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中社会工作介入的探究

2021-03-27 11:54
中文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隔代社会工作者社工

祝 婕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上升,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以寻求更好的发展。由于受户籍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虽可进入城市,但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一致的社会福利待遇,尤其是子女的升学教育,于是大量农民工的子女只能被迫留在农村,由长辈来代替照顾,因此,便产生了留守儿童隔代教育这一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新生专业,对分析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在社会工作介入的服务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显性或者隐性问题,而社会工作作为一门解决社会问题,达成助人自助目标的学科,理应对中国这一社会现实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案或者研究理论。本文就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视角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一、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和困境

1.介入主体

第一,我国目前在农村基层地区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十分缺乏,由于社会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需要专门的人才来开展工作,而我国实际的社会工作者的数量却远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据数据调查统计,截至2014年底社会工作者的数量才达到40万人左右。其中持证上岗的仅有15.9万人,在整个社会服务领域,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尤其是基层地区的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基层地区的工作环境、生活水平、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城市,所以基层社会工作者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开展农村留守家庭儿童教育的社会工作的介入要求。所以,社会工作介入主体的缺乏是社会工作介入一大难题。

第二,介入存在一定难度,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基本在断奶之后2岁左右到青年初期16岁左右,处在儿童早期、学龄前、学龄期,均处于人生和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隔代教育的监护者年纪一般较大,多为祖父辈的长者,所以在思想观念的某些方面上会与社会脱节,对儿童的思想教育发展极其不利,长辈监护者对孩子的溺爱也是隔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农村隔代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留守儿童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同时,老一辈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学业发展。因此,为了避免隔代教育者对儿童建立正确的三观产生消极的影响,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必不可少。

2.介入方法与手段

第一,社工介入契合度低。我国在农村社会工作方面的教育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但显然仅凭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能解决实际过程中的问题,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需要社会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仅仅依靠这种形式教育,理论知识是不能满足各个年龄阶段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的需要的,所以社会工作者在介入方法措施上存在巨大的缺陷。

第二,人员综合素质低下。本身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就较为缺乏,自愿下基层服务的社会工作者人才就更为缺乏,而一些地区为了更快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常常派出一些非专业的服务人员,而这些非专业的服务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的知识和训练,不具备社会工作能力,没能掌握专业的科学方法和技巧,这也就造成了社会工作人员的介入质量出现问题。

第三,社会工作人员缺乏实践经验。我国是于1987年在北京大学首先开办的社会工作专业,拉开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帷幕,从学科开始时间上看,相对其他理论科学开展的较晚,学科经验并不充分,也就导致我国的社会工作者掌握的都是些基本的理论建设的知识,对于农村社会工作实际面临的问题并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一些社会工作者可能会有过城镇社会服务的经历,但是对于基层社会工作的深入却是第一次,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并不了解,所以当真正置身于困境时不能及时地作出回应,在问题解决上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第四,援助物质化。由于社会工作者缺乏一定的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更愿意从物质上向受助者提供帮助,但是物质帮助不同于精神帮助,仅凭物质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帮助是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需要的,而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为他们提供物质支持,因此,它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也是社会工作亟须正面应对的一个问题。

3.缺乏社会系统支持

第一,政府信息的不对称性。农村社会工作人才的缺乏与政府的人才资源投入密不可分,政府在对农村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时,没有深入走访探究其本质,而是采用粗放的数据估计方法,因此,调查结果与统计精确程度存在较大的区别,这也就导致了政府在对农村地区进行人才调配的时候与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出现极大的偏差,导致专业社工人员供小于求,不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问题,这是由于政府信息的不对称造成的。

第二,对象家庭缺乏支持配合。目前社会工作在沿海以及内陆发达地区发展较为盛行,而在农村乡镇地区的发展较不完善,这就导致了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对社会工作的作用不够了解,从而不愿意积极接受并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工作,严重的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和不当行为,因此,社会工作者也就难以深入了解受助对象进行专业工作的开展,所以这也成了社会工作者进行农村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

第三,农村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存有缺陷。因为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家庭的关爱和亲情,所以,他们需要从学校生活中得到补充。但是因为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有着诸多的缺陷。当前,很多农村学校没有给予留守儿童充足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这些学校没有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心理等特点建立相对应的教育机制,与其他学生相比没有同样对待他们。

第四,资金来源不足。尽管当前我国的教育资金投入总量正在逐步攀升,但是对于农村地区教育资金的投入仍有很大不足。政府对于专门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并没有专门的资金扶持系统和协会,这就导致社会工作者很难对农村留守儿童展开协助,资金的支持是社会工作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只有在充足的资金保证下才能更好地为其开展服务。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困境的解决方案

1.社会支持系统推动

第一,政府相关部门扶持。社会工作者是实施者,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是最大的支持者。

政府要提供专门的人才对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教给其有效关注儿童的方法,提供心理专家到农村学校进行心理诊断和疏导。另外,对农村教学环境和寄宿学校的建设,政府要提供大量的资金帮助。同时,政府还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镇企业,吸引在外务工人员积极回乡,使之做到家庭教育和创收两不误。政府还应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建立和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的政策。

第二,资金去向及时反馈。由于教育部门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资金的管理机制,所以对于其的拨款方向没有明确的调查的研究,如果只是把资金交由某个部门或者学校组织机构管理,便会很难保证资金是否真正运用到留守儿童社会工作建设之中去,从而也就不能确保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支持。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对其资金流向进行详细的追踪和调查,以避免资金被不当利用。

第三,专业社工人员队伍建设。在我国持证上岗的社会工作者仅有15.9万人,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者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因此,打造一支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设立专门的社工培训机构,采取岗前培训的方式对基层社工进行专业指导和教育,使社会工作人员不仅仅局限于学习阶段的书本理论知识,而是切实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专业方法,同时,还可以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以此来保证社会工作介入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进行社会工作的宣传。农村地区的家庭之所以不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的帮助,极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社会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对社会工作持有刻板印象,所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教育的宣传力度,可以改变农村家庭对于社会工作原有的认知,让其知道社会工作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以至其能更好地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这样会更有利于社会工作的展开。

三、结语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是以社会学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基础,运用系统理论建设来解决问题,是提高农村儿童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措施。社会工作者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时,由于各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必然会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社会工作者要做的就是以发展的观念去解决问题,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社会工作者坚持秉承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严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得出一整套实践方案,就可以解决一切实际存在的或可能出现的工作难题,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问题通过社会工作的介入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猜你喜欢
隔代社会工作者社工
青春社工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你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咎于“隔代教育”,爷爷奶奶不背这个锅!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