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止痒胶囊致肝损伤1例

2021-03-26 01:07陈莉莉蔡之幸陈越
肝脏 2021年12期
关键词:纳差润燥何首乌

陈莉莉 蔡之幸 陈越

患者男,75岁,因“乏力、纳差1周”于2019年12月29日就诊。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瘙痒,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诊断为“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予润燥止痒胶囊口服治疗,3次/d,4粒/次;3周后患者出现乏力、纳差,遂停药,并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示ALT 1452 U/L、AST 968 U/L、GGT 274 U/L、ALP 235 U/L、TBil 59.7 μmol/L、DBil 38.9 μmol/L,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入院体检:体温36.2℃,心率8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8/72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精神可,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血常规+CRP、肾功能电解质及血脂、血糖未见异常,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标志物阴性,EB病毒、巨细胞病毒标志物阴性,肝病自身抗体谱、风湿免疫检查、铜蓝蛋白均未见异常;腹部超声示肝囊肿。入院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1次/d)、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8 g,1次/d)及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930 mg,1次/d)静脉滴注治疗。10 d后患者症状好转,肝功能检查示ALT 76 U/L、AST 40 U/L、GGT 114 U/L、ALP 109 U/L、TBil 25 μmol/L、DBil 10.3 μmol/L;停用静脉药物,于当日带药出院;出院诊断:药物性肝损伤。

讨论迄今,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仍属于排他性诊断,缺乏客观、简便、特异性的诊断指标[1]。本例患者肝损伤明确,既往体健,否认基础肝病史,有明确的润燥止痒胶囊用药史,否认使用其他药物及保健品。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7)》[1]推荐采用的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量表对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进行综合评估,判断该患者为肝细胞损伤型,急性,RUCAM评分8分,严重程度2级。由此可见,在本患者中润燥止痒胶囊与肝损伤的发生为很可能。

润燥止痒胶囊由何首乌、制何首乌、桑叶、苦参、生地黄及红活麻六味药组成,其中何首乌及其制剂具有确切的肝毒性[2],而其他成分尚未见到有关肝损伤的报道;因此推断本例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与润燥止痒胶囊中的何首乌成分密切相关。

何首乌主要含有蒽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等成分,蒽醌类和二苯乙烯苷均有肝毒性,其特异质肝损伤与机体的免疫状态、肝损伤易感成分及免疫活性物质相关,与用药剂量、疗程等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具有偶发性、隐匿性、个体差异性[3-4]。何首乌导致的肝损伤在临床上以肝细胞损伤型多见(90%以上),而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相对较少,损伤程度以中轻度为主,有的仅表现为无症状的生化指标异常,部分可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症状;本例患者表现为乏力、纳差,肝功能异常,停药后经积极保肝降酶治疗,预后良好。

润燥止痒胶囊是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常用于治疗银屑病、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痤疮、带状疱疹等多种皮肤病[5],具有祛风止痒、养血滋阴等作用,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其潜在的肝毒性容易被忽视。且说明书中润燥止痒胶囊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尚不明确。因此,在临床中应谨慎使用,使用时应对患者做好用药教育、定期监测肝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停药,积极治疗。

猜你喜欢
纳差润燥何首乌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制何首乌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