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改革与举措

2021-03-24 06:27郑皓燃
湖北农机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人才

高 亮 郑皓燃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1.1 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有机结合,推进了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的繁荣发展

学校是传授理论知识的主要阵地,其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使他们在某一领域成为顶级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则是生产经营的主要场所,其主要目的就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能够快速熟悉工作流程、创造高额利益的员工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高等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付诸于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不断积累和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帮助他们完成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借此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成果,有利于提升各大职业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1.2 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环境,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提供的实训基地与实际工作内容仍有较大的差距,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的内部,切身体会日常工作的流程,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不断积累和丰富他们的工作经验,让他们能够快速适应自己的社会身份,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他们能够满足现代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可以多次重复地总结和复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这反过来可以彰显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加快了建设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

1.3 校企合作可以缓解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力度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的竞争力与高校毕业生相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而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高职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甚至部分企业在学生通过实习考核后可以为学生申请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健康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校企合作模式还创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育才模式,为其它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想法,以供各大院校进行参考,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绵薄之力。

2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政策落实不到位,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短缺

虽然,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也颁布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希望可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就职业教育的现实发展情况来看,国家的相关拨款经历了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几个阶段,其中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导致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享受到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尤其是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突出。基于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学规划就难以展开,校企模式对实验基地的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那么培育实用型人才就会成为空谈。

2.2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符,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需求

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各有其特点,这就意味着每个地区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有特定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趋于大同,缺乏地方特色,不能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相符合,使得大多数高职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状,大大降低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利于提升本地区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

例如,大多数高职院校倾向于培养传统型的人才,然而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型人才是人才市场的缺口,需求与供给的不相匹配是阻碍校企合作有效展开的一个重要因素。

2.3 高职学生的队伍不断扩大,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的一大特色就是“双师型”教师团队,即: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纵观全国,目前由于我国急缺技术型人才,高职学生的队伍正在不断地扩大。而与之相矛盾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更是少见。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必须兼具专业能力过硬和实际操作能力一流的教师,才可以展开高质量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基于高职院校的师资配比力量来看,大多数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仍有进步的空间,实际操作能力一般较差。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构建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但是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课程教学,这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2.4 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大,相关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

校企模式的发展历程较短,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其研究尚浅,再加上种种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大,难以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此外,我国有关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很可能给校企合作模式埋下隐患,甚至会偏离该模式的初衷,大大降低了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效果。

3 校企合作创新高职教育发展的举措

3.1 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结构

从政府部门角度来说,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积极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如:学生资助政策、校企合作经费补贴政策,研发经费政策等,确保每一笔拨款都能物尽其用,积极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使得高职教育能够遍地开花。

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应该加大对校企合作实验基地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教师展开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同时,学校还应该设立校企合作部门,让有经验的老师专门负责对接这个项目,确保企业能够找到适合的人才,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推动二者达成双向协议,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

3.2 高职教育从地区经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应该从地方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到本地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发展特色职业教育,使得教育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升高职教育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在实际创办特色教育时,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了解到本地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媒体行业、制造业还是发展传统工业,从而针对地方经济特色,创办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有效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从而缓解高职生的心理焦虑,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提升本地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3.3 提升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意识到教师对于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作用,提升本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打造超一流的师资团队,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学模式。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提升各个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让他们用雄厚的理论知识滋养高职学生,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帮助他们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在每个专业设立1~2名实践操作专家,让他们用丰富的工作经验熏陶高职学生,不断积累和丰富高职学生的工作经验,让他们在踏入社会时能够保持平稳自信的心态。

此外,现代化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模式时,应该在企业内部选择一名经验老道的经理,让他负责学生的实习内容,并在顶岗实习结束时,对该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借此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果。

3.4 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

部门应该完善有关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让一切的程序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为企业和学生提供双重保障,使得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有章可循。

高职院校应该紧密联系企业,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时,就可以提出以下要求:如果学生的表现良好,在就业时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正式入职。通过与企业的深化合作,有效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得高职学生走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由上文可知,校企合作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积极创设相关的教学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借此帮助学生习得专业技能和专业技巧,并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实操水平,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让青少年能够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跨入另一个人生阶段,实现高职生的全方位成长,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人才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