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有效合作案例分析与思考

2021-03-24 10:01陈倩茹
师道 2021年1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家长学校

陈倩茹

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涉及三大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大因素事关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前两者是关键,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我的教育生涯里,曾遇到过许许多多的事,但其中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有个孩子,出生时因难产导致脑瘫,到了上学年龄本应报读特殊教育学校,但家长出于种种考虑,隐瞒病情,让孩子就近入读了我们这所普通学校。而学校不知孩子的底细,把他随机分到了某个班里。

“这孩子可真难教!几个最基本最简单的声母、韵母和象形字,用尽各种方法,他还是记不住!”任课老师告诉我。面对这样的学生,似乎教了等于白教。我对任课老师说:“尽力就好,尽责就行,他的成绩可以另计,不影响班上的成绩总评。”

尽管如此,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反复摸索适合他的教学路径。而这种态度和做法也深深地感动了家长,使家长开始密切地与老师合作。经过老师和家长的不懈努力,这个孩子在读三年级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语文、数学和英语均为良好。我情不自禁地夸奖老师和家长,老师们却谦逊地说:“要谢就谢家长,家长的付出比我们多得多。凡是我们吩咐要做的事,家长都百分之百地做到,并且毫无怨言。还经常主动与我们沟通,反映孩子在家的综合表现。”

可见,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此外,还有以下三点值得老师们去思考与践行。

一、获得信任与支持

我们为何要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其原因不言自明,因为老师有着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育人能力,他们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作为老师应该努力取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同,从而使他们信任和支持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我任教的班级中曾有个很聪明的孩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甚至无师自通。但他有个问题就是上课爱与同桌说闲话,做小动作,干扰其他同学听课。为了让孩子改善问题行为,我安排他与一位很文静的女生同桌。孩子回家后很不开心,但家长了解事情原委后理解了老师的用意,便站在老师的角度开导孩子。调位之初,孩子的问题确实好转了一些,可是时间一长,又故态复萌。无奈之下,我让他坐在讲台旁边,与讲台平起平坐。此举安排之前,我又与家长沟通,这次家长二话不说就举手赞同。孩子回家后,家长耐心开导儿子,让他想想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与此同时,让他相信只要认错并改正,老师一定会让他坐回原位。后来,在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下,孩子的问题行为慢慢改善,成长得很好,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学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爱学生的老师,才会严格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其一言一行。因此,老师需要获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如此才能更好地开展教书育人的工作。

二、获得包容与理解

身为父母的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都常常愁眉苦脸、束手无策。而老师每天面对的学生少则50人左右,多则100人有余,可以说,每天都在考验我们的耐心、细心、恒心,更考验着老师的爱心。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在教学中也同样会有不足和局限,这是主客观因素所致的。因此,我们要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成长,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培优扶后;还要改革创新、研究课题,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探寻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三、多沟通,多协商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无法重来,需要我们慎重对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老师要与家长多多沟通、好好协商,从而消除误会、解决问题。

沟通时,要努力做到目标一致、态度诚恳,不带偏见、不感情用事,不指责、不抱怨。对家长反映的问题,需冷静、冷静、再冷静。在具体沟通时,可以先让家长慢慢细说事情的原委,再询问知情的同学,最后再亲自与相关的老师沟通。千万别听信一面之词,而是要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事情的真相,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江华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家长学校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如何协调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
家长错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