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吴房村项目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意义

2021-03-25 07:25
乡村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施工建设设计

刘 洋

(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包有限公司,上海 200136)

1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占国有面积超70%,居住人口5.9亿[1]。一直以来,党和政府致力于乡村发展,富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城乡差距仍然较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快速涌入城市,农村青壮年大量进入城市务工,为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但也使我国城乡发展矛盾日益凸显,乡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荒废闲置、房屋年久失修,加之交通不便,使得很多乡村逐渐成为无支柱、无产业的“空心村”。如何合理配置资源,平衡城乡发展差异,已经成为乡村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2]。振兴乡村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问题的必然要求。

中国农村的发展由体制改革起步,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得以巩固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施适合当时农村生产力条件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业生产力;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部分地区实行集体土地股份制改革,促进了土地、资本、人口的合理流转,提升了土地的使用效能,并在全国推广;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将城乡一体化提升到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的空前高度,农业农村部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推介活动;党的十九大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为振兴乡村行动明确了目标任务,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乡村振兴建设开始了从零星开展到整体实施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必然选择[3],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落叶归根传统文化,吸引优秀年轻人回归本土、资源回流的重要措施。

2 以点带面的吴房村振兴建设

2.1 吴房村项目的建设背景

吴房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西南部,古称吴南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奉贤“贤文化”的发祥地。清道光年间,清廷为褒奖吴氏一门“孝义之家”“敦宗睦族”,敕建“旌义坊”,四柱四横青黄石,坊前立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目前吴房村村域面积1.99 km2,耕地面积96.53 hm2,集体建设用地4.03 hm2,村民小组10个,总户数481户,户籍人口1 343人。然而,上海市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光环似乎并没有掩盖乡村的落后与破旧,村内不少房屋年久失修,更多的是无人居住的空房,少数翻建房也是诸如罗马柱、法式、英伦等中西结合的迥异风格。

为响应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升级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地区,以及先行先试的典范,上海市率先出台了《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全面推进“三园”

工程(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规划第一批建设9个精品村试点,吴房村项目便为其中之一,且为9个试点村中第一个正在全面实施的项目。2018年7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出,抓准抓牢工作主攻方向,农业要更强,打造郊区特色农业品牌;农村要更美,既塑形又留魂,加强风貌塑造和文化传承;农民要更富,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由此,奉贤吴房美丽乡村精品村升级为乡村振兴示范村。2018年12月25日,吴房村村庄规划获区政府批准,示范村共规划4个功能片区,引入中美院、上美院等名师团队,对现有田园景观、文化古迹、建筑风貌进行设计保护引导,最大限度注入江南水乡元素,建设采用EPC统筹设计、采购、施工整体打包立项,缩短建设周期,节约投资成本。

2.2 吴房村的建设规划

与江浙地区乡村自然风貌优异的环境不同,产业丰富、交通发达是上海市乡村的特点,然而优美自然环境的缺失也是限制其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大因素,打造以产业带动旅游和发展的乡村是上海市乡村振兴的一个发展方向。吴房村项目规划的主题定位为打造以农业、产业升级为基础,融合青年创业、时尚生活、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在现有自然环境条件下,对农、林、水、田、路、桥、房全面升级改造,营造一个“绿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同时又带有乡愁记忆的江南水乡桃花村。

吴房村的产业兴旺围绕黄桃进行,通过村民集体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开发;以黄桃、花卉、现代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乡村文创、乡村旅游三产进行融合,促使农民富裕。设立双创中心、企业总部、名人工作室,吸引企业入驻,人才回流。政府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村民房屋的改造使用权或者重建使用权20年,通过宅基地的租金、农村集体用地运营获利的股金以及农民就近就业的薪金,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2.3 吴房村的施工建设

吴房村的施工建设首次在同一个工程中整合了市政、房建、水利及景观绿化等多种专业施工项目,所需考虑因素更多,施工内容更丰富,不确定性更大。吴房村的建设既包括基础建设中的水系治理、管网铺设、道路翻建、新建桥梁和房屋修造等,又包括对基础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装饰(主要工程量见表1)。

表1 主要工程量表

传统基建项目,如河道整治、雨污水管网、市政道路及桥梁的施工,是在吴房村项目中最先开展的项目,建设期间项目部抓住EPC项目施工特点,与各项目专项设计人员定期召开碰头会议,按照施工工序安排分阶段进行图纸会审,并及时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让施工与设计沟通更快速、更有效,使原本受设计图纸影响、进展受阻的桥梁建设迅速恢复,保证了施工的连续性。

