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的思考

2021-03-25 00:58金鹏孙岩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小学高质量

金鹏 孙岩

摘要: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是当前德育工作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中小学德育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是将德育系统中相互影响的、零散的要素进行有序整理、有机整合,以全面的、整体的视角分析问题,探索系统化建构及其高质量实施的有效路径,促进德育过程中各要素相互契合,实现德育工作整体性优化。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系统化;高质量

德育系统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小学德育系统内部包括诸多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贯通,高效衔接,并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为达成德育目标需将系统内部各要素、各子系统按照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有机整合,构建相互作用、高度协同的整体。

一、中小学德育系统化构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中小学德育系统化是德育工作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现代德育理念,有利于推进德育理论的发展。从德育理论发展来看,以往德育强调确定性的要素、稳定性的环境、秩序性的过程和可预测性的结果,导致德育系统内部要素契合度低、协同性不强、层次衔接不畅、德育整体性功能发挥低效的弊端。中小学德育系统化建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德育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及运行机制等显著特征,采用系统性思维科学研究学校德育系统的整体建构及其优化,有利于推进中小学德育理论的不断发展。

新时代对于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求更高,更趋于整体化、系统化、协同化。德育系统化建构和高质量实施是运用系统化思维来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德育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树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全局观,将德育工作中相互影响的、零散的要素进行有序整理、有机整合,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德育工作体系,促进中小学德育工作高质量实施。

二、中小学德育系统化构建的理论探索

德育应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充分发挥德育系统的整体性功能,不断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中小學德育系统中要素的横向、纵向以及外部环境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决定了德育系统是一个三维的、立体化的结构。

(一)中小学德育系统的内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

中小学德育系统主体可以从要素、层次和环境三个维度来构建,横向要素的子系统包括主体要素、过程要素及形态要素。主体要素系统又包括教育者、被教育者;过程要素系统主要包括目的系统、内容系统、管理系统、方法系统、途径系统、评价系统;形态要素系统主要包括制度系统、活动系统、理论系统、机构系统。纵向层次的子系统包括小学低年段、小学高年段、初中学段、高中学段。环境系统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形成横向联接、纵向贯通、深度推进的动态开放全系统。

从德育过程来看,德育目标、内容、管理、方法及评价等过程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关系。德育过程是各要素之间紧密联系、循环反复的非线性关系,形成德育全过程的有序结构。德育系统中只有各要素有机契合、高效运行才能使系统良性运行,如果系统中各因素不协调会导致系统内部功能的耗散,从而影响系统整体性功能的发挥。因此,改善德育体系要素之间的契合关系是实现德育体系良性运行的基础,科学建立各要素之间的运行机制,才能正确把握德育全过程。

(二)中小学德育系统层次的跃升及有效衔接

德育体系中各个阶段的有效衔接,是实现德育整体优化、有效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前提。为保证各阶段德育的循序渐进,需要整体统筹、科学兼顾,小学、初中、高中各级德育体系应螺旋式上升、有效衔接,每个学段都要有一个整体性的德育意识,加强相邻学段之间的联系,防止简单的重复或脱节。每个子系统和元素都不是独立的,而是整体中的各个部分。忽视各阶段之间的联系,将会影响德育根本目标的实现和德育任务的完成。

德育系统中各阶段的有效衔接首先是德育目标的有效衔接。中小学德育目标衔接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科学、系统的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式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的措施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教育者从育人整体视角出发,科学规划各学段的德育目标,并在德育目标统领下,确定有针对性的德育内容和形式。而德育内容要把握学段之间的差异性,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同时,还要注重整体特征,实现德育内容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内在统一。

(三)中小学德育系统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协同

德育环境是影响学生德育活动相关一切因素的综合,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德育环境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内在有机联系,对学校德育系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德育体系作为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与外部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映了德育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互关系,其有利于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的高度协同和强大合力。中小学德育系统化构建将德育置于大的社会系统中,学校德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领和教化。因此,德育系统要从现实背景出发,将系统与环境相适应,形成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德育过程的实效性。

三、中小学德育系统化构建与高质量实施的策略

中小学德育系统化构建与高质量实施就是为了促进德育要素的高度契合,推动小学、初中、高中德育过程的有效衔接,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展的德育环境,最终实现中小学德育实践系统化的良性运作及其功能的整体性实现。

(一)深化落实“三全育人”改革,实现德育功能的整体发挥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推进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变革的重大命题。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应重视德育系统的整体性,并从宏观和与全局的高度来把握要点。德育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与作用的结果必然会产生系统效应。学校生活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应从发展战略的高度,科学统筹,整体谋划,内部各部门都要将德育视为分内之事,结合各自工作内容与特点,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多渠道、多方位的沟通和对接,彻底打破部门之间“壁垒”,达到协同育人的整体效果。学生成长的过程与德性成长的过程具有内在同一性。在实际工作中,每一名教师都要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教学”与“教育”的统一。

(二)落实和细化《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加强各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衔接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规定了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具体的德育目标及五个方面德育内容。学校要从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着眼五方面内容的细化和分解,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合一。小学阶段注重生活体验,德育内容应该从制定日常的道德行为规范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中阶段主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要有家国情怀,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公民意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等良好品质;高中学段要深化道德认知,引导学生体悟正确人生观,培养和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三)树立师资队伍的整体化思维,促进班主任队伍的有效衔接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路人,各年段班主任之间应协同育人,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育人的功能。首先,学校要建立学段间班主任教师沟通和交流的机制,引领和提升教师的学段衔接意识。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发展具有过程的连续性,这要求班主任教师具有整体性思维,既要清楚本学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等,还要从整体上了解其他学段的育人目标和内容,积极探寻学段间的结合点。其次,拓宽不同学段班主任教师的衔接渠道。从整体上把握德育的全过程,学校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搭建德育工作交流和教研的平台,增进不同学段班主任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多种沟通渠道和保障机制。

(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营造高效德育环境

德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共同体。学校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学校还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对家长和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拓展德育的社会空间。家庭是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家长需遵循“五育并举”的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方法,家长可以结合孩子年龄和道德发展水平,通过讲故事、游戏等科学的方式,传递美好的道德观念,以身为范,继承和发扬家庭美德。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中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构建社会实践平台。家校社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密切协同,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杜时忠. 学校德育体系的建构[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6.

[2]闫昌锐. 系统德育论[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9.

[3]李琳. 复杂性视野下的创造性思维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2017.

[4]杜时忠. 当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J]. 教育透视, 2004 (12).

[5]莫飞平. 德育场的概念界定与特点分析[J]. 学术交流, 2015 (10).

[6]黄向阳. 德育的层次与中心[J]. 思想理论教育, 2008(8).

[7]杜时忠,王金涛. 德育的逻辑[J]. 中小学德育, 2011(2).

[8]檀传宝. 德育过程三要素的特点[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3).

[9]胡庆芳. 德育过程中的关键教育事件分析[J]. 中国德育, 2014 (16).

[10]胡庆芳. 德育过程中关键教育事件应用的类型及其实效研究[J]. 现代教学, 2015(8)

[11]戴钢书. 德育环境三维理论模型及其价值[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4(7).

[12]张自广. 德育视景中的层次性及其意义[J]. 教育与管理, 2009(5).

[13]金德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有机衔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3).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中小学高质量
25岁韩国女生的高质量独居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