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思考

2021-03-22 10:29,万
甘肃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卫生区域信息化

冯 兵 ,万 云

(1.广州市南沙区妇幼保健院/广州市南沙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卫生信息化工作,2017 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了“十三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要求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建设和电子病历数据库建设,强化人口健康信息化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依托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医院内部信息资源整合,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居民基本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共享,不断提升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应用服务水平。

2017 年初,广州市南沙区卫生计生局开始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具体建设目标包括:一套基础网络;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计生业务协同共享与综合管理应用、面向公众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医院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层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本文主要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供同行参考[1]。

1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1.1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为引领,以医改总体目标为中心,结合南沙智慧城市规划,依照原卫生部关于卫生信息化“46312工程”的总体要求,推进卫生计生信息化体系建设,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中心,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建立统一、高效、共享、便民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进一步融合卫生计生业务,推动卫生计生信息化整体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机构之间信息的无障碍传递和协同[2]。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辖区内医疗卫生计生资源,为居民提供各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内卫生计生业务效率和水平。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为开展依托于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中心的各类应用提供基础,最终实现辖区内“一套网络、二类应用、三类系统”。一套基础网络,组建连通区域内各级卫生计生部门、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社区、村卫生站的全区医疗卫生网,提供互联互通的基础网络环境;二类应用,包括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计生业务协同共享与综合管理应用、面向公众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应用;三类业务系统,包括南沙区三级医院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南沙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层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南沙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

1.2 总体架构及技术架构

1.2.1 总体架构

以基于健康档案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疗信息整合与管控平台为核心,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卫生机构与其他业务相关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总体框架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五层:服务展现层、应用服务层、应用支撑层、数据处理层及运行支撑层。

服务展现层是面向四类主要用户的服务系统的集合,即卫生管理机构用户、医疗机构用户、社会公众与专业用户,覆盖居民、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政府及其他卫生相关单位等多类用户。

应用服务层是支撑展现层实现功能的各类基于平台应用组件的合集,主要包括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医疗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业务协同管理应用平台、卫生事业办公平台及综合卫生管理系统。

应用支撑层是实现业务功能的基础系统合集。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基层医疗系统、公共卫生系统和由平台直接提供的服务系统。支撑层通过数据采集、共享和交换机制,整合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中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集成,为应用层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处理层主要对南沙区医疗卫生信息实现存储和集中管理,提高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效率,保障数据安全,服务于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各类应用及业务系统建设。

运行支撑层是保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系统开发、运行所必需的软件技术和硬件网络。

此外,还需要通过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信息标准规范体系、运维保障体系等建设,保证系统建设的安全与标准化开展。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

1.2.2 技术架构

本次建设遵循国家卫计委《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以及《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以及省、市卫健委相关建设要求,遵循IHE ITI(集成医疗机构技术基础框架)规范,技术架构图如图2 所示。

图2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系统技术架构图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向上可实现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向下可实现与区属医院、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局属各单位信息系统的对接,同时,还将与区医保、公安、民政等外部机构系统对接或预留接口,实现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的共享。

1.3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建设内容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有7 个大项,20 多个小项,涉及平台、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基础设施等。

1.3.1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主要是为各个应用系统数据信息的提取、转换、存储与分析利用提供支撑。根据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目标和需求的分析,基于健康档案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按照统一标准,有效整合医疗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将医疗卫生业务纳入一个互联互通的协作网络。包括应用支撑平台、全民健康信息资源中心、卫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业务协同管理应用、区域综合卫生管理系统和卫生事业办公系统等,实现全区医疗卫生信息的交换和健康信息的汇聚管理,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区域内各个医疗机构提供数据信息的注册、存储、管理和流转等功能。