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后,吴房村项目的建设进入深化装饰阶段。为达到项目运营的目标,项目开始进入桥梁装饰、房屋装修、景观绿化的阶段,这也标志着项目部的主要工作开始了从大而全向小而精转变。水生植物的种植、硬质护岸装饰的添加,给原本突兀的混凝土护岸增添了乡村特色,修复的“百年老宅”也成为见证吴房村历史的标志性建筑。为保证桥梁装饰、庭院景观的呈现效果,项目部紧盯施工队伍进度,同时与设计、业主反复确认现场景观、装饰效果,及时更新施工方案。在建设各方的不断努力下,吴房村项目的建设得以顺利进行,进度与形象均受到了政府、业主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2.4 吴房村项目的后期运营

当地政府引入国有运营平台公司,积极发挥资本引导作用,由资本管理公司带动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平台公司,以“产业+基金+基地+智库”的组合运作方式,成立“长三角乡村振兴基金”,尝试从金融端及产业端提炼出一个从乡村振兴到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通过由市国有、镇集体、社会资本各方参股,共同构成的混改经济模式,充分保证各方利益,发挥三方资本优势,引入各方资源,确保运营公司可持续营收能力。

3 吴房村振兴建设中的难点与应对措施

吴房村施工建设形式为上海市首例,无先前经验可参考,所需考虑的因素更多,不确定性更大,所带来的工期滞后问题也更加严峻。施工过程中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程管理要求也更高[4]。

3.1 房屋风格各异,设计考虑因素众多,且受民俗左右

吴房村房屋建设与常规商品房开发建设完全不同,村内房屋基本为三层以下的低层建筑,且每栋房屋风格各异。在设计中,首先要考虑运营的需求,根据不同的业态打造不同的内部格局;其次要考虑设计面积,设计面积既不能超出建筑面积,又要满足村民的心理预期,平面位置还不能触碰建筑红线;最后还要考虑地理位置,布置合理的入口以及在施工建造过程中有无触碰到周边的生态园林,是否具备施工条件等。同时,在房屋建设计中还需要尊重当地民俗,讲究格局对称,甚至在桥梁设计中,桥柱的位置、桥梁走向也会被当地民俗左右。复杂的因素造成了大量的设计变更,而现场情况要经过村委会、施工单位、业主层层确认后反馈给设计者进行变更,过程漫长,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还可能出现错误,每个参与人员的沟通不及时都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工程损失。

对此,项目部协调业主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房屋、景观、桥梁设计代表驻场,同业主、施工、监理及村委等人员在现场直接面对面沟通问题,缩短施工流程,减少信息传递失误。同时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变换设计思路,优化设计流程。例如,在房屋建造设计中,对于房屋密集型区域,分段设计,首先出具平面布局图,征得村民认可、业主确认后再进行深化设计,避免出现地基超出红线、建筑面积超出原设计等方面的问题[5]。

3.2 工程建设涉及专业类别多,同一工序涉及多种验收标准

吴房村项目的施工建设在同一个工程中整合了市政、房建、水利及景观绿化等多项专业施工项目,尤其是后期护岸美化、庭院景观打造、桥梁装饰、房屋装修以及园林古建筑等涉及全新领域的专业施工,且验收标准各不相同,对项目管理人员综合水平要求较高。

对此,一方面,项目部积极和设计、监理、业主及质检单位沟通,施工前共同制定各个专业的划分界面及统一的验收检验依据和标准,让项目各方管理人员形成统一标准,由市农委与立项审批单位牵头,组织市级层面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联合验收,确保工程建设程序闭合;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对新领域的专业施工的选材、结构形式、工艺流程、施工技术要点及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学习、交流,总结在施工中的经验和不足,针对共性问题邀请外部专家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统筹谋划和不断学习提高,保障各项专业施工进展有序。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是相关方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理念,要进一步加大在规划设计方面的资源整合力度,从规划、设计、施工甚至运营全过程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活动,基于共同缔造理念,做好规划、设计、业主、施工、运营、村委及村民等多元参与主体的统筹协调工作。

4 吴房村振兴项目的意义

乡村振兴必须走创新之路,吴房村项目是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项目,是上海市9个试点村中第一个全面实施的项目,是上海市的一次新的探索。作为先行项目,必须有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通过建设管理创新、运营模式创新,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项目。

吴房村项目不是一个孤立的、简单的乡村改造项目,而是一个配套体系丰富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要以吴房村整体风貌打造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带动整片区域经营发展。从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开启的配套项目,如美人鱼鱼塘建设、吴房七组重污染河道治理、十里桃花观光路以及钱桥影剧院改造等来看,乡村振兴建设充满活力。在《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2年)》规划中提到,到2022年,上海市将建设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将会有更多的配套项目开启。通过吴房村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在项目建设中总结项目管理经验,以点带面,建立乡村振兴建设指南,为后续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5 结语

吴房村建设项目以吴房村成功建设经验为切入点,全面打开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通过建设管理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开启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模式,提炼出一条从乡村振兴到城乡一体化实践的战略路径。

猜你喜欢
施工建设设计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运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