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评估体系研究

2021-03-24 06:14刘璇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党建必要性构建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然占据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高职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对高等教育院校进行党建评估以此来推进高校的党建工作,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当前的评估体系出发,着重探究评估体系存在的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更加合理有序地开展。

[关键词]党建;党建评估体系;必要性;现状;构建

[作者简介]刘璇(1980-),女,苗族,湖南保靖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党支部副书记,政工师,研究方向:党政。

[中图分类号] D267.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1)02-0035-03

高校党建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党的教育计划不可缺少的部分。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生源、培养目的、学科设置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做好高职院校的党建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提高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成效是高职院校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在高考扩招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当地社会安定、思想文化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都起到了较大作用。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治党延伸到基层,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也陆续开展了党建评估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存在一定的自治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受限于当地经济文化又反过来促进当地社会治安、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是提高党在基层执政能力的要求,开展党建评估工作是院校发展的要求,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要求。

一、党建评估体系建立必要性

(一)提高院校管理成效

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来看,自1998年扩招以后,截止2003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增长160万人,在校学生增长363万人。短短五年时间,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增长了3.7倍,在校学生人数增长3.1倍。到2004年底,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达到908所,占高等教育院校的58.5%,基本上形成了每个市至少建有一所职业教育学校的基本格局。此后十多年間,国家大力提倡兴办职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都得到迅猛发展。2019年各类高职院校再次扩招,1418所高职共扩招学生100万,如今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存在较大的不同,学校的管理工作比普通高等教育院校难度更大。

首先,高职学生生源复杂多样。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应往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新型职业农民都可以报考高职院校。不同生源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经历,有着不一样的思想状态。这就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其次,高职的办学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专门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教学中注重实践。学校学制在2—3年,有一半的时间需要在外实习,离校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

最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当地少数民族为主,夹杂其他民族的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有些存在民族禁忌和习俗,对不同民族学生的有效管理也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高职院校启动党建评估,提高院校管理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采用合适的方式对不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院校整体的管理成效从而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学校的办学目的。

(二)提高党建工作成效

近年来,高职院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办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拥有专业技能人才的地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的基础,进行党建工作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方式。推进高职院校党建评估工作能够有效吸引高职院校管理者对学校党建工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同时唤起众多家长、广大群众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关注。推进评估工作能够不断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间的党建工作水平和党建工作评估技术的提高,从而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提高效率”的目的,提高党建工作成效。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建立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质量有待提高。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推进党建工作评估,为更好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推进党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和影响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落实学校培养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立德树人”列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标,但不能重技术培养而轻思想教育。

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2—3年,对学生的培养实训多于理论教学。每个学生都将有一半的时间会离开学校到企业中实训,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如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那么学生脱离学校管理到企业实训,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处于复杂社会环境时容易因为各方面的诱惑而偏离原来的轨道、迷失自己。

在高职院校推进党建工作评估,促使学校管理者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动态了解离校参与实训学生的思想状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思想政治素养强、技术过硬的优秀建设者的办学目标。

二、党建工作评估现状

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从组织领导、发展党员、教育培养、党员管理、党员作用发挥、党组织生活保障六个维度设置一级指标,下设了20个不同的二级指标,各类高等学校依此标准开展党建工作。随后各省依据《党建工作标准》相继印发了《教育系统党支部分类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党建工作考核标准。党建工作评估标准要求明确、内容具体、思路清晰、结果应用和反馈机制健全,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实行党建考核的方向。

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号召,逐步开展了党建评估工作。经过不断的党建评估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究目前实行的评估体系,评估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评估结果公信度不高

评估工作的方案合理程度、评估细则客观程度、评估过程透明程度都将影响评估结果的公信度。近年来,虽然党建工作评估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评估结果的公信度却一直不高。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评估方案不够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地区,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维系当地社会治安、提高当地科教文卫事业的重要举措。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建工作理论、方法等普遍较低,现行的党建评估方案对当地的办学实际没有足够的考核。不完善的评估方案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评估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

其次,评估指标内容多,细则主观性强,评估尺度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的党建评估工作近年来颇受重视,各级各类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评估计划和评估标准。以湖南省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标准为例,评估指标从党委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的总支、支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组织机构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对工会、共青团、教代会、学生会和统战工作的领导,党建工作特色内容七大板块设置了42项指标。评估考核指标内容多,指标统一,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技术和方法有别于其他地区,这对评估结果影响较大。

从评估的细则来看,指标设置主观性强,评估尺度难以把控。评估细则的第2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领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第12项“党政领导团结协调、勤奋努力、开拓进取、领导班子成员爱岗敬业、事业心强、艰苦奋斗、作风正派、坚持原则”,第2项记分50分,第12项记分30分,每个评估者的评判标准不一,这必然会影响最后的评估结果。

