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中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
——以《桥梁工程施工技术》为例

2021-03-22 10:29
甘肃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专业课桥梁工程专业课程

孙 虎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2)

从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发展来看,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分别对各门课程思政的融入进行了改革,要求各专业对所有课程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后,在合适的内容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思政改革,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思政融入,提升学生对毕业后的职业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使其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中能够具备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应有素质,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笔者学校在思政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研究,目标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到一起,但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学校不论是政策上还是制度上都鼓励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探索。本文将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部分内容与思政内容的某些点相结合,整理成具体的案例,以案例的形式进行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将“爱国主义”“大国工匠”“德育”“民族传承”等中华民族精神有效地融入专业课程的建设中,探索一种全新的思政教育在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的融合方式。

1 课程思政的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通识课以及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提出试图将几种课程融合到一起,是一种新的尝试,打破了界限。对于专业课的思政教改工作要求教师在教授本门专业课程时,不仅要传达专业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每个知识点或者每章节都融入思政内容。

1.1 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接班人,因此,探索课程思政的育人方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途径。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将课程思政爱国主义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是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目标的体现[1-3]。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完善职业教育的格局与理念,从一定程度上改变高职院校重视技能培养,不够重视思政教育的现象,通过思政教改工作改变现状是高职院校应该面对的重要挑战[4-5]。

思政课程的必要性可以理解为人的思想与品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在人出生时就已经成型的,也不是自己自发有感而生的,而是人作为单独的个体不断地感受到社会群体给他的反馈形成的。在大学生活中,专业课程在学生心目中占的比重是很大的,所以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课程是必要的。大学是学生跟社会交流的地方,在这一阶段如果社会群体的反馈是正确的、积极的,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三观。所以高职院校给学生的教授内容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社会观的形成。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将思政课程加入其中也是一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方式与方法。思想政治工作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具有新的意义,能够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1.2 人才培养的需要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以桥梁施工方案为主要内容,面对整个桥梁工程的建设周期,包括可研阶段,设计、建设、养护阶段。本门课程全面讲解这些基本知识,然后与实际桥梁工程的施工方案相结合,是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在本门课程中专业知识的教育与思政教育似乎是两个不相干的事情,基本没有相互融合的前期经验,学生的思政德育培养几乎缺失。因此,将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是将德行素质教育融入本专业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多途径育人,使专业的技能课程与思政教育课程有机结合,让二者形成碰撞,形成协同效应,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更高需求。

课程思政的提出升华了思想政治在各个课程中的地位,将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融入专业课或者通识课中,在所有的课程中体现部分思政元素,形成更高层次、更有深度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样,无论是专业课还是通识课都可以跟思政课平行进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本研究提出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教学的探索,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通过思政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思政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树立远大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2 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2.1 课程思政的总体方案

如何在课程教授中让学生懂得现今桥梁强国来之不易,是本门课程思政教改工作中应该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做好计划,在每个专业知识点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中而不被学生感觉到生硬;然后,利用各种案例充分展现我国在桥梁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接着,在课程教授过程中声情并茂又不失真地讲授桥梁行业现状;最后,在课后将授课过程所遇到问题反馈,以便下次进行思政改进。研究在桥梁施工技术专业课教学中实行课程思政的创新体现在教授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我国桥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已经成为桥梁大国的自豪感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2.2 具体实施

课程思政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实践环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要加入各种职业训练环节,进行全程思政实践与理论教学。为了不显得思政内容特别的突兀,在加入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需要找到合适的而且是具体融入点[6-10]。建立一门课程的思政融入点是将专业点与思政进行有机结合,这需要两门课程内容之间进行相应的配合,不间断地尝试,最终找到合适的思政融入点,达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以及思政素养培养目标。如在课堂过程中指导学生明白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桥梁工程师,使学生具备应有的理论功底、为人处世能力以及为大局服务的大局观。

在各个知识点中找到能够与思政内容相结合的点,比如:在顶推法施工教学中可以讲授我国的机械行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放眼全世界能够具备如此大型的机械设备使用在桥梁上的国家并不是很多,说明我国在基础建设中的地位正在日益提高,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有更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才有稳定的社会让我们实现抱负,等等。具体每章节思政融入点见表1。

表1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每章节思政融入点

续表1

在思政课程教改文件下达到学校后,学校专门召开了开展课程思政的会议,要求在全部的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进行思政融入。在这种环境下对桥梁施工技术课程进行思政教改,教学案例与思政融入点是跟工程相关的内容,所以在讲解时会将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中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基础建设实力进行专业融合,宣传正能量,对工程的施工、设计进行扩展学习,根据实际的内容进行专业知识的课程思政融入。

3 结论

本文对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与思政课程进行了融入的探索,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则通过思政进行引导,介绍了桥梁施工中的施工养护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思政的意义,课程思政建设思路,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思政教育。也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引导,树立远大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课堂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教学效果。基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潜移默化地将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中,达到思政课程的应有效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桥梁工程专业课程
工程造价控制中竣工结算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桥梁工程设计在BIM技术中的应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MicroStation的桥梁工程三维设计技术应用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