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1998—2019年缅籍HIV感染者/AIDS病人随访管理情况分析★1

2021-03-20 07:41董贤雅李正旭胡安艳杨晓娟赵彩佐李红梅
皮肤病与性病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山市保山感染者

董贤雅,李正旭,胡安艳,安 丽,杨晓娟,赵彩佐,李红梅,马 强,李 洪,张 腾

(1.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保山 678000;2.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3.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保山 678000)

云南省保山市地处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167.78km,境内现有1个国家一类口岸(腾冲猴桥口岸)和4条省级通道(龙陵县木城、腾冲滇滩、自治、胆扎)及14条边民互通便道。因地缘、民族等因素,双方边民文化和习俗相通,且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综合开发,“一带一路”的建设需求,大量缅甸籍人群包括HIV感染者和/或高危人群从边境流向保山市,而缅甸艾滋病高发[1-3],因此增加了艾滋病的输入风险,对保山市等边境地区实现“3个90%”的艾滋病防治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笔者通过对保山市22年缅籍HIV/AIDS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下一步管理好中国境内缅籍患者,实现“3个90%”的艾滋病防治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1998—2019)年,保 山 市 累 计 发 现HIV/AIDS 7 709例,中 国 籍6 634例,缅 籍1 075例,对1 075例 缅 籍HIV/AIDS进行分析。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整理,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相同年限保山本地户籍与缅甸籍HIV/AIDS当前随访状态、检测以及抗病毒治疗情况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对缅甸籍HIV/AIDS随访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缅籍HIV感染者病例报告趋势 (1998—2019)年保山市累计报告缅籍HIV/AIDS 1 075例,其中,(1998—2004)年占1.5%(16/1 075),(2005—2009)年占23.1%(248/1 075),(2010—2014)年 占29.3%(315/1 075),(2015—2019)年占46.1%(496/1 075)。男性和女性缅籍HIV/AIDS报告数均随时间的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

2.2 缅籍HIV/AIDS随访管理情况 截至2019年底,能随访到的缅籍HIV/AIDS共232例;1 075例缅籍HIV/AIDS中,曾经做过1次或以上CD4+检查者占44.7%,接受过5次及以上CD4+检查者仅78人,占CD4

+检测者的16.3%(78/480);曾接受过ART的占16.7%,ART脱失率达42.5%;配偶检测率为57.5%(135/409),检出阳性率高达38.3%;发现当年能随访到的比例占74.6%(802/1 075),坚持随访到第5年的比例仅为11.0%(88/802)。系统显示有36例病例死亡,主要死因分类如下:艾滋病无关死亡占52.8%(19/36),无法判定及死因不详占33.3%(12/36),艾滋病相关死亡占13.9%(5/36);死亡病例中有30.6%(11/36)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详见表1、表2。

表1 1998—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报告缅籍HIV/AIDS随访管理状况分析(n,%)

表2 1998—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报告缅籍HIV/AIDS随访C检测情况

表2 1998—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报告缅籍HIV/AIDS随访C检测情况

年份 累计报告数 仅接受过1次CD4+检测人数接受过2次CD4+检测人数接受过3次CD4+检测人数接受过4次CD4+检测人数接受过5次及以上CD4+检测人数 合计1998—2004 16 0 1 0 0 2 32005—2009 248 28 21 11 6 18 842010—2014 315 98 35 13 10 40 1962015—2019 496 128 26 17 8 18 197合计 1 075 254 83 41 24 78 480

2.3 缅籍HIV/AIDS与保山本地籍HIV/AIDS随访管理现状比较分析 (1998—2019)年报告现存活的缅甸HIV感染者共1 039例,当前随访比例为22.3%,CD4+检测比例为24.8%,ART比例为8.9%。截至2019年底,保山本地籍HIV/AIDS随访比例为96.5%,检测比例为98.6%,ART比例为92.2%。缅籍现存活HIV/AIDS当前随访、检测及ART比例均低于保山本地籍HIV/AID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64.473、3831.787、3453.759,P< 0.001)。见表3。

表3 1998—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累计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保山本地籍与缅甸籍随访管理现状比较(n,%)

2.4 缅籍HIV/AIDS随访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治疗情况、样本来源对随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治疗情况、样本来源)作为自变量,以缅籍HIV/AIDS是否随访(1=随访,0=失访)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治疗情况、样本来源对随访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冯琳等人[4]的一项研究表明,跨境流动人口HIV感染率和性传播疾病感染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缅甸艾滋病高发,加之跨境流动人口的增加,相应地也增加了艾滋病输入的风险。本次结果显示,(1998—2019)年报告的缅籍HIV/AIDS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可能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地缘和民族因素导致了跨境流动人口的增加,这同时也增加了艾滋病和性病输入的风险,导致报告病例数的增加。因此在下一步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中,保山市等边境地区应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外籍艾滋病防控工作,加强对该人群的随访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

本次研究发现,发现当年能随访到的缅籍HIV/AIDS占74.6%,但是坚持随访到第5年的比例仅为11.0%,提示对该类人群中的大部分人员管理基本上只是停留在被动筛检发现的第一步,规范化的跟踪和管理模式尚未形成,随着时间推移,近90%的人失访,且未随访到的807例缅籍HIV感染者是否存活、是否仍居留在保山等情况不清,存在引起境内二代病例发生的可能性,防控形势较严峻。男性、未治疗、出入境检测HIV/AIDS更容易失访,提示男性多为务工、吸毒人群等,流动性强,而女性主要以跨境婚姻为主。随访管理工作表明,接受治疗的HIV/AIDS主要是跨境婚姻家庭人群,提示该群体在中国时间较长,住址相对固定,应做好后续的随访管理工作。

表4 1998—2019年云南省保山市缅籍现存活HIV/AIDS随访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缅籍HIV/AIDS的随访管理工作的各项指标均比较落后,存在引起境内二代病例的发生的风险,因此建议:① 积极、及时将研究结果向政府进行专题汇报,随着缅籍入境人员越来越多,应该重视该类人群中HIV/AIDS等跨境传播风险,及早构建政府主导,卫生、公安、检验检疫局、外事办、商务局等多部协作共同随访管理的体制机制。② 规范随访管理,针对缅籍HIV/AIDS,可将其纳入我国综合管理体系,使其获得及时治疗、干预、转介等艾滋病综合服务,在完善乡村和社区HIV感染者综合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全市各个卫生服务平台纳入HIV感染者管理系统,全方位做好感染者管理工作。③ 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如跨境志愿者组织)参与缅籍HIV/AIDS管理模式,实现HIV感染者随访管理在不同平台之间的无缝转介,减少HIV/AIDS的暴露机会,显著提高HIV/AIDS对随访管理和ART的可及性及依从性。④ 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强化缅籍HIV/AIDS感染家庭全员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依托保山学院小语种专业建立缅语健康教育志愿者服务,制作一些缅语的防艾禁毒的宣传视频、挂图等,通过新媒体、电视和广播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保山市保山感染者
保山市隆阳区精品咖啡产业发展路径
滇西山地城市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以保山市为例
云南保山百花岭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警惕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漫画10幅
漫画12幅
保山市:4年共招2801名特岗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