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课程:生命教育的另一种尝试

2021-03-24 10:01李莎
师道 2021年1期
关键词:寿星生命课程

李莎

在我的办公桌上有一本珍贵的“诗集”——《为你写诗》。这是小海鸥教室的孩子们一年级散学典礼的时候,我和另外两位老师送给他们的礼物,这本小册子收集了我们写给孩子们的生日诗。在这间普通的小海鸥教室里,每个孩子都长大了一岁,也度过了求学生涯中颇具开启意义的一年级。我们时常想,当孩子们长大成人步入社会,或许不会记得老师为他们七岁生日所写的小诗歌的内容,但我们的爱和期望一定已如涓涓细流滋润了他们的生命。

而生日诗,只是我们两年来实施的生日课程的要素之一。过生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庆祝行为,它可以做成课程吗?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怎样的意义?这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中国自春秋战国时期便有“祝寿仪式”,西方的“庆生仪式”也由来已久。在中西方文化中,“生日”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暗含着人们对于生命到来的喜悦、生命成长的期望及生命意义的追问。在国内,给孩子过生日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行为;但略显遗憾的是,孩子们往往被过多的物质和泛化的仪式感所包围。精美的礼物、甜美的蛋糕、家人和伙伴的“众星捧月”……很难让孩子有时间和空间思索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将“庆生”以课程的方式贯穿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可以赋予“生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生日课程的基本要素及设计理念

生日课程以生命教育理论为依托,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并凸显生命的价值。以生日课程为载体,在班级举行庆生仪式,让“寿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如老师、同伴、家人)见证其成长历程,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己与他人的良性关系,从而获得积极乐群的优秀心理品质。

目前我们开展的生日课程基本包括生日诗、生日故事、生日叙事、生日祝福等要素。生日诗是老师为寿星专门创作的诗歌,在内容方面基于对学生的深度了解,将学生的优秀品质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生日故事是为寿星寻找的一个符合其个性特质的故事,可以是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等,将孩子的优秀品质或成长历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链接,试图以故事的精神内涵引领孩子的成长;生日叙事主要由父母提供,讲述寿星成长过程中发生的趣事、经历的挑战及父母对孩子的希冀与爱,形式可以是书信、电子相册、视频、音频等;生日祝福则是师生和家长对寿星发自内心的真诚祝福,可以是口头祝福,也可以借助手工制作等方式。

在一节普通的生日课上,没有精美的礼物和美味的蛋糕,但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被重视和被关爱的感觉。老师带着寿星和全班同学一起,齐声朗读生日诗,共同回顾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寿星经历的成长和变化,并对新到来的一岁共同种下心愿和祝福。多数情況下父母是不在场的,但家长朋友准备的“生命叙事”成为一种特别的存在,让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感受到父母对寿星的关爱。值得一提的是,生日课程所聚焦的并非只有寿星一人,陪伴寿星成长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都是课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课程所创造的关心生命成长的育人情境不仅聚焦个体,更覆盖全体。

为什么生日课程要包含这几大要素呢?背后遵循怎样的教育理念?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我生命的认知和自我意识的觉醒离不开与其成长密切相关的父母、师长和同伴。父母是孩子生命的给予者和呵护者,亲子之间链接的目标是爱与陪伴,因此来自父母的生命叙事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是孩子现阶段的重要他人,师生链接的目标是激发和点燃,一首带着老师的欣赏和鼓励的诗歌是助力孩子成长的重要催化剂;同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彼此链接的目标是接纳和支持,当一个孩子被同伴所接纳和喜爱的时候,必然有利于其建立起友好乐群的品质;而文本中的形象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故事与孩子链接的目标是激励与引领,这正是生日故事必不可少的原因。

经过两年多的课程实践,我们意识到,通过与外部世界的链接与互动实现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是生日课程的核心目标。基于此,生日课程的基本要素或形式可以因地制宜地调整,只要能为学生的成长赋能,这一课程便实现了存在的价值。

生日课程的实践案例与延伸思考

目前,生日课程非常受学生欢迎,孩子们经常跑来“提醒”老师自己的生日快到了,“打听”生日诗写好了没有……令人欣喜的是,生日课程在帮助孩子认知自我、增强亲子关系、构建班级文化、加强家校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的老师将生日课程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把生日意义的阐发与教学文本进行链接。在执教儿童诗《“爱”这个字》时,启发包括寿星小L在内的全体同学思考:“‘爱这个字在你家流行吗?”

