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分析

2021-03-22 10:29朱彩霞
甘肃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缝隙置换术髋关节

朱彩霞

(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华亭 744100)

髋关节置换术为临床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多见于老年人[1]。考虑到手术创伤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情况的影响,需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和体质进行细致、全面的护理,以保证治疗效果。目前,无缝隙护理是临床使用的新型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全面提高护理质量,能够保证护理程序在手术过程中的完整性和连续性[2]。但是,由于手术环境较为陌生,患者往往会产生孤独、恐惧心理,从而可引起明显的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甚至还可能会影响麻醉以及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其治疗效果;另外,护理不当还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对其身体恢复影响较大。因此,高质量的护理模式可提高临床救治率,也是用来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全程无缝隙护理主要根据患者具体需求,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手术过程与以往相比更为可靠、安全[3]。为探究其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本研究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8 年10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58 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 例)和对照组(29 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年龄56~72 岁,平均年龄(64.73±3.75)岁;男15例,女14 例;摔伤20 例,其他伤9 例;右侧髋关节受伤12 例,左侧伤17 例;观察组年龄55~75 岁,平均年龄(65.12±3.77)岁;男16 例,女13 例;摔伤19例,其他伤10 例;右侧髋关节伤13 例,左侧伤16例。2 组患者受伤部位、年龄、性别及受伤原因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于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进行健康教育,术后及时了解病情,并给予基础护理及康复指导。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操作如下。(1)术前准备:接到电话通知后,护理人员应迎接患者,语言亲切,帮助家属将患者送入病房,并指导甚至帮助其将住院手续办理妥善。入科室后,护士长应向患者介绍其责任护士具体情况,并由责任护士主要负责相应护理措施。责任护士为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为有需要的患者订饭,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生活方面需要帮助,安装病房护栏,及时检查患者入院后血压、心率等基本情况,与患者积极沟通,语言温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了解程度,减轻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指导并鼓励患者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将主刀医生技能介绍给患者,还可向患者介绍手术相关成功案例,提高患者信心。陪同其完成术前各项检查,并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并将医疗费用情况向患者解释清楚,尽量减少其对相关费用的担心。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应性训练,如髋关节外展、屈伸。(2)术中护理:巡回护士应首先准备好手术过程中所用药品及器械,到病房接病人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后,将手术室环境为患者解释清楚,安慰鼓励患者,减少其紧张感。将手术室按照不同功能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并在各区域间设置隔离屏障,对手术所用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区分未使用过的手术器械、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及无菌物品,并做好明显的标记。护理人员切勿在手术室内走动频繁,以保证手术室无菌环境,避免引起手术室感染。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以转移其注意力,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保暖措施,保护着力点、骨隆突处。一旦发生休克等情况,要保证患者立刻呼吸通畅。器械护士应准确、及时将手术器械递给医生,将未使用的器械妥善保管。(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将患者送回病房时应与病房责任护士交接手术期间患者生命体征情况。交接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各项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重点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情况、皮肤颜色及温度,此外,还应注意引流液性质、颜色及量,为患者进行牵引时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患肢抬高20°,髋关节外展30°,将梯形枕放置在两腿间,以防脱位的发生。将软枕垫在患侧膝下,防止其出现过度屈伸情况。注意评估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责任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身体受压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等相关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应对探视时间及人数合理安排,对不符合要求人员及时劝阻,以免将病原菌带入病房,使患者发生感染。另外,护理人员应提前做好通风换气等环境卫生方面的工作,以免患者感染空气中的细菌,为患者换药需在卫生环境下进行。术后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能够提高患者抵抗力;对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体征。积极配合医生做相关检查及治疗。(4)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应注意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不能盲目乱用,也不能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医护人员及患者应对药物敏感性提高认识,避免感染,规范用量,以免导致菌群失调。(5)负压吸引:需保留3 d 负压引流管,注意患者皮下积血及渗血情况,观察患者大小便情况,防止感染的发生,及时更换敷料及床单,保持伤口干净整洁。(6)实验室检查及体温:应注意连续观察患者体温,待疼痛缓解后,若术后3 d 患者髋关节出现疼痛,或患者体温异常升高,应首先考虑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髋关节置换术后臀部、大腿内侧等部位出现放射性疼痛、髋部持续疼痛、血沉增快等均为感染征象,应对患者及时做相关检查。(7)患者身体部分恢复后,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训练,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训练时间及频次。出院后,对患者定期电话随访,并进行相应康复指导。

1.3 指标

(1)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 评分),包括社会功能、心理情况、生理状况、生活等四项内容,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2)医院感染发生率,记录并对比2 组患者发热、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情况发生率。(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根据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0~1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 分析处理研究数据,术后感染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χ2)检验;生活质量、疼痛程度评估均为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行t 检验;以α=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QOL 评分

经相关护理干预后,2 组QOL 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QOL 评分(,分)

表1 QOL 评分(,分)

2.2 医院感染发生率

干预后,观察组发热、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医院感染发生率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P<0.05),见表2。

表2 医院感染发生率(n,%)

2.3 VAS 评分

2 组患者干预后6 h、48 h 进行VAS 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VAS 评分(,分)

表3 VAS 评分(,分)

注:与干预前相比,①P<0.05;与干预后6 h 相比,②P<0.05。

3 讨论

无缝隙护理主要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能够为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使患者康复的决心及信心有效提高,减轻患者经济负担[4]。髋关节置换术为目前治疗关节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能够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但是,对机体创伤较大,能导致患者术后抵抗力下降,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可使患者丧失肢体功能,严重者可造成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异常重要[5]。无缝隙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护理内容更加全面,能够规避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另外,还可明显减少术后发热、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能对患者康复起明显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观察组发热、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医院感染发生率3.4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9%;2 组患者干预后6 h、48 h 进行VAS 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各时间点VAS 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2 组QOL 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无缝隙护理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除此之外,本研究还说明,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在生理状况、社会功能、生活、心理情况等各方面对患者生活质量加以改善,以使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恢复加快。

综上所述,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使患者恢复加快,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缝隙置换术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雨的缝隙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