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与α-突触核蛋白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2021-03-26 17:14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睡眠期性病梦境

吴 昊 纪 勇

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 300350

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一种以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期间伴随梦境及肢体活动为特征的睡眠疾病,于1986年由SCHENCK等[1]首次报道。研究表明RB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4%~0.5%[2],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调节REM 期睡眠失弛缓的脑干环路以及上游调控通路的损伤有关。RBD 作为一种症状单独出现,称为特发性RBD(idiopathic RBD,iRBD);若由其他疾病、药物等原因引起,则称为继发性RBD(secondary RBD,sRBD)。目前研究认为RBD与神经变性病密切相关,尤其是α-突触核蛋白病,可在明显的运动症状、认知障碍或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之前出现,对疾病的转化起到早期预警作用,有可能成为α-突触核蛋白病的生物学标志物[3-4]。

1 RBD的流行病学

RBD 的发病年龄多在50 岁以上,在普通人群中RBD 患病率为0.38%~0.5%[2],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一项应用RBD筛查问卷的调查研究中,发现60 岁以上的人群中出现RBD比例为6%~9%[5]。另外一项老年社区研究[6]显示,13%的老年人出现了可能的RBD 症状。在50 岁以下的男性和女性中,RBD 的发病率大致相等,但在老年人中男性似乎比女性更常见[7]。在老年人群中,约60%为iRBD,另外40%老年人有潜在的神经系统疾病[8]。

既往关于RBD 流行病学的研究多应用RBD 筛查问卷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80%~90%[9]。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使用金标准——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ography,PSG)诊断RBD。一项日本研究[10]显示,老年人群中RBD患病率为1.23%;另外一项韩国研究[11]显示,年龄和性别调整的RBD 总体患病率为2.01%;欧洲RBD 相关的流调研究[8,12]显示,RBD 患病率为0.74%~1.06%,没有性别差异。因此,在老年社区人群中RBD并不罕见,应予以重视。

2 RBD的临床特征

RBD临床症状[13]主要包括REM睡眠期出现持续或者间歇性肌张力增高、鲜明或暴力的梦境及其与梦境相关的行为或情感反应。RBD 期间的梦境内容通常是暴力的、不愉快的或充满动作的,如被追逐、被攻击或保护伴侣不受攻击等反复出现的主题。典型的行为是简单的基本运动,包括呼喊、尖叫、肢体抽动、踢腿、奔跑、打斗等,严重者可因跌落出现硬脑膜下血肿、骨折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演讲、朗诵、吃东西或者骑马等非暴力色彩梦境和行为。患者通常突然醒来,醒后能够连贯的叙述梦境过程。

RBD的诊断需具备两个特征[1]:PSG监测记录到REM 睡眠期骨骼肌失弛缓现象(REM-sleep without atonia,RWA)和有明确的梦境行为演绎(dream enactment behavior,DEB),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排除其他病因,才能确诊RBD。若缺乏PSG 证据,仅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RBD 筛查问卷资料,则诊断为很可能的RBD。

3 RBD与α-突触核蛋白病

3.1 RBD 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 RBD 与PD 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发生在PD 各个阶段。一项iRBD 长期随访研究[14]中发现,38%的iRBD患者在随访4 a后发展为PD,从此RBD 作为α-突触核蛋白病前驱期预测标志物的概念被引入;在进一步长达16 a的随访研究[15]中发现,81%的患者发展为PD 或痴呆。RBD在PD患者中的患病率为42.3%[16],男性多于女性[17]。RBD增加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18]。NOMURA 等[19]对82 例PD 患者进行10~32 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32.1%的PD-RBD 患者发展为帕金森痴呆(PD with dementia,PDD),而PD-nRBD患者发生PDD比例为8.7%,且PD-RBD患者进展为PDD速度明显快于PD-nRBD患者。研究表明RBD与胆碱能神经元变性有关,在PD患者的RBD和随后增加的痴呆风险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共同的胆碱能机制[20]。另外,研究表明伴RBD的PD患者通常病情较重,主要表现为强直型,抑郁焦虑、幻觉、便秘等非运动症状明显,疾病进展较不伴有RBD 的PD 患者更快速,因此,RBD 可能预示着PD 患者多巴胺能变性的加速,成为PD预后不良的标志[21-24]。

