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化繁为简童话故事

刘方帅

[摘  要]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数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问题教学时,教师如果利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对基础稍薄弱的学生来说,会有一定难度,从而会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如何突破常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成为笔者优先考虑的问题。文章利用《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妖怪的故事来生成课程资源,把复杂的试商过程串联到故事中,以“借用”人物来突破除法“算理”,从而解决学生试商难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除法试商;童话故事;化繁为简

数学课上,面对层出不穷的数字,学生们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注意力很难集中。特别是面对除法试商问题时,部分学生感到更加困难。不过,如果我们把除法的试商内容与童话故事的串联,把重难点分散到故事的各个环节中,就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进而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一、新授课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与分析

众所周知,小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试商时,往往把试得的商与整十数(估出的除数)相乘。学生出现这一错误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上课不够专心,不明白除法的算理;二是由于大意,习惯性地跟整十数(估出的除数)相乘,因为这样乘起来方便;三是还没有形成一种技能,缺少一个再巩固的过程,因为有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需要不断地反复才能掌握。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兴趣,可以试着把知识与故事相结合,用故事去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注意力比作“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想接近它的时候, 它马上就会从巢里飞走;当你终于抓住这只鸟的时候, 那你只好把它抓在手里或关在笼子里, 可是当它变成被关起来的囚徒以后, 你就别想听到唱歌了。”他还说:“能够把少年拴在你的思路上, 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利用童话故事的优势

1. 符合当前小学生学习特征

在当前小学生数学教学调研中,研究者发现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符合大多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影响了其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爱因斯坦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换句话说,要让学生对知识产生记忆,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生成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利用童话故事来突破除法试商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因其特有的生动性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如用孙悟空来当除数,用妖怪来当被除数,这样的应用,使得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得信息,使之可以对除法的试商进行充分了解,提高其数学学习质量。

2. 适合课程资源挖掘与理念利用的推广

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研究中教育者发现,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小学生对于童话故事进课堂的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利用童话形象来突破除法试商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相当的高,从而给知识的重难点突破提供有力保障,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吃透教材,寻找童话故事与知识的串联点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课上好,备课是关键。

比如在准备两位数除法试商这一教学内容时,笔者先吃透教材,狠抓重难点,然后把重难点与童话故事相结合,寻找童话故事中人物的特点,用特点来突破试商和余数问题。如果我们每堂课都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备课,相信教学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得多。

在教学除法的试商(商是一位数)“235÷39”这一课时,笔者就编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很经典的故事,叫《西游记》。里面有一个很厉害的角色叫孙悟空,他用三根猴毛就可以变出另一个自己来迷惑敌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用孙悟空的猴毛来解决除法试商的问题。我们把39看成真的孙悟空,40看成是假孙悟空,用假的孙悟空去试出妖怪235的弱点,也就是试商6,找到弱点后,再由真的孙悟空出马去降服妖怪,也就是39去乘6……

这样的故事一编之后,把枯燥的笔算步骤变成了有趣的故事,既解决了试商的重难点,又使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爱因斯坦也这样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是呀,一个学生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那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他们呢?

又比如在教学除法的试商(商是两位数)“358÷23”这一课时,笔者又编了这样的故事来组织学生们一起研究学习——

同学们,在《西游记》里,悟空遇到的妖怪有强有弱,弱的妖怪一次就可以被打跑。强的妖怪要经过多次才能被打跑。例如这次悟空就遇到了麻烦(课件出示“358÷23”),在悟空拔下一根猴毛变出假孙悟空去试出弱点(第一次试商1)后,发现妖怪并没有消失,于是他就去请教了太上老君,问清了缘由。原来妖怪在第一次被攻击后还有剩余“12”,这时它就把“12”个10与“8”个1一起相加,重新变化出了一种新的妖怪。悟空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就又拔下一根猴毛,再变出一个假的孙悟空向变异后的妖怪发起第二次攻击。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悟空终于拿下了妖怪。

从这件事中悟空明白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有时候一次打不跑妖怪,就要进行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击(试商),直到把妖怪打跑(解决问题)为止。

一堂数学课变成了有趣的听故事课,学生没有被强制学习,反而变得非常投入。由此可见,利用有趣的童话故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是非常的合适的。

四、再借童话故事纠正错误习题,强化正确算理

课堂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是对知识的一种巩固,有科学设计的习题,不但能让学生得到发展,还能启迪他们的智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在做练习题时,往往还是会有学生对掌握的笔算方法一知半解,还是会把试出的商与估出的除数相乘。这时,教师要学会包容,要耐心指导。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童话人物这样问学生:你刚才派了假的孙悟空去试出了妖怪的弱点之后,接下来应该请谁出马?是真的孙悟空还是假的孙悟空呢?经过这样一问,学生立马就会想到要请真的孙悟空出马,也就是去跟原先的除数相乘。

当学生试商结果偏大或偏小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导学生:在孙悟空跟妖怪斗智斗勇时,往往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最后才摘到胜利的果实。当我们试商偏大或偏小时,就多用孙悟空的猴毛,多变出几个假的孙悟空去找弱点(也就是试商),直到找到弱点(试出正确的商)为止。

这样借用童话形象来纠正习题中的错误,既可以让学生解除紧张和忐忑,又可以让学生在趣味的辅导氛围中再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总而言之,既然学生喜欢童话故事,我们何不帮他们建造一座连通数学与童话故事的桥梁,让童话形象走進数学,走进课堂,让故事来突破知识中的重难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做学习的真正小主人。

3873501908214

猜你喜欢
化繁为简童话故事
解读菲利普·斯塔克作品中设计思维与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化繁为简的几种策略
童话阅读
多路径:让课堂教学更直观
童话故事引入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
让童话浸润童心
抓课堂之根本,促素养之养成
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探究
让数形结合浸润数学课堂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