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1-03-25 13:16卫若楠邵蒙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诃子溃疡性白术

卫若楠,邵蒙苏,王 蕾

(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 730000;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诃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chebula Retz.或绒毛诃子TerminaliachebulaRetz.var.tomentellaKurt.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含鞣质、三萜酸类物质、酚酸和蒽醌类物质等[1]。诃子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等功效。本文通过对运用诃子的经典名方以及古今医家临证经验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诃子临床常用剂量、配伍以及量效关系,以期对诃子的临床运用提供一些借鉴。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代医家常用诃子配伍不同中药治疗咳血、泄泻、咽喉不利等疾病。如元《丹溪心法》咳血方,诃子(原著本方无剂量)苦涩、平,入肺和大肠经,清降敛肺、化痰止咳,用以为佐,与君药青黛、栀子配伍,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木不刑金,肺复宣降,痰化咳平,其血自止,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真人养脏汤,诃子(一两二钱约49.68g,每服剂量约0.828g)苦酸温涩,功专涩肠止泻,与罂粟壳配伍,增强涩肠固脱止泻之功,治疗老人、小儿暴泻,脏腑滑泄夜起,久不瘥者;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诃黎勒散,诃子皮(四十两约1656g,每服剂量约1.242g)苦酸涩肠止泻,与肉豆蔻配伍,增强温中涩肠止泻之力,治疗脾胃虚弱,内挟冷气,心、肋、脐、腹胀满刺痛,恶心呕吐,饮食减少,肠鸣泄利,水谷不化,怠惰少力,渐向瘦弱;清《医方集解》诃子散,煨诃子(七分约2.625g)酸涩苦温,收涩固脱止泻,与炮姜、御米壳配伍,共奏温中涩肠、固脱止泻之功,治疗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及作脓血,日夜无度;宋《普济本事方》诃子丸,诃子(每服剂量约0.769g)酸苦敛肺止咳,与桔梗、槟榔等配伍,能敛肺降气平喘,治疗伏积注气,发则喘闷;汉《金匮要略》诃黎勒散,诃子(10枚约35g)行气滞而攻滑陷,与粥饮益胃固涩止泻,治疗气利。

2 名老中医诃子用量及配伍经验

2.1 周仲瑛

周仲瑛提出,用“涩肠止泻法”治疗慢性腹泻,认为慢性腹泻主要为脾肾阳虚,不能固摄,久泄则谷道滑利,肛门脱出不收,大便滑泄不禁。常用诃子涩肠止泻,配伍赤石脂、禹余粮以收敛固涩、涩肠止泻,用以治疗慢性泄泻之脾肾阳虚型,其中诃子多用9g[2];又用诃子敛肺止咳,配伍三拗汤(蜜麻黄、杏仁、甘草)宣肺解表、止咳平喘,宣敛相合,相辅相成,治疗风寒闭肺,肺气失宣之咳嗽,诃子多用3g;诃子敛肺止咳,配伍生地黄、当归滋养肾元、纳气,三者配伍,补敛相济,治疗哮证(哮喘)之肾元下虚,痰热蕴肺,肺气上逆,升降失司证,诃子多用3g[2-4],周仲瑛认为,肺癌的主要病机在于痰瘀郁肺,毒耗气阴,痰瘀郁毒为其主要的病理因素,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早期病位在肺,后期病及五脏,治疗大法为消癌解毒、化痰消瘀、益气养阴,擅用诃子收敛止血,配伍沙参、麦冬等养阴制火,山慈菇等抗癌解毒、软坚散结,诸药为伍,敛阴益气,收敛止血,其中诃子用量为10g[5]。

2.2 裘沛然

裘沛然提出,“痰湿久蕴致咳”说,认为痰湿之邪为阴寒之邪,当以温药治之。常用诃子敛肺止咳,配伍麻黄宣散肺气,一宣一敛,相反相成,防耗散太过,治疗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之痰湿郁肺化热,肺失宣降证,诃子多用15g[6]。

