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研 防治高中生校园欺凌之策

2021-03-25 00:58李国民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心理

李国民

校园欺凌行为一直是困扰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 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到,要进一步开展学生欺凌防治行动。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预防校园欺凌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条防线。切实防范学生欺凌事件发生,要定期开展预防欺凌专题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防范欺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规守纪、知法守法;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

一、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渴望独立、自由。同学之间的个性差异大,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生活习惯等也不同。学生在融入社会群体的过程中,敏感又好强,情绪波动大,看重同伴的理解、接纳、评价,加之学业压力,遇事易冲动、不计后果。

对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内心自卑、有过心理创伤、家庭内部存在不可调解的矛盾,或曾经遭受校园欺凌、学业和人际关系长期失败的学生,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关注关爱,容易发生自伤行为。有相关调查数据统计,在考试分数公布、与最好的同学闹矛盾、父母吵架、亲子冲突等情况下,学生出现自伤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二)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一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基础。父母的言行、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态度等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用心关注。重视家庭教育,分析家教中易出现的问题,是家长们要认真面对的。

一是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例如,对孩子的关注少,则孩子易出现孤僻、偏激傾向;过分溺爱孩子,有求必应无底线,袒护孩子无原则,则孩子“唯我独尊”的心理易膨胀;控制孩子的言行,不能容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则孩子在校园内与同学有困扰时易冲动,处理起来方法简单粗暴,人际关系紧张。

二是家长交往模式的影响。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教育理念不一致、情绪不稳定,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冲突,导致孩子没有稳定的心理安全感。父母之间扮演了欺凌者或被欺凌者的角色,而孩子在校园生活中与同学相处时也易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

三是家长个人生活理念的影响。有的家长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法制观念弱;有的家长只把成绩作为孩子是否优秀成功的唯一标尺,忽略孩子的全面发展;有的家长与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无法有效沟通。

(三)学校方面

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面对个性化的学生和家长,且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次数相较于家长更多。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全员参与,通力合作,缺一不可。然而,现实生活中家校之间沟通的次数、场合、目的等不尽一致,造成学校不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家长不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有些孩子的个性化需求易被忽略,增加了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难度。

二、家校共同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策略

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依托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家庭和学校应积极合作,探索高中开展校园欺凌预防工作,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校加强源头管理,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加强专业支撑和科学管理,加强源头管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全学段开设心理课,开展心理社团活动。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结合新高考开展生涯教育、专题教育,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针对教师、家长开设预防校园欺凌的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个人素养和预防校园欺凌的能力、意识。

二是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东北育才学校一是开展心理节活动,为全体师生员工、家长制作心理小册子,利用条幅、展板、网络视频、升旗仪式宣讲等多种形式,在校园各个角落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二是利用统一贴笑脸互相祝福、团队训练、歌舞表演、专家讲座等形式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三是借助媒体提供的案例、影视作品如《少年的你》,警示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警钟长鸣;四是结合艺术节、体育节、社会实践活动等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是及早分类疏导学生的各种压力,坚决与校园欺凌说“不”。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失衡问题,主动采取举措,避免其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东北育才学校心理健康研究中心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心理联络员、心理教师、家长等组成闭环的预防机制,关心帮助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恋爱情感、集体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谈话、团体辅导等。比如成人帮助被欺凌者方面,可以运用三句话:“同学(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你一定很委屈吧”“我会帮助(保护)你”。我们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自救方法,如:被集体欺凌时要大声呼喊、马上逃;学会一些防身术,如跺脚、咬手、打击对方软弱部位等;语言上要敢于回击,要讲技巧;如果遇到一些伤害,及时向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警察等求助;如果自己无法从过去的事情里走出来,出现应激障碍,可以找家长、心理老师或班主任寻求心理辅导。

四是不定期举办法制讲座。通过案例介绍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律条文,提升师生、家长的法律素养,使其知法守法。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二)家长以身作則,构建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一是家长给孩子提供成长的空间。通过家长培训课堂、家长教育经验分享等形式,引导家长形成成长性思维。有的家长过度关心孩子却忽略了原则,延续初中甚至小学的育子策略,把“控制”当成“陪伴”,与孩子的界限划分不清,包揽孩子的一切,这对高中生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要想做成长型的父母,家长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的事情产生过度恐惧或过分焦虑,不随便干涉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处理自己的爱既能得体地渗透到孩子的心田,也有勇气从孩子身边得体地“退出”,给予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机会,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既不能使孩子在童年时感到缺少关爱,又不能让孩子在青春期来时感到“窒息”。

二是家长给自己成长的空间。言传身教中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在校内与同学发生摩擦时,很容易模仿家长的问题解决方式。家长要有勇气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东北育才学校通过组织家长参与校园一日学生生活体验、运动会、艺术节等,让家长有机会和孩子在同一环境下做“同学”,引导家长换位思考,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反思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与孩子共成长。

三是家长了解校园欺凌行为,预防欺凌事件发生。有的家长对校园欺凌概念模糊,要么小题大做,要么不重视,导致孩子遇到欺凌事件时不敢和家长说或者寻求自我应对,甚至隐忍欺凌行为的屡次发生。家长要与学校加强交流沟通,并树立正确的教育子女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技能与方法,得到孩子的信任。家长要告诉孩子当遭遇暴力行为,不要沉默,不要以暴制暴,要迅速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2017年《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提到了家长如何识别、预防校园欺凌:初中阶段最经常发生校园欺凌;欺凌多发生在校内,尤其是宿舍里;从性别来看,男生多于女生;肢体欺凌最常见,打架斗殴次之;被欺凌者往往具有家庭贫困、性格内向、不擅表达、身体有缺陷或身体过于肥胖、瘦弱、表现出众、举止张扬、转校生等特征。当孩子出现下面情况时,家长要及时关注:突然厌学、逃学、迟到、早退;放学回家后,衣物上有污损;成绩出现断崖式下降;突然不跟朋友玩,逃避社交;有攻击、退行行为;花钱变得大手大脚;失眠、自残、自杀;头痛、胃痛、恶心等身体不适。

(三)家校合作,共研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

一是建立家校畅通的沟通渠道、联系机构。《通知》中在加强源头管理,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中提到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学校可以依托家长培训学校、心理教师或学校负责学生发展指导的机构作为平台,负责学校和家长之间交流、合作、培训等,提高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处置能力,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

二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新生入学后,针对学生过往个性化情况,在符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家长可以和学校沟通,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积极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与家长合作设置帮助孩子的方案。发现有校园欺凌的苗头教师和家长要一起应对,把校园欺凌消灭在萌芽中。

三是开展家校系列活动。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家庭教育系列讲座,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家长参与学校提供的各种活动,了解学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减少误会,与学校通过任务分工,共同预防校园欺凌行为。通过成立家长社团,开展校内校外的活动,如家长才艺展示、家长运动会、家长艺术节、家长阳光公益活动等,为家长提供成长的平台,引领家长制订自我成长计划,不断成长自己,体现人生价值。学校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家长健康成长成才的校园环境,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就会减少。

预防校园欺凌任重道远,家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长要有勇气不断成长,与孩子沟通时要认识到孩子的独立性,以平等的身份以理说事,指出问题又善于肯定,尊重孩子又相信孩子。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两者要通力合作,做好各自的职责担当,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有一个和谐、美好的高中生活。

(责任编辑:赵昆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校园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