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田园综合体发展路径

2021-03-25 07:25
乡村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信阳市综合体田园

陈 芮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大力发展,新型城镇产业化格局出现,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其在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于2017年一经提出就受到各界关注。

1 田园综合体概述

1.1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内涵

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于2017年提出,主要是指以农村土地为基石,依托现代农业的发展,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将农业、居住、文旅统一整合,将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作为发展基础,使三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从而实现乡村生产、生态发展、田园生活等多方面有机统一,促进现有产业带动周边产业快速发展的发展模式[1]。

不同于传统农业产业,田园综合体模式是一种多方综合发展模式:从农业生产到现代农业+文旅+田园社区。田园综合体模式不是仅仅侧重于农产品供给或休闲农业产业的某一方面,而是包括农业、畜牧业、餐饮业、旅游业和渔业等产业,其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最终打造以农业为基础的综合生态产业[2]。

1.2 田园综合体的价值

1.2.1 有助于推进乡、产、民融合发展。目前,城乡一体化发展强调要保持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乡村经济发展与质量提升离不开产业支撑。乡因有产而兴,产因有乡而旺。产业和乡村共同发展的前提是以农民为核心。田园综合体通过协调整合各类资源,推进产业开发的同时吸引相关产业进行融合,加快建设合理的产业体系[3]。产业的高速发展能增加村民的就业岗位、拓展村民的收入渠道。田园综合体建立“以产促乡、以乡促民”的良性机制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1.2.2 有助于复合空间发展。田园综合体在规划建设时能够对乡村区域的生产、生态、生活等进行统一安排,统筹利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以发挥经济价值。农民是田园综合体发展的载体,其生活空间构成了田园综合体最具“灵魂”的地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离不开村庄里完善的基础设施、独特的民风民俗、整洁宜居的乡村环境和布局合理的生活空间[4];生态空间主要指农田、林地、茶园、水域等,田园综合体的生态空间发展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有助于生产、生态、生活各空间融合,帮助实现生活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优美。

1.2.3 有助于产业融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有助于激发乡村内生动力[5],以当地优势产业资源带动三产融合发展。一方面,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第一优势产业发展餐饮、旅游等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多产联动,发挥其优势引领当地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田园综合体的建立注重产业结构,通过聚集资金、技术、信息等多要素资源,着力促进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

2 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建设规模没有量体裁衣

当前,华中地区的田园综合体建设规模存在很大差异,面积最大的申津渡田园综合体与最小的辰溪稻田园综合体相差176倍。各地区建立田园综合体时,不能仅考虑投资金额,还应综合分析当地的自然资源、乡情特点。我国部分地区盲目发展田园综合体,与当地实际不相适应,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而一些项目虽然成功建成,但其规模过小,不能充分发挥人力与资源的最大化价值,甚至难以促进乡村发展,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2.2 空间布局缺乏综合统筹

自2017年田园综合体概念提出以来,各界对于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和建设标准,各区域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对于田园综合体是什么、如何建、建成什么样等基本问题认识不同,从而导致一些区域在建设时盲目效仿,缺乏统筹规划,最终建成的田园综合体失去了村落特有的民俗民风,导致乡村“灵魂”特色丧失,形成千村一景。同时,田园综合体建设时没有用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进行统筹规划,盲目选址扩地,造成原有自然景色丢失及资源浪费。

2.3 产业融合有待加强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带动乡村可持续发展[6]。相比较而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解决问题的关键仍应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主要以第一产业为基础,通过纵向延伸,使其与第二、第三产业多方联动。当前,部分乡村的田园综合体在建设规划时多倾向于旅游业,对农业有所忽视。也有部分村落由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相对落后,难以做到以农业为基础延展至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链。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会使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

3 信阳市田园综合体发展路径

信阳市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信阳市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路径

3.1 产业综合发展

3.1.1 科学发展现代农业。根据河南省信阳市的水文地貌,结合各区域的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产品特点,信阳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以水稻、油菜、茶叶为主导,以板栗、草莓、桃为重点,以四季水果、蔬菜为辅的绿色生态农业。积极培育壮大茶产业、油菜产业、中药材种植业等,加速产业融合,形成全域特色产业互联互通的发展布局,发展新区域业态。同时,因地制宜,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打造山下水稻、油菜和山上茶林等种植空间,注重各种农作物生命周期的四季衔接,积极发展创意农业、稳步推进智慧农业,打造集中采摘体验的农业娱乐活动,营造四季全景的自然田园风光,实现产业更加有活力、农村更加有魅力的发展目标。

3.1.2 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由于各村落地理位置不同,其景色特点、自然资源及乡村民俗均有差异,每个田园综合体应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制定“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信阳市各区域在建立田园综合体时,要先基于第一产业进行纵向拓展,发展具有特色品牌的农副产品,积极打造农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等新模块业态,构建以休闲农业为主导、加工服务业为支撑、文创为衍生的综合产业体系,发展区域产业集群。信阳市田园综合体创新产业融合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田园综合体创新产业融合

