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精准命题
——小学阅读测试评价命题的几点思考

2021-03-23 01:52赵莉丹
林区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简答题乌鸦命题

赵莉丹

(厦门市东渡小学,福建 厦门 361012)

阅读测试评价是语文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全面考核、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阅读测试评价应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为导向,以达到考核、评价学生的语言构建、重组和运用等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教师只有掌握了“考什么”和“怎么考”,才能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活动和阅读测试命题经验,总结出“四位一体”命题方法:好的阅读测试评价命题应融入主题性、时代性、人文性和发展性,四位一体、精准命题,全面检验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主题性

阅读测试评价命题首先要关注命题范围,紧扣主题。统编教材采用双线制按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阅读测试评价命题,要紧扣单元主题,关注考核单元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

(一)凸显主题

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爱乡与家国情怀。语文要素是: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试卷命题时,选材应具有“中国元素”,潜移默化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爱乡热情。试卷中的两道阅读测试题,一题说明类文本可选用《中国结》[1];另一题文学类文本可选用《梅兰芳》。从选择题到简答题的编制均需要围绕该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同时突出人文主题,既能考核阅读能力,又能培养爱国爱乡情怀。

(二)选用类文

在进行单元阅读测试命题时,如果不知道如何选择文本材料,建议在突出单元主题的前提下,以本单元某篇课文为范例选用类文。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因此,阅读测试命题可以选用与该单元《狼牙山五壮士》相关的类文《卢沟桥烽火》[2],这两篇文章都是抗日战争题材(人文主题相同),同样都有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语文要素相同)。选用此文作为阅读测试的文本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反馈教与学的情况,达到以评促教的效果,也与本单元的主题一致。最后一道简答题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点,其中第二自然段写道:“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请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把中国士兵如何“严词拒绝”的场景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来。这道题既是对文本的补白,又较好地考察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推动实现从理解走向感悟,由感悟走向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时代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阅读测试评价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一)巧抓热点

一次期末考试前,正巧“华为”事件沸沸扬扬,几乎引起了每个中国人的关注,借势将此热点纳入期末试卷中。通过收集、筛选相关材料并最终选定三则具有代表性的有关材料,编制成一道非连续性文本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题如下:

我们的“华为”

材料一:

华为手机隶属于作为华为三大核心业务之一的消费者业务,华为消费者业务始于2003年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中国、俄罗斯、德国、瑞典、印度及美国等地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根据数据显示,华为手机的出货量曾超过苹果手机,一度跃居全球第二位。

材料二:

近日,为封杀中国企业华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禁令,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给予美国商务部更大的权力,用于禁止美国企业使用华为这种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公司提供的设备。同时,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还将华为列入了会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实体名单”,从而禁止华为从美国企业购买技术或配件。美国政府无比担忧日益壮大的华为集团会威胁本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5G时代即将到来之际,华为在全球5G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这也是美国政府试图全面封杀华为的原因所在,但我们始终相信华为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材料三:

记者:现在大家对华为有两种很鲜明的情绪:第一种情绪是鲜明的爱国主义,把对华为的支持上升到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第二种情绪是认为华为绑架了全社会的爱国情绪,要是不挺华为就不爱国,而且愈发严重。

任正非:不能说用华为产品就爱国,不用就是不爱国。华为产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欢就用,不喜欢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挂钩。

(2019年5月21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中国媒体采访部分记录)

材料一说明的是华为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材料二说明的是近期因华为5G技术的绝对优势,导致美国对华为的封杀;材料三则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不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根据这三则材料,设置题目如下: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华为手机隶属于华为消费者业务,是华为最重要的业务。( )

(2)华为集团日益壮大,领先的5G技术即将到来。( )

(3)大部分人认为不应该把华为的支持上升到爱国的高度。( )

2.美国政府试图全面封杀华为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政府无比担忧华为会威胁本国企业的发展。

B.华为在全球5G领域拥有绝对的优势。

C.华为不从美国企业那里购买技术或配件。

3.肖伟的妈妈打算换手机,你会建议肖伟妈妈购买华为手机吗?结合文本至少说出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这道简答题,既检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与时事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皆语文”。类似的热点时事,还选择过D&G辱华事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等。

(二)立足“本土”

阅读测试评价的选材应“接地气”,优先选“本土”材料,一方面,有助于对“本土”事件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突出试卷编制的地域特色。如,厦门地铁1号线(图1)刚开通时便设计了如下题目:

读《厦门地铁1号线线路图》,完成1—4题。

1.厦门地铁1号线的起点在镇海路,它的终点在( )。

2.在厦门的哪个行政区将无法乘坐地铁1号线。( )

3.小明在高崎小学读书,如果厦门地铁全部开通,他周末回家需要坐4号线,他应该在哪一站转车?( )

4.我们享受到地铁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也要让文明跟上地铁的速度,文明乘车、文明出行。请你为厦门地铁1号线写出至少两句文明宣传标语。 (要求每条标语不超过10个字)。

必需氨基酸测定结果,C2组在鸡胸肉、腿肉和肝脏中分别为0.304%、0.151 4%和4.510%,D2组鸡胸肉、腿肉和肝脏中分别为0.342%、0.140 3%和3.670%。表明在放养条件下,无抗养殖鸡胸肉、腿肉和肝脏中必需氨基酸与有抗养殖差异不显著,但肝脏中是无抗养殖略高。

