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2021-03-27 02:58杨成恩刘秀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竞争力旅游业景区

杨成恩,刘秀梅

(内蒙古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旅游产业是旅游部门依托旅游资源吸引有旅游需要的人群进行旅游消费的行业,其消耗资源低,带动效应强,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不仅涉及旅游业还包括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等。旅游业作为绿色行业,在经济转型中属于重点发展的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带动地方投资、消费的作用不可小觑。河南省既是历史文化资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观荟萃之地,但河南省内各市旅游产业发展参差不齐,对外吸引力不强,难以成为旅游热门目的地。笔者利用熵权法建立评价河南省18个省辖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通过打分排名的方式展示每个城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并试图探究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现状

城市旅游增长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增长阶段、竞争增长阶段和共赢增长阶段。目前城市旅游正处于竞争增长阶段,因此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Crouch(1999)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受目的的核心资源和吸引物、支持资源因素、目的地管理和目的地综合4个方面的影响[1]。Murphy(2002)强调旅游目的的竞争力取决于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感知[2]。崔琰(2015)从旅游现状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方面入手计算了关中地区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排名,分析了影响该地区旅游业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3]。谢瑞金等(2020)利用灰色评价模型选取文旅业绩、资源和支持力三个一级指标对山西省城市文化旅游业竞争力进行评价[4]。侯兴起等(2015)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山东省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指出了该省旅游业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5]。潘立新等(2015)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使用聚类分析法将安徽省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划分为四类水平进行现状分析[6]。一般来说,对旅游业竞争力的评价往往都是从旅游业中的供方或需方入手,其中更多的是考虑供方的旅游支持能力。在方法的选择中,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是得到竞争力的关键,因此笔者将选用熵权法客观的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与处理

2.1 研究方法

熵权法是一种在对各因素所提供信息数据统筹考虑的基础上,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它主要根据各评价指标所提供的信息数据,科学地确定其权重。熵权法能准确反映一些服务体系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信息数据,可解决各指标信息量偏多、难以准确进行量化的问题。

设:ej—第j个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熵值,则熵值ej的计算过程如下:

(1)

(2)

设wj*—第j个评价指标的熵权,则指标的熵权wj*为:

(3)

其中,ej—第j个城市竞争力指标的熵值。

设y为综合得分,利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被评价对象的综合评分为:

(4)

2.2 指标的选取

旅游与经济二者密不可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将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吃、住、行、游、购等要素体系的支持,旅游经济增长则促进了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笔者将旅游产业的竞争面设置为经济效益、需求结构、旅游资源和支持性产业,并设置了13个考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硬性指标。经济效益体现了各市旅游产业的成果,对国内外游客带来的旅游收入分别考虑则能够对国内外游客的消费观进行探究以便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而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则代表着当地旅游市场的发达程度。需求结构设置国内外旅游人数可以很明显地体现当地旅游资源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旅游资源具体考察了A类景区的数量,出于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的考虑还设置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便利的交通,其次是餐饮住宿等配套企业,对于高消费的人群,往往对星级酒店有重要需求。

表1 河南省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笔者使用的是河南省旅游相关的截面数据,在保证数据可得和完整的前提下选取了2017年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和河南省文物局官网,均为直接获取并未经过加工。

根据建立指标体系的可比性原则,由于反映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各项具体指标的数据量纲及数量差距较大,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分析,需要进行无量纲处理。指标对被评价对象起着正向或负向的作用,正向指标指数值越大,表明竞争力越强,负向指标指数值越大,表明竞争力越低。根据经验上的认识,初步判断所选取的13个指标均对旅游业的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选取正向指标标准化公式。

设:vij—第i个评价地区第j个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值,xij—第i个评价地区第j个指标的实际观测值,m—被评价地区的个数。则正向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公式为:

(5)

3 实证研究

3.1 指标筛选

使用变异系数法对标准化后的统计数据进行定量筛选,变异系数越大则代表数据间的差异越大,表明该数据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结果的影响越大。将变异系数与变异系数的算术平均值相比较,保留变异系数大于算术平均数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在此次变异系数筛选过程中仅删除5A景区数量。在变异系数筛选后的基础上,对剩余的12个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进行再次筛选。利用Eviews9 Correlations功能,生成相关系数矩阵,当ρ<0.9时,这两个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保留,当ρ>0.9时,比较这两个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变异系数,删去变异系数较小的指标,保留变异系数较大的指标。共删除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住宿企业数量、餐饮企业数量4个指标。