3.2 产品综合开发

3.2.1 保障农特产品供给。结合信阳市自然资源禀赋,重点发展茶叶、水稻、板栗、油菜等农特产品,严格把控农产品质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化生产等系统,充分利用云物智联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双向供货共享信息化平台,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的高效优质供给。

3.2.2 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根据信阳市的资源禀赋特质,结合目前市场需求及多产业联合现状,打造“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等一体化模式,开发以茶叶、草莓、葡萄等采摘体验、自然景色观光、天然养生产品为辅的产品体系。统筹各区域农业景观功能及农耕体验功能,突出各田园综合体宜居宜业的新特色,重点打造田园风光、红色教育基地、传统村落、特色民宿等旅游项目,并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手工制品及衍生产品,以此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3 功能综合配置

3.3.1 注重农业生产功能。建设田园综合体时,要综合各地区自身的土地利用情况、资源禀赋及市场潜力等综合因素,打造农业生产集中片区,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与高校、企业合作,建造温室大棚、改良种植技术,培育无土水稻和四季果蔬,并就近规划从事相关产品加工,规划现代一体化的农业综合服务区。

3.3.2 重塑空间功能布局。结合田园综合体的战略规划,依据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重新塑造各功能的结构,灵活划分功能区域[7]。目前,信阳市田园综合体主要集中于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等板块。立足地区产业发展,结合综合环境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物联系统,根据村落不同的乡风民俗,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养老、温泉养老、亲子度假和研学教育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形成功能复合、多态融合互动的有机体。

3.3.3 开发乡村聚落市集。依据信阳市原有的乡村聚落,结合各个地区村民房屋建筑的风格特点,充分利用村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风水格局,融入民俗工艺文化,打造现代农业、垂钓等休闲娱乐,陶艺茶艺等工艺体验,特色住宿等多功能的民俗风情村或者文化创意小集市。同时,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鼓励其自主接待游客,发展特色民宿集群、红色公益研学、工艺体验等多元业态,打造“信阳乡情”“原乡匠心”的乡村部落。

3.4 机制综合激活

3.4.1 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建立田园综合体,信阳市要积极培育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根据“政府+农民+村集体+企业”的四位一体运营模式,建设水稻农业合作社、果农合作社等,明晰每一方的具体责任、义务及获益方式,建立健全响应机制,尤其是保护村民的根本利益。与此同时,保障农民通过土地流转与个体经营、订单农业、入股等方式增加收入,构建多方利益平衡联结机制[8]。

3.4.2 落实政策保障措施。信阳市各区域成立田园综合体项目治理小组,在乡村与企业之间建立专项党组织,积极引导、监督各综合体发展现代农业、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绿色生态。统筹推进田园综合体高效发展,充分调动起村民的劳动积极性,合力统筹安排工作,确保项目能高效落实,多方能“抱团发展”。

3.5 环境综合提升

3.5.1 美化乡村风貌。保护、规划生态涵养区,提升茶林、水稻、油菜等绿化景观,打造季节性互补且观赏性较高的绿色景观。梳理区域内的特色田园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田园景观特色,清理美化乡村生态街道与建筑风貌,构建生态文明宜居环境。保护田园的自然风光,丰富茶园、油菜等农业休闲体验功能,打造文化特色风景区域。

3.5.2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田园综合体时要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行农业生产时,要注重运用科学技术高效发展农业,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将环保理念洒满中原大地。另外,可以采取“稻虾”“稻鱼”等生态循环养育模式,以实现产业生态环保。同时,对于村落内的植被、湿地、丘陵以及周边的山体、河流要予以保育,开展山林和土壤综合修复治理。

3.6 配套综合建设

3.6.1 改善提升基础设施条件。结合当地发展现状,改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如村内村外的道路交通、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域内的公共卫生间、休息椅等,优化整个村落内的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构建“外部快进,内部慢游”的交通体系。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改善各方基础设施条件,为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奠定基础[7]。

3.6.2 完善农业生产设施。耕地保护是建设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红线,开展项目建设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土地保护,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利用机器设备开展农田灌溉、沃土、撒种等作业,加强对抗旱、防涝、防风等防灾的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业发展现状,充分利用农用机器设备,提升整个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4 结语

目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田园综合体结合了城乡元素而且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为创新城乡发展、重塑乡村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基于此,结合信阳市各地特色打造多主题的田园综合体旅游景区,以生态、生活、生产、休闲、康养为目标,建立“生态+乡村”自给自足的低碳发展模式,确立生态与康养、生态与休闲、生态与农业生产、生态与智能的全生态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核心产业、加强支撑产业、打造驱动产业、完善衍生产业的产业模式,打造合理的空间结构、丰富的旅游路线、完善的公共设施服务、具有地域性的景点和特色旅游服务的田园综合体,对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与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信阳市综合体田园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信阳市审计局 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二年级数学强化训练(第一学期)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信阳市环宇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坚持稳、准、狠原则 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信阳市检察机关扫黑险恶专项斗争纪实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