这道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厦门地铁1号线有了初步的了解,更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语文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本题立足于“本土”事物,切近生活,可以增强真实感。

三、人文性

阅读测试评价不应该只是一道道冰冷的文字试题,更应该是生动的、立体的、有温度的,像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更是学生与知识的交流平台。

(一)卷面温馨

首先,可以加入充满鼓励又倍感温馨的卷首语。如,“亲爱的同学们,经历春天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采撷盛夏硕果的时刻!相信此刻的你一定信心百倍,期待满载而归。请打开知识的行囊,带上你的智慧和认真,去收获丰硕的果实吧!”其次,题目的语言设计需要迎合学生的“胃口”。如,“阅读与欣赏”这个题目可以改成“阅读冲浪”,别小看这些标题的小改动,它往往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人文关怀

阅读测试评价命题者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与个体差异,避免过于为难学生,题设最好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在设计《梅兰芳蓄须》[3]这道阅读测试题时,就体现了这一原则:本文描写了梅兰芳的五件事,请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完成填空。

题目如果这样设计,那么学生在填写第三件事的时候就会遇到困难,因为第三件事的内容较为零散,不容易概括,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畴。因此,出题时调整为:

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小小的改变却充满了人文关怀!

四、发展性

一份好的阅读测试评价最重要是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根据特级教师黄国才的“五层次阅读能力”模型[4](图2),阅读能力可分为检索、理解、运用、评鉴、质疑与创新五个层级,可以根据这五个层级特点设计阅读测试题,达到发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目的。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试卷为例,选用了《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5]为阅读测试文本,设题如下:

“检索”是根据已知的线索、信息,快速、准确地在阅读文本找到相应的内容。

选择题1:乌鸦“遭到无情的剿杀”的原因是( )

A.乌鸦报忧不报喜,只会说坏话。

B.乌鸦影响人们生活,叫声太难听。

C.乌鸦浑身都是黑色,长得太难看。

D.乌鸦不肯承认错误,死也不肯改。

选择题2:最后一只乌鸦的最后一句坏话是( )

A.我又报喜又报忧行不行呢?

B.我今后一定不再说坏话了。

C.别过来,别过来!我承认错误!

D.别过来,别过来!大石要塌了,大石要塌了!

这两道题学生可以直接在阅读文本中找到答案,属于考察学生“检索”能力的题目。

“理解”是着眼于阅读文本,理解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通过分析综合,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加工。

选择题3:“不教而诛”这个词语中的“诛”是“杀”的意思,那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中的“教”字,可以利用的句子是( )

A.大家表示同意。

B.一些人不甘心落后,也随之走上悬石。

C.让我来问问它,看它能不能改恶从善。

D.这是最后一只乌鸦,它死了乌鸦就绝种了。

选择题4:乌鸦为什么不答应人们的条件?以下最准确的说法是( )

A.乌鸦习惯报忧。

B.乌鸦不喜欢向喜鹊学习。

C.乌鸦认为自己没有错。

D.乌鸦认为人们不应该片面地只听好话。

这两道题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的意思,把握文本的重要信息进而做出判断,这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角色体验,把自己当作“乌鸦”揣摩其心理活动。因为,考虑到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所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支点,先说明“诛”的意思,然后告知学生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教”的意思。此时的命题不再是单纯为了测试,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

“运用”是运用已理解的文本信息解决问题或作出合理推断。结合单元“预测策略”主题,结合“‘死到临头,还在讲坏话’首领恼怒道‘预备,放箭——’……”戛然而止的结尾,可以让学生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测。

因此第6题简答题如此设计:这个故事的结局没有写出来,你能根据文中的内容进行预测吗?把你想到的故事结尾写出来。

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运用文本信息的能力,进行创意和想象,又突出了该单元语文要素。

“评价”指对文本的内容或艺术方法做出价值判断。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5题简答题:联系全文,你认为乌鸦讲的都是坏话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至少写出两点)。

这道题指向“评价”层级,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信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

“质疑与创新”是对文本进行质疑,并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和见解。

第7题简答题:“‘这——’乌鸦沉思了一下说,‘我又报喜又报忧行不行呢?’”乌鸦的回答引起了公愤,如果你是乌鸦,该怎么说服人们放过你?

这道题目是建立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合理质疑,从而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答题具有开放性,是高阶思维的测试题。

上述试题分别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呈现。命题的时候应该区分各层级能力的考察,其中“检索”“理解”是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考察重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这样既减轻学生的写字负担,又使评价更为客观。其他层级的能力更适合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以便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有针对性的加强提升。

阅读测试评价命题只有做到主题性、时代性、人文性和发展性相统一,才能精准命题,真正地促使学生做到广阅读、深阅读,会思考、会解题,会学习、会运用,从而获得好成绩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猜你喜欢
简答题乌鸦命题
小乌鸦
浅析高考化学简答题的应答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培养——简答题(阅读表达题)
乌鸦喝水后传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常见解题错因及应对策略
概述中考物理简答题的类型及解法
乌鸦搬家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