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工作探究

2021-03-25 02:33吴蕊蕊
党史文苑 2021年3期
关键词:解放区共产党抗战

□吴蕊蕊

抗日战争后期,随着中国抗战胜利的前景日渐明晰,战后如何建国的问题摆在了国人面前。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为抗战的早日胜利和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而奋斗。国民党反对共产党及其军队的用心日渐显露后,中国共产党在青年宣传中亦更为注意对青年运动的领导及对青年的争取工作。

一、号召青年继续团结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

1944年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抗战七周年纪念口号》提出:“西南危急,西北危急,全国人民快快起来,保卫西南,保卫西北,不让敌人打通粤汉路、湘桂路,不让敌人打进潼关,把进攻的敌人打出去!”坚持国共合作,号召全民族抗战,为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独立民主的中国而奋斗,是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方针。

鉴于青年在抗战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同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演说时明确指出,“青年们及其他各界,应该有许多人到敌人占领的地方去打游击”。即是说,他希望广大青年在这一关键时期,能够直接投身到游击战中,给敌人以切实的打击,促使中国抗战早日取得胜利。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时进一步指出,“克服目前的危机,动员和统一全中国的抗日力量,有力地和同盟国配合作战,打败日本侵略者”。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纪念抗战八周年口号》再次强调,“动员、统一和扩大全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配合同盟国,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虽然这些论述和口号并非专门针对青年而发,但青年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抗战动员的主力军,要动员全中国的抗日力量,青年力量必不可少。因此,号召青年积极行动起来,动员并尽量统一全中国的抗战力量,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奋斗,是这一时期共产党青年宣传的重要方针之一。

二、大力呼吁实行民主,为抗战胜利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努力

抗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反攻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滇西缅北作战中取得重大胜利,胜利的曙光初现,战后如何建国的问题进入国人视野。可是,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遭遇大溃败,引起国人极大愤慨,引发国内民主运动的新高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一方面邀请共产党进行谈判,一方面却不断地进行挑衅,制造争端。面对此种情势,共产党不得不将争取民主作为青年宣传的另一重要方针。

1944年6月12日,毛泽东在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时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人民非常需要民主,因为只有民主,抗战才有力量,中国内部关系与对外关系,才能走上轨道,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才能建设一个好的国家”。

7月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抗战七周年纪念口号》指出:“纪念七七,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加强全国团结,立即改革内政,立即实行民主,以便彻底打倒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次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今日大后方与正面战场一切问题之症结是在于民主问题与团结问题,一切危机之根源是在缺乏民主与团结不足。”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进一步强调,“中国急需把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的代表人物团结在一起,成立民主的临时的联合政府,以便实行民主的改革,克服目前的危机”。

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纪念抗战八周年口号》再次呼吁,“纪念七七,要立即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加强人民的团结,克服内战危机”。

华歆如此功名累世之人,当有一番大才般配。《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明这个人非常有见识: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人想依附他们的船,华歆起先不同意,但是王朗同意了,那人就上了船。后来情势危急,王朗后悔了,要赶那人下船,这时候华歆说:“当初他上的时候我就考虑到了这个情况,但是现在既然叫他来了,怎么能够危急的时候就丢下不管呢?”就一直带着那个人逃难直到脱险。

可见,随着战争局势的愈益明晰,抗战胜利的前景已显现,积极呼吁实行民主成为共产党应时应势的宣传重心。其目的在于唤起广大青年的民主意识,推进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敦促国民政府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增强中国抗战的政治实力,为抗战的早日胜利和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贡献力量。

三、加强党对青年的教育工作,积极争取青年

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抗战胜利后与国民党之间的内战不可避免,本着自救救国的宗旨,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及争取工作,与国民党展开了一场青年争夺战。

1944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河南敌后工作的指示》批评了地方党以往只吸收部分进步青年的做法,要求以后“多注意礼遇和容纳各种知识分子替民主政权服务,给以工作机会,对一般青年给以读书机会。旧式中小学应接收逐渐改造,使其自愿接受我党教育方针”。11月7日,《中共中央华中局关于转报给粟裕、谭震林等的信给刘少奇的电报》要求,“各地区应即开办建设公学(或建设干部学校),广泛吸收各根据地内青年工、农、知识分子入学训练。如没有成百成千经过训练的各方面工作干部作准备,则无法应付目前和将来空前发展的局面”。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自然是为了加强党对青年的教育,使其自愿接受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其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提升青年的政治素养,为党培养合格的工作干部。

1945年1月21日,《中央军委转发胡宗南给蒋介石的密电及我之对策》,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国民党争取青年的战略意图:“有青年,自有农民,有农民,自有民枪。青年归我,则我胜利。青年归奸军,则奸军胜利。”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已在积极谋划将来对共产党的军事进攻了,争取青年便是其计划的关键环节。如果说在此之前,共产党在青年宣传工作中,经常顾虑到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感受的话,至此,由于来自国民党的敌意愈加增多,共产党在意识到内战难以避免后,也不能不加快争取青年的步伐和力度。

