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滋养,心维护
——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2021-03-27 11:54华媛媛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华媛媛

(邱隘东新学校,浙江 宁波 315100)

引言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外界力量依赖性较强、可塑性较强,尚未建立完整、成熟的思想观念体系,喜欢模仿身边人的言行举止,这就表明小学生此阶段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发挥班主任的作用,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言行特点,构建起良好、正确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小学德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小学德育内容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打下良好思想品德基础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主要包括:一是理想信念,不管是哪个阶段的学生都需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其是学生观念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本质。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在辨别事物中缺少主见,在成长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以致难以清晰、明确、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普及相关健康知识,帮助其树立各种思想意识,并掌握到技巧方法。三是优秀文化教育,优秀文化是民族智慧与民族文明的体现,因此,要加强对学生优秀文化的教育与渗透。四是文明教育,文明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良好的文明习惯[1]。

2.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

小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亲密、最多的角色是班主任,小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较强,很多学生遇到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会马上想到找班主任解决,对于日常行动更是得到班主任的首肯才执行,因此,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一方面,班主任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重要渠道,小学生的教育需要家庭的配合与理解,班主任不仅要处理好各科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维护好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各科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学生与家长的关系,这样才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班主任是学生的第一榜样,班主任在学生各项班级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较为深刻,班主任带给学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学生数十年甚至一生。在小学阶段,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是学生直接模仿与信任的对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榜样。

二、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1.提升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

从班主任教育观念分析,班主任要及时更新自身观念,将原本“单主体”观念更新为“双主体观念”,将“灌输式”更新为“实践引导式”,从“封闭式”更新为“开放式”。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课堂中,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与外界接触过程中,接受全方位、全角度的正向影响。从班主任自身专业素养分析,一方面,要具备深厚的学识,对自身工作能够建立起独到的见解与坚实的教育框架,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对学生提升自身魅力。另一方面,要具备高尚品质,班主任是小学生的第一榜样,要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生活态度、生活作风等方面加强自身约束力度,因为学生有可能对班主任的任何方面进行模仿,只有班主任具备高尚的品格,才能在任何方面对学生起到榜样作用。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如观察力,需要敏锐观察到学生的动态变化,但需注意避免根据表面现象就妄下结论。如组织能力,班级中的各种活动需要班主任组织与引导,因此,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与领导能力,才能帮助班级活动顺利开展。如交流能力,班主任是各科教师、家长、学生之间沟通的纽带,需要具备较强的交流能力才能调节好各环节人物的关系,以便顺利开展德育[2]。

2.采取多样化德育方式

在开展德育工作时,班主任要仔细研究、全面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发展规律,并将工作渗透至学生各种活动中。一是教学活动,各学科学习是实施德育的落脚点之一,要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在不同学科实施不同的德育活动,进而最大限度发挥效果。二是实践活动,小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与品质的重要渠道,是连接学生生活、学习、社会的坚实桥梁,班主任可以在活动中指导与监督,积极鼓励表现良好的学生,适时提点表现较差的学生,促进学生在今后的活动中有更好表现。三是在班主任榜样作用中,小学生喜欢模仿班主任的各种习惯与行为,为提高德育效果,班主任要发挥好榜样作用,让学生对自身的行为与观念有所信服,并产生崇拜心理,这样有利于开展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思想观念。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合理利用好信息技术等教具,让学生接触文字、视频、图画等形式的德育,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扩展教学空间。信息技术作为新兴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提升教育的趣味性与时代性,提升教学说服力,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其更加开放、多面、职能,但班主任在应用中不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过度使用会让班主任在教学中忙于切换画面、讲解信息课件,难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且遇到停电或信息技术损坏时,课程将难以进行下去,因此,班主任要合理利用好信息技术,突出课堂重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与想象空间[3]。

3.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德育氛围是整个班集体的精神面貌与集体行为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德育氛围可以促进全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既是班主任重要工作,也是学生发展、成才的需要。首先,要建立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小学生容易被共同的目标与方向所激励,班主任要根据班级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性格特点、任课教师授课情况等制定奋斗目标,带动全班同学统一认知。其次,要建立奋斗过程中的相关规章制度,一方面,在制定时要充分发挥民主原则,带动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让学生成为制度的建立者与监督者。另一方面,在落实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接着要建立学习榜样,优秀的学习榜样可以为班级带来强大的教育力量,可以在无形中感染、熏陶班级成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与团队意识,因此,班主任要确定一部分学习成绩优异、自我约束良好、素质高的学生作为班级标兵,并对该部分学生给予鼓励与表扬,促进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正确引导等,在工作落实中班主任往往习惯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教育的形式,容易忽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维护,这样容易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吸收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成长过程中自身行为难以与正确思想结合。因此,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加强对学生动态变化的关注,最大程度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善于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并帮助其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进步[4]。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方式有很多,为避免与学生面对面沟通的尴尬与冲突,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微信、QQ、信件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内心感想。在交流中要注重自己的交流方式,不能以严师、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学生,而是像真正的朋友一样相互交流,避免紧抓学生交流中出现的小错误,要站在学生朋友或学生自己的立场上,感受其内心想法,让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5.加强家校合作力度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家校合作可以促进两者建立共同的教育目标,将两者有效衔接,进而提升教育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家长委员会,由于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家长文化水平等各不相同,在学生教育方面也会出现水平不一的情况。家庭委员会是让部分家长起到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长与优势,为教育活动与实践活动提供有力支持,实现对学生的科学有效管理。二是组织家长会,在此期间要避免班主任的单向输出,不能只顾自己发言,让家长作为单纯的“听客”,要及时创新家长会形式,让家长参与到沟通交流中,鼓励家长讲述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实现学校表现与家庭表现的对接,为科学开展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化的工作,并非单纯依靠班主任的力量就能完成,需要借助家庭、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信赖、距离最近、接触最多、最具影响力的群体,要明确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与目标,深入分析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外界影响,进而从班主任自身、班级管理、家校合作等各方面创新德育方式,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力量,加强对学生自身的关注,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