2.3 施今墨

施今墨提出,“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十法治疗胃肠病,认为肠滑宜涩,慢性泄泻需以健脾补肾为大法治之。常用诃子苦酸涩肠止泻,配伍山药既补脾胃之气,又固涩滑脱以止泻,治疗肠痨、脾虚泄泻之脾胃虚弱,气虚双亏证,诃子多用10g;又自创诃子亮音丸(诃子、桔梗、甘草、凤凰衣)治疗音哑,其中诃子敛肺利咽开音,以收敛肺气、降火开音为主,与桔梗、甘草配伍,共奏宣肺清咽、开音止咳之功效,方中丸剂诃子多用30g,每次服用剂量约为3g,汤剂诃子多用10g[7]。

2.4 颜正华

颜正华提出,泄泻多以脾虚与湿盛相兼之说,认为泄泻病因有内外之分,且外因以湿邪为患居多,久泻尤以脾虚而后湿邪阻滞为多,其治则以涩肠兼健脾利湿为主。常用诃子收敛固涩、滑脱止泻,配伍怀山药健脾益胃,白术健脾止泻,茯苓淡渗利水,诸药为伍,既补又涩,既健脾祛湿止泻,又收涩固脱,治疗泄泻之脾虚湿盛证,其中诃子多用12g[8]。

2.5 张志远

张志远提出,“施治肠炎、久滑要堵”之说,认为慢性肠炎在施治过程当中,在辨证的基础上,需重视用补法以防久泄久脱致虚。常用诃子涩肠止泻,固涩谷道,配伍白扁豆健脾补虚、止泻利湿,罂粟壳涩肠固脱,三者配伍,健脾补中,增强敛肺涩肠固脱之力,治疗慢性肠炎之脾虚久泻不止证,诃子多用10g[9]。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李济仁

李济仁提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应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重视固本培元,又辨证灵活机变,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用药当从脾肾入手,同时燮理气血,分清泌浊,顾护他脏。自拟“李氏蛋白转阴方”(黄芪、党参、白术、续断、金樱子、诃子肉、覆盆子、乌梅炭、萆薢、石韦、茅根、旱莲草)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方中诃子苦酸涩肠、固脱止泻,与黄芪、党参、白术、续断等配伍,共奏健脾补肾、收敛固涩之功,其中诃子多用15g[10]。

3.2 仝小林

仝小林提出,溃疡性结肠炎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认为脾虚湿蕴贯穿该病始终,湿聚癖阻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部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用诃子涩肠固脱,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黄芪补中益气,三药配伍,益气健脾生津、固涩大肠、止泄利,治疗糖尿病合并溃疡性结肠炎之脾虚湿热证,诃子多用30g[11]。

3.3 王平

王平提出,健忘之病性有虚实之别,病机与五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发病以心、脾、肾之亏损为病理基础,以痰浊瘀血、蒙蔽清窍为发病之关键,认为健忘的治疗应当重视心、肺。用诃子敛肺止咳,五味子收敛固涩,煅龙骨、煅牡蛎敛汗固精,诸药配伍,能固腠理而止汗,敛心肺之气而止咳,治疗健忘之心肺气虚证,诃子多用10g[12]。

3.4 朴春丽

朴春丽提出,糖尿病腹泻的病因为消渴迁延失治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肾阳衰微,命火不足,脾失温煦,运化失司所致,认为其病机以脾肾阳虚为本,湿滞内停为标。自拟“止泻汤”(淫羊藿、补骨脂、肉豆蔻、薏苡仁、黄芪、党参、白术、砂仁、诃子、乌梅)治疗该病,其中诃子收敛固涩,乌梅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二者配伍,和胃生津、涩肠止泻,治疗糖尿病腹泻之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证,其中诃子多用20g[13]。