再次,评估过程透明度不够,缺乏必要的群众监督。高校党建评估工作开展多年,评估小组会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但是对评估过程却很少披露,影响最后评估结果的公信度。

(二)评估方法创新不够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评估仍旧沿袭以往的评估方式,缺乏创新,不仅增加评估工作量,影响评估效率更会影响评估结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和发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发展缓慢,当地党建评估仍旧采用纸质时代的问卷调查、党员座谈、组织考评、党员个案分析和思想动态汇报等耗时耗神的方式。在这种评估方式下,被评估对象不得不提交大量的纸质材料。这样既影响评估者的工作效率也加重被评估者的负担,更会影响评估者的评估判断,最终影响评估结果。

(三)缺乏专业的评估队伍

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起步晚,日常党建工作多数由辅导员兼任,组织各项活动,整理各项资料,很少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党建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党建工作的评估队伍体系更是发展缓慢,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业的评估队伍来客观地开展评估工作,也将对最后的评估结果有影响。

现行的党建评估工作由上级党委对学校党建工作进行评估和学校党建工作部门的自我评估两部分组成。不管是上级党委还是学校党建部门的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是依据评估细则进行简单的对应,没能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评估。党建工作纷繁复杂、内容众多,同时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比其他地区的高职院校的党建评估工作难度更大,没有专业的评估队伍,很难把控评估的尺度,最终造成评估结果的不理想。

三、评估体系构建研讨

(一)完善评估方案,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办学实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办学实际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特点,制定并不断完善具有本校特色、合理可行的党建评估方案。

少數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当地学生为主,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那么党建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学情实际,不能盲目地依照上级党委制定的党建工作标准开展。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评估就要因地制宜,制定具有当地文化特色、调整上级党委制定的评估标准,做到评估工作有计划、评估有方案、评估有依据,不断促使党建评估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

(二)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评估指标体系

设置评估指标是实施党建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与其他地区高职院校从生源、办学条件、办学水平都有较大的差别,建立健全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估体系,最大程度保障评估结果的公正,提高评估结果的公信度。

首先,评估指标精准。评估指标要指向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不仅能够适应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更能够对今后院校的党建工作有导向作用。

其次,评估指标内容全面。党建工作内容众多,评估指标内容要全面,能够涵盖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体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科学性与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最后,评估指标立体多元化。评估指标不是平面的、静止的细则,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鼓励评价指标凸显当地教育特色,体现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办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评估方式多样化,增加评估透明度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革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强对党建工作者的信息技术培训,鼓励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党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评估方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评估方法,在阳光下进行评估,提高评估工作的透明度,体现评估结果的公正性、有效性、导向性。

1、查阅资料与实地考察结合。评估工作小组不仅要查阅评估期内的党建工作报告、各种活动资料,更要下到基层,对学校党建工作方式、工作过程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评估高职院校党建工作成效。

2、个人调研与集体调研结合。评估工作小组随机抽取各类党员进行调研,了解学校对党建工作情况,同时采用信息化的调研手段,对所有参与党建工作的师生思想政治情况进行调研,综合评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3、党员调研与群众调研结合。改变以往党建工作只管党员的评估视角,学校党建评估工作中不只要对党员党性、思想政治素养、组织生活等内容进行调研评估,也要对非党员的群众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调研评估,从不同角度评估学校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

4、线上评估与线下评估结合。线下评估范围较小,重点集中;线上评估范围广阔,结果易收集。线上与线下结合,更加广泛地收集评估意见,同时能够增加评估过程的透明度,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度。

(四)加强评估队伍建设

党建工作评估人员的工作技术、工作水平对评估结果有重要影响。首先,定期组织评估人员进行理论学习,不断增强评估人员本身的政治素养;其次,开展评估技术培训,提升评估人员的评估技术;最后,鼓励评估人员不断创新评估方法,组织开展评估方法讨论,加强评估人员的评估能力。

结语

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党建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执政能力的要求,更是兴办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壮大职业教育的要求。开展党建工作评估,将党建工作评估落实到实处,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评议结合、提高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发雷.论民族院校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契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6.

[2]姜泉.民族地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3.

[3]唐琳.高校基层党建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

[4]李秦,王双,程越,李炜.论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标准体系的构建[J].标准科学,2018(08):106-110.

[5]劉洪秋.湖南高校党建工作评估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02):51-54.

[6]吴明华,桑秀藩.高校党建评估工作探究[J].党政论坛,2010(06):23-25.

[7]孙巍,张红,李美旭.高校党建评估工作研究的理论进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07):61-63.

猜你喜欢
党建必要性构建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