3.2 RBD 与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 DLB 是第2 位的神经变性痴呆,其核心临床特征是波动性认知障碍、反复视幻觉、RBD 和帕金森综合征症状[25]。RBD 作为其的核心特征之一,可以先于DLB或者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约76%的DLB 患者伴有RBD,高于在PD 中的患病率[26]。目前尚未发现DLB 特异性RBD 特征,能将其与其他α-突触核蛋白病区分开[27]。伴RBD 的DLB患者的认知障碍、精神症状更严重[28]。DLB的患者通常在认知功能障碍之前出现RBD 症状,因此RBD 对于追踪痴呆的潜在进展至关重要[29]。伴有RBD的DLB患者也表现出脑代谢差异,在额叶背外侧、内侧、左侧楔前叶、岛盖、双侧顶叶上小叶、杏仁核等部位出现严重的代谢降低[30]。

3.3 RBD 与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 MSA 是一种中老年起病、散发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其特征性病理是少突胶质细胞胞浆内出现以α-突触核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包涵体,目前无确切已知病因,根据主要临床症状可分为以帕金森病为主的MSA-P 型和以小脑症状为主的MSA-C 型[31]。RBD的临床症状比MSA的发病早5 a以上,被认为是MSA的“预警征”[32]。在根据临床表现和问卷调查诊断RBD 研究中,发现MSA 患者RBD的发生率仅47.5%~69.0%,而采用PSG诊断RBD 的研究,则发现MSA 患者RBD 发生率可高达90%~100%[33-34]。MSA 与PD 相比,其RBD 症状在睡眠中表现出更大比例的运动症状,PSG 记录的RSWA 增加,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更高,总睡眠时间更少[34-36]。目前研究尚未发现MSA-C型与MSA-P型的RBD临床症状或睡眠特征的差异[37]。然而随着MSA病程的进展,与RBD 发病有关的脑干神经元结构的进行性恶化,RBD症状可能被掩盖。

3.4 RBD 与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pure autonomic failure,PAF) PAF是一种主要累及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变性病,特征性病理改变是自主神经节和神经元内大量α-突触核蛋白沉积,典型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可伴少汗、便秘、排尿障碍及RBD等症状[38-39]。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PAF患者出现运动或认知下降,最终被诊断为其他α-突触核蛋白病[43]。研究表明50%~72%的PAF 患者伴有RBD 症状[40-41]。一项随访研究[42]纳入74例PAF患者,结果显示在4 a的随访中,25例(33.9%)发展为α-突触核蛋白病,包括DLB(n=13)、PD(n=6)以及MSA(n=6),可能的RBD与转化为其他α-突触核蛋白病风险(OR=7.1)密切相关。目前对于PAF 的认识尚不明确,是一种主要局限于自主神经元的特异性突触核蛋白病,还是神经变性病出现运动或认知症状前的早期阶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RB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在α-突触核蛋白病症状发作前数年至数十年出现,并预测神经变性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目前,仍很难单凭RBD 表现预测其向何种神经变性病转化。因此,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RBD 患者的随访工作,关注其运动症状、认知功能以及其他非运动症状的变化特点,有助于早期识别α-突触核蛋白病。此外,需深入研究RBD的发病机制,开展大样本的RBD 随访研究,进一步发现疾病演变过程的规律,有望研发新的药物以延缓甚至阻断RBD向神经变性病的转化。

猜你喜欢
睡眠期性病梦境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做梦不代表睡眠质量差
梦境
医疗机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探求
研究:想学习,先小睡
做梦是睡眠好的标志
二陈汤加减影响睡眠期上气道-食管压力研究
苦难中的梦境写作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