4 现代医家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海螵蛸

乌常林[14]自拟诃子止崩汤(诃子50g,麦冬25g,龙骨25g,牡蛎25g,党参25g,五味子25g,鸡内金15g,芡实25g,升麻10g,海螵蛸25g)治疗崩漏,其中以诃子50g配伍海螵蛸25g,诃子涩肠固脱,海螵蛸收敛止血,共奏止血塞流之效。

4.2 配伍侧柏叶炭

王肇英[15]以诃子10~12g配伍侧柏叶炭15g以脾肾双补,固摄冲任,治疗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所致的妇科下血诸证,其中诃子收涩固脱,侧柏叶炭清热凉血止血,二者配伍,一收敛一凉血,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4.3 配伍玉屏风散

何嘉琳[16]以健固汤加减治疗脾肾阳虚之经行腹泻(慢性腹泻),方中诃子15g配伍玉屏风散(黄芪15g,白术10g,防风6g),诃子固涩止泻,玉屏风散补养正气,既补又涩,补泻结合,阴阳兼顾,肾气得固,脾气健运,化湿浊而止泄泻。

4.4 配伍栀子

孔凡[17]用诃子6g配伍栀子10g治疗肝气郁滞,下焦湿热之带下病,其中诃子收敛固涩,栀子清泄下焦湿热,二者相伍,清利湿热、收涩止带。

4.5 配伍仙鹤草

刘启泉[18]用诃子肉30g配伍仙鹤草30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之脾虚湿蕴证,其中诃子肉固肠止泻,仙鹤草凉血止血,兼可补虚酸涩止泻,二者配伍,共奏涩肠补虚、固脱止泻之功效。

4.6 配伍地榆炭、槐花炭

刘佃温[19]自拟溃结一号方(炒山药30g,煨诃子20g,益智仁20g,干姜8g,附子10g,炙黄芪30g,肉桂8g,地榆炭20g,三七粉3g,炒白扁豆30g,槐花炭20g,炒白芍20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中诃子涩肠固脱止血,地榆炭、槐花炭苦寒以清热解毒, 凉血涩肠止血,三药为伍,共奏凉血止血、涩肠固脱止血之效。

4.7 配伍黄柏

沈洪[21]自拟灌肠方(黄柏30g,地榆20g,苦参10g,石菖蒲20g,白及9g,诃子10g,乌梅10g,紫珠叶20g,三七粉2.5g,锡类散1.5g)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之肝郁脾虚,湿热蕴肠证,方中诃子涩肠止泻,黄柏清热解毒,二者配伍,有助于促进溃疡创面愈合。

5 总结与分析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以及古今医家临床应用诃子及其用量经验,总结出诃子临床用量范围为0.769~50g,汤剂常用剂量为3~50g,丸散剂常用量为0.769~35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选择诃子最佳用量与配伍。如诃子敛肺止咳治疗肺系疾病,常配伍麻黄、杏仁、甘草、五味子等,用量多在0.769~15g之间;诃子涩肠止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常配伍怀山药、白术、肉豆蔻、扁豆等,用量多为0.828~35g;诃子利咽开音治疗咽喉疾病,常配伍桔梗、甘草、射干、荆芥、五味子等,用量多为3~10g;诃子固崩止漏治疗妇科疾病,常配伍海螵蛸、栀子等,为6g~50g;诃子收敛固涩治疗肾系疾病,常配伍黄芪、党参、白术、续断等为15g。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诃子具有保护肝脏、收缩血管、抑制胃肠蠕动、保护心肌、调节免疫、抗肿瘤、抑菌等药理作用。有研究表明,因诃子含有大量鞣质,与多种抗生素(红霉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等)合用会生成盐酸沉淀物,难以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疗效[17]。临床运用诃子虽安全剂量范围较广,常用汤剂用量下(3~50g)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本品在使用过程当中仍应注意其不适用人群(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临床运用本品时应当综合多方面考虑,根据患者疾病的具体证型、症状,选取最佳剂量及配伍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诃子溃疡性白术
永德县诃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不同诃子属药材多指标成分研究
永德县诃子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诃子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