1.3.2 区域医院信息系统

以实现全方位数字化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为目标,致力于建成体现医院现代化管理、业务流程化管理、功能完善、覆盖面广的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医院管理信息、人财物的一体化,实现医院临床医疗体系管理、医院资源管理、控制管理的信息化和可视化,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提供全区统一版本的通用医院信息化业务系统,以满足医疗机构基本业务流程及运营管理数字化为主要目标,整体提升全区医院的信息化程度[3],包括区域医院管理信息、区域电子病历系统、医技管理、健康体检管理和院内便民应用等系统。

1.3.3 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包括基本医疗服务管理系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等,根据国家出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开发,适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与村卫生室。包括健康教育管理、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管理、2 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等功能。

1.3.4 公共卫生业务信息系统

该系统包括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和120 院前急救系统等,实现与辖区内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对接,获取相应业务服务开展的信息数据,对各类公共卫生业务服务开展情况进行综合管理。

1.3.5 系统基础运行环境建设

主要包括区电子政务云平台系统部署、区域影像数据存储及医院端应急备份等。项目建设供区属医院使用的医院业务管理系统(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健康体检管理、医院综合管理等)提供全区基层医疗机构统一使用的基础医疗机构业务管理系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120 院前急救平台等业务系统均要求统一部署在区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由其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主机、存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资源。

另外,为保障区属医院正常医疗服务的开展,要求在区属医院部署各自医院内部应用业务系统,与云服务平台端的业务系统同步运行,一旦中心端业务系统出现异常,医院本地部署的业务系统可以作为备份系统,为业务提供应急保障。中心端业务系统恢复后,系统自动进行应用数据同步。

项目建设的影像档案和通信系统需要集中存储全区所有医疗机构的影像数据,而且影像数据需要保存10 年以上,数据量巨大。因此,区域影像数据采用租用第三方互联网数据中心机房虚拟储存资源的方式。

1.3.6 医院系统配套及机房、网络改造

开展区属医院网络系统升级改造和机房扩容工程的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机房的结构装饰改造、综合布线、电力供应、制冷散热、消防、物理空间等。

1.3.7 安全建设

根据等保三级的要求,对终端安全、防病毒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服务器安全、云平台安全进行建设。

2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性问题

为统一标准、资源整合建设通用的医院信息化业务系统,由于医院管理、业务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分歧,导致信息系统的部署与建设推进缓慢。另外使用通用系统,一些专科医院如妇幼保健院和中医医院的部分业务需求得不到保证[4]。

2.2 平台的运维问题

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涉及机构多、覆盖面广,在运维阶段需要协调医疗机构、电信运营商、系统开发公司、政务云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网信部门等各单位的关系,对卫生信息化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3 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

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集成度高,管理规模大,数据库和核心程序都部署在云平台,各终端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建设规模的问题

项目的建设规模应该根据当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人员规模、资金情况综合确定。有些地方卫生信息化基础薄弱,财政前期投入不足,为了迎头赶上其他地区,在进行项目规划设计时过于求大求全,导致后期项目建设难度增大,验收难,建设周期过长。项目建设规模还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由各区单独建设的内容,在项目建设阶段,由于政策调整,被主管部门的条线系统覆盖。

3 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区域卫生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较大程度地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建设区域医院信息系统时,在主业务流程统一的前提下,适当引入专科模块,允许一定的差异化,当然整个系统要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标准;在系统规划阶段,需要考虑到不同医院的业务流程、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差异,在通过软件服务平台快速部署单个医院系统的同时,也要支持不同医院的个性化配置。

(2)要建设一支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运维队伍,卫健、政数、公安、医保、电信等部门均应参加,同时建立快捷的沟通机制;因此在项目立项初期就要同步考虑项目建成后的运维问题,做好人员与资金的规划。面临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一支高效的运维团队是必不可少的。

(3)抓好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应与信息化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另外可以引入区块链技术,采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进一步加强数据的安全性。可靠的系统架构和信息安全系统建设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必然要求。

(4)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要抓好顶层设计和关键环节,与上级部门充分沟通,不要求大求全,要稳中求进。

我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已在许多地方落地生根,不少地区和单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需要解决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

猜你喜欢
卫生区域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分割区域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卫生与健康
卫生歌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