“爱”这个字

方素珍

爸爸从来没说过

妈妈也没提起过

我更不好意思说

爸爸把它藏在

我的零用钱里

妈妈把它放在

我的便当盒里

我呀我让它

躲在奖状里

一起献给爸妈

不骗你

这个字

我们家

也很流行耶

有的同学回答说这个字在自己家很流行,因为父母和蔼温柔,经常把爱挂在嘴边。有的同学说这个字在自己家不流行,父母很严格。而小L则回答:“我的父母一点也不爱我,做错一点事情就会打我。”其实,老师事先了解了小L的家庭情况,知道他的父母工作繁忙且在外地,只有周末才能回来看望一下小L。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很少,亲子关系非常淡薄,父母心急求变但苦于没有方法。于是老师借助生日课程,请小L的父母录制了祝福音频,真诚表达对孩子的爱,同时对自己过于严苛的教养方式做出了反思。这节课上,全班同学陪小L一起观看了这段视频,包括小L在内的许多孩子都流下了泪水。

对于一个缺乏关爱和鼓励的孩子而言,还有什么礼物能胜过父母的爱呢?以此为契机,孩子与父母重新建立起了信任和亲密的纽带,这对其生命成长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同样值得欣喜的是,老师又启发孩子们思考:父母的爱、家人之间的爱都是温柔的吗?是不是有时候还长着其他的面孔?孩子们热切地讨论起来。是啊,父母严肃的表情或对孩子错误的指正也是爱的另一种形式。由此,生日课程与语文教学的结合起到了彼此促进、互相扩充的作用。

有的老师将生日诗的创作与生日故事相结合,在为寿星和同学们讲述绘本《是谁唤醒了春姑娘》时,仿照故事内容创作了一首与寿星特质相契合的生日诗:

是谁唤醒了春姑娘?

——写给雅晗的生日诗

当寒冷的北风呼呼吹过,

温暖的阳光再次洒向大地,

踏着轻盈的节拍,

你来了!

你甜美的微笑,

让冬日的寒冰都消融了!

你温暖的眼神,

让枝头的花儿都绽放了!

你是谁?

你是美丽的知更鸟,

用勇气和智慧开启了学习之旅,

用真诚和坦荡温暖着每一个人。

是谁唤醒了春姑娘?

亲爱的雅晗,

你来了,

星星教室的春天便醒了!

祝你生日快乐!

孩子们一边体味故事中知更鳥的勇敢和智慧,一边用明亮的眼睛寻找着身边的“知更鸟”。当所有师生为寿星齐声朗读这首生日诗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欣喜而振奋的,因为他们的文本学习与真实生活发生了紧密的链接。而眼中闪光的小寿星则从课程中体味到了自己的存在给集体带来的美好。是啊,发现美好、创造美好、成为美好,这些优秀的生命特质不也是我们希望通过生命教育传达给孩子的吗?

在学校教育的诸多功能中,唤醒学生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思考和认知,激发学生对自我生命潜能的挖掘,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是学校育人的重要方面,也是生命教育所无法回避的使命。通过开展生日课程,我们进行了生命教育的另一种尝试。

坦诚而言,这一课程载体并非完美无瑕,比如课时的压力、如何满足不同年龄孩子的生命需求、如何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等。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有更多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以便让每个孩子从中获得更好的自我认知感、生命归属感和成长力量感。因此,关于生日课程与生命教育的探索和研究依然在继续……

【本文系东莞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生日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GH5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松山湖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寿星生命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寿星居住的地方
自行车的发明
文学寿星叶圣陶的养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