1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后方农村工作给周恩来的指示》强调指出:

为了准备可能的日本对于云、贵、川的进攻以及将来国内的重大事变,我们必需在大后方的农村中建立可靠的基础,南方局及大后方各地党的组织应以农村工作为主要工作。应设法训练与动员一批党员、进步的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利用各自的社会联系深入到农村去,用合法的以及非法的办法去为农民群众服务,联络农民以及民团等。只有这一工作获有大的成绩时,然后才能在日本进攻中或国内重大事变中有雄厚的与可靠的基础发动游击战争。

此时,共产党已经考虑到,除了日本之外,将来可能还要应对国内的重大事变。此处的“重大事变”指的应是,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对共产党及其军队发起的军事进攻。为未雨绸缪计,提前准备训练和动员一批党员、进步青年学生及进步人士深入农村,去联络农民及民团,以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战争。鉴于其目的是要应付战争,可以推测,青年和农民应是共产党联络的主要对象。

2月15日发布的《山东分局、军区关于武工队组织领导问题的决定》也印证了这一推测:

武工队在自己活动地区,应吸收当地工农与知识青年到队里来,以便加强与地方联系,熟悉地方情形。特别要注意吸收城市工人、市民、矿工、铁路工人,予以培养。以便准备成为里应时,指挥行动的干部。当地青年,不愿脱离生产而有活动能力者,可以联络员或队员名义到敌占区活动,给其活动费等。但主要是靠政治觉悟,而不是雇佣办法。

此外,共产党还加强对国民党反动本质的揭露和批判力度,以使广大青年认清国民党的真面目。1945年4月30日,周恩来在党的七大上作《论统一战线》报告时,揭露了国民党以三青团来归并其他党派领导的青年组织的真正用意:

他组织三青团,我们也主张共同参加,发展青年运动,但蒋介石也不干,他就是要拿三青团把一切青年组织都取消,统一到他那里,不许有别的党派在里面活动。这当然也就谈不通。他对我们在敌后的政策,就是让我们到敌后打敌人,削弱我们。

5月4日,《解放日报》也披露了国民党欺压、欺骗青年的行径:

国民党当局抄袭法西斯国家许多欺压青年的方法,如设立劳动营集中营等拘捕和囚禁一切进步青年;如组织完全摹效希特勒青年团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对团员灌输“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的法西斯思想和卑污无耻的特务教育;又如建立完全摹效希特勒党卫军的所谓“知识青年军”,假借抗战美名,欺骗青年,使他们成为维持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一种工具。

5月5日至5月21日,蒋介石在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三个月内取消在军队中原设之党部,各级学校内不设党部,三民主义青年团改隶属政府,六个月内各县市与各省临时参议会经依法选举后,成为正式民意机关,制定“政治结社法”。

表面看来,军队和各级学校党部的取消、三青团的改属,似乎是国民党放弃一党独裁的标志,但事实恰好相反,这一做法使国民党得以对国民政府进行完全控制,使民主协商政治问题的通道关闭,从而在事实上拒绝了共产党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的提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次大会还以“全体一致起立”而非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蒋介石继续担任国民党总裁,继续实行其独裁统治。5月30日,共产党在《解放日报》上揭露了国民党这一系列操作背后的真正目的:

这就是说:国民党当局决定如同把他的政权交给他所制造的国民大会一样,把他的军队青年团及其他行政工作(包括他的特务工作)交给实质上毫无变更的国民党政府;使他所制造的各省县市参议会由临时变为正式;其他政党凡合国民党之法者均为合法,不合国民党之法者均为非法。

为了应对将来国民党可能挑起的内战,共产党一方面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与动员工作,积极吸纳青年加入我们党及其军队之中,以增强自身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国民党反动政策的揭露和批判力度,使广大青年认清国民党的反动本质,远离国民党。

四、促进解放区青年运动的统一,加强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

抗战后期,尽管共产党继续努力团结全国青年,推进青年运动的统一,但是国民党及国民政府日益将共产党及其军队作为主要的斗争目标,导致建立全国的抗日青年统一战线的目标无法实现。在此背景下,共产党只能退而谋求解放区青年的大团结和青年运动的统一,加强党对解放区青年运动的领导。

1945年3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陕甘宁边区青救会、陕甘宁边区学联会等,共同发起成立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的倡议,谋求成立解放区青年运动的总领导机关。

为加强我们党对解放区青年运动的领导,4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准备成立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的指示》,要求各解放区青年团体讨论响应。经过近一个月的讨论和筹备,5月3日,解放区青年联合会在延安正式成立。5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可以使各解放区的青年,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互相交换经验,配合工作,并帮助争取联合政府的实现”;“可使国民党地区的青年民主运动得到一种援助”;“可以使沦陷区的青年,得到一种鼓励和援助”。

解放区青年联合会的成立,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组织实现了统一,为后来党领导下的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准备了条件,为党赢得全国青年奠定了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解放区共产党抗战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解放区的天
共产党颂
我们家的抗战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抗战音画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