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贫预警机制下美丽乡村建设实效评价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

2021-03-25 07:25
乡村科技 2021年34期
关键词:预警因子机制

张 超

(徐州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自国家提出脱贫攻坚成果需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以来,二者如何有效衔接,已然成为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1]。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措施之一[2]。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预警机制,既能对边缘人口、贫困人口起到返贫风险预防作用,又能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持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与此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与返贫预警机制结合,可促使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3]。基于此,笔者尝试探讨美丽乡村在规划建设后达到的阶段状态如何,在传统城乡规划实施评价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的特征,延伸构建返贫预警机制下美丽乡村建设实效评价体系。

1 相关研究综述

1.1 返贫预警机制研究

国外有关返贫预警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关于返贫困线测度的研究。例如,构建多维返贫困测量模型,将多维返贫指标分解后,逐一分析单个指标是否返贫,进而测量个体是否重新返贫。二是关于返贫治理的研究。例如,将协调治理理念融入返贫治理过程中,借助资源共享、信任建立等方法使扶贫政策瞄准最需要的人群。2016年,国内开始出现关于返贫预警机制的研究。范和生[4]对返贫原因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由预警信息机制、考核监督机制组成的返贫预警机制。随后,受国外研究的影响,较多学者从目标、程序、内容、基本方法角度展开研究。随着国家近年新政策的颁布,政策因素结合当地实际的视角对预警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众多学者利用不同方法构建了返贫预警机制,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弥补机制的不足,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实行难度较大。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因此,如何有效推行返贫预警机制,使其在实践中切实得到应用,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2 乡村建设实效评价研究

国外对乡村规划建设实效评价研究较为深入,构建出了比较完整的评价体系与模型。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讨论:一是对乡村规划建设实效的总体定性评价,如建设实施目标是否达标,乡村规划建设的效度等;二是乡村规划建设分项展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如探讨经济发展、人口或产业集聚等。评估方法则包括成本收益分析、规划平衡表、多目标决策方法等。目前国内乡村规划建设实效评价研究从单一、定性的评价发展到多元、弹性、定量、全面评价,且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元化。例如,针对第一阶段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张易[5]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并借助这一体系详细分析了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价方法出现“组合式评价”的研究思路,如主成分分析(PCA)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相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分析法相结合;主成分分析与关联分析相结合。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已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后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有几点不足,需要进一步探讨:一是当前国内学术界关于“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的研究较少;二是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巩固脱贫成果的路径之一,而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又是当下保持脱贫成效持续性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少有学者从返贫预警机制的视角研究美丽乡村建设。基于此,笔者以江苏省徐州市美丽乡村为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2 研究内容

2.1 评价思路

文章提出的“实效评价”属于“实施效果评价”的范畴,是针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即评价美丽乡村项目规划建设后达到的阶段效果。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徐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方兴未艾,但也暴露出较多不足,评价思路如下。第一,建立理论基础。对返贫预警机制和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理论展开综述,找出适合的评价方法。第二,数据采集。对样本村进行实地调查实测、数据量化分析。第三,影响因子选取、样本分析。第四,评价体系确立、评价模型构建。第五,根据分析结果梳理出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的优化策略(见图1)。

图1 返贫预警机制下美丽乡村建设实效评价调研分析框架图

2.2 调研设计与实施

据江苏省政府扶贫办2016年发布的871个“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结合江苏省自2017年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选取6座徐州市美丽乡村进行问卷调查和样本数据分析;选定专家学者,村镇领导、基层村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影响因素初选、样本分析、影响因素优选,确定调研问卷中涉及的影响因子,为下一步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建构打下基础(见图2)。

图2 研究框架

2.2.1 调研对象的选择。美丽乡村建设是乡镇政府、村民与专家学者共同推动的工程项目,发展的结果与社会群体中的各个单元均紧密相连。基于“帕累托最优”

的经济学理论,在固有的可分配资源中,每个单位都应在保持对方利益的同时增收,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整理方面要综合考量多方利益,避免以偏概全进行评价。

为使评价客观公正,将调研对象设定为“专业组”与“公众组”两个层面。专业组由有乡村建设方面经验的建筑规划师、专家学者等组成,从统计学、经济学、建筑学、环境工程学及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与成果,获取返贫预警与新农村建设实效的整体与辨证认知。主要采用的模式为用德尔菲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统计,使评价公正化。公众组应由政府人员、村民等组成,从客观的感知立场进行评价打分。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三类方法:相关部门提供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2.2.2 调研设计与实施。通过德尔菲法在对预测的问题征得专家的意见后,从生存环境、生活状况、人文与社会、经济及政策等5个维度进行归纳处理,共有62项影响因素对人们在生产生活上有较大影响。如经济类别中的农户收入水平状况、农户恩格尔系数、商业设施配置等影响因素;生存环境类别中的场所的安全性、植物覆盖率、公共交通出现率等影响因子;生活状况类别中的市政配套实现度、道路建设实现度、基础设施建设等影响因子;人文发展与社会保障类别中的惠农保障效果、艺术小品丰富度、农户休闲与娱乐状况等影响因素。

2.2.3 评价因子初选。评价因子初选通过公众组完成,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评价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提炼主要评价因子。问卷的设计包括2部分内容。第一,美丽乡村建设实效评价要素特征。通过受访者选择的48项评价要素对其生活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价,该部分问题中影响程度级数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制定。

2.2.4 样本统计。调研小组于2020年9—10月对样本村采取随机抽取的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4份,回收整理后获得有效问卷279份,有效率86.1%。经调查统计村民入住时间不长,以1~2 a为主;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教育程度以高中及初中以下为主;家庭人均月收入以500~2 500元为主,收入水平不高(见表1)。

表1 受访者社会基本特征

2.2.5 评价因子优选。为了更深入挖掘返贫预警机制下美丽乡村建设实效评价因子,对已收集的数据进行优选,分别访问了30位专家(12名教授和18名规划设计人员)。所选专家均在乡村建设领域有多年的科研或工作经验,他们被邀请对初选评价因子进行评估,并基于工作经验补充以往研究未涉及的评价因子。综合文献分析与专家访谈结果,共识别28个评价因子(见表2)。

表2 返贫预防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实效评价因子属性特征

3 结论

通过调查问卷法和德尔菲法,获得在返贫预警机制下美丽乡村建设实效的29项评价因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返贫预警的特点,综合分析影响的关键性因素,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效的评价依据。为下一步返贫预警机制下美丽乡村实效评价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和依据。

猜你喜欢
预警因子机制
预警型智能包装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和设计
超级秀场 大风预警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皮革机制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