3.2 熵值和熵权

指标的实际观测数据差异越大则该指标对系统的比较作用就越大包含和传输的信息越多。利用变异系数和相关系数对指标的信息含量进行筛选后,得到信息含量较高的8个指标,涉及经济效益、需求结构、旅游资源和相关及支持性产业4个竞争面。将标准化后的各城市指标数据代入公式(1)(2)(3)计算指标相应的熵值及熵权,得到结果如表所示。

表2 熵值和熵权

3.3 评价模型

设Y为综合得分,利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到河南省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

y=0.1762l1+0.0944l3+0.0944l5+0.1577l7+0.1216l8+0.1454l9+0.0921l12+0.1181l13

(6)

将18个省辖市筛选后的标准化指标代入公式(6)中,则得到各省辖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分及排名,具体如表4所示。

表3 各城市综合得分及排名

3.4 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2可知,旅游业竞争力指标的4个维度中生产要素占的比重最大为0.4247,其次是支持性产业为0.2102,经济效益和需求结构对旅游业竞争力的影响较低,分别为0.1762、0.0944。由此可以发现,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持性产业对旅游产业有重要影响。

3.4.1 旅游资源。5A级景区吸引力更强,市场辐射力更广,更有利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该指标的数据差异较小被剔除,对综合评分没有起到直接作用。由于其强吸引力和高知名度更容易吸引外省和外国游客,在本次评价中虽然删除了5A级景区的指标,但其对外国游客人数的贡献对综合评分起着间接的积极作用。在旅游竞争力模型的生产要素部分,4A级景区的数量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权重更大发挥的作用更强。从旅游资源的数量来看,4A级景区和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的排名与旅游总人数的排名总体上一致,但4A级以下景区的数量排名与旅游总人数的排名基本不对应。因此,在发展旅游产业中,对旅游景区的打造应该遵循质而非追求量。

3.4.2 支持性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设施以及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业的支持。然而,笔者对于旅游业竞争力评价中,道路里程、住宿和餐饮企业数量并没有发挥作用。交通、住宿和餐饮是支持发展旅游业必备的产业,往往在修建景区时就会被规划,当各个城市的交通、餐饮和住宿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之后,数量的增加对旅游业的影响将不再明显。而不同星级酒店作为数量有限的服务资源,各个城市拥有的数量差异明显。对于物质需求较高的游客,星级酒店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性,尤其拥有星级酒店的景区,成为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处。

3.4.3 需求结构。2017年,河南省共接待游客66 511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195万人次,仅占2.9‰。目前,对于河南旅游市场需求最大的仍然是国内游客,2017年河南省共接待省内游客42 768万人次,省外游客23 436万人次(不含港澳台游客),省内游占64.30%,省外游占35.24%。从总体来看,省内游客仍然是河南省旅游业的主要游客来源,其次是省外游客。游客作为旅游业的消费主体,依赖省内游客将面临达到旅游业发展极限的问题,兼顾省外游客及国外游客将使得旅游业发展更有前景。各市外国游客人次的差异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市旅游资源的差异及知名度,但由于外国游客占比极少,当前对各市旅游业的发展贡献较少,是未来产业发展需要兼顾的对象。

3.4.4 经济效益。 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最直观的表现为旅游收入,旅游收入的高低反映了游客的消费能力。从原始数据中可以看出,城市旅游收入的排名与旅游资源数量上的排名并不对应,而旅游收入的排名与旅游人次的排名在一定程度上对应,这表明吸引游客和吸引游客消费存在着一致性。旅游资源是开发景点的依托,对旅游收入并不产生直接的影响,只有当优势的旅游产品吸引来游客时才能获得旅游收入,单个游客消费越多当地旅游收入越多。旅游收入占当地GDP比重的高低一方面表明当地对旅游产业的开发程度;另一方面显示当地GDP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

4 结束语

河南省旅游业竞争力十大强市主要包括四大古都(洛阳、郑州、开封、安阳)和6座自然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南阳、信阳、焦作、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十大强市对外吸引力、创造的旅游收入及景区数量全面超过排名后八位的城市。从全省竞争力的排名及各市的详细数据可以看出,旅游产业的竞争并不在于景区数量上的较量,而在于优势旅游资源的竞争。旅游业的发展在于满足和扩大游客的需求,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和自然资源独特的景区往往为众人熟知并受到游客的青睐,这些“明星景区”开发力度大,吸引游客多,拉动消费高,在当地旅游业中占据着支撑地位。这充分解释了个别城市旅游资源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却在竞争力排名中靠前。

猜你喜欢
竞争力旅游业景区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