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支气管镜在肺结核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2021-03-28 06:18王云格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结核肺结核

王云格

肺结核作为一种常见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是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其临床症状表现以低热、乏力、盗汗、纳差、消瘦、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或呼吸困难等为主,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仅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1]。由于肺结核的临床症状不是很典型,采取常规痰细菌学检查所获阳性率不是很高,确诊率也相对较低,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且及时地诊断肺结核,予以科学的治疗,提高肺结核诊治效果,成为当前众多医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院多年来在肺结核的诊治工作中应用了支气管镜,从诊治结果来看效果明显,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择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来本院实施诊断治疗的80 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32~71 岁,平均年龄(54.23±8.12)岁。所有患者均通过《肺结核诊断》中相关标准确诊[2];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和意义,愿意配合完成整个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痰细菌学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方法具体如下:支气管镜下于肉眼可见存在病变处与远处位置进行刷片,检测抗酸杆菌与癌细胞,如果病变无明显性,在X 线检查有病变情况的叶段支气管远处注射生理盐水20~30 ml,对冲洗后液体进行结核菌涂片及培养检测,有管腔闭合、肉芽、管腔变窄以及新生物的情况以活检进行病理检测。经肉眼观察内容如下:①管壁情况:发红或者苍白;水肿;有无光泽;黏膜平滑情况;是否溃疡或者糜烂;血管扩张情况;软骨环清晰情况,有无突出;黏液腺有无萎缩或者肥厚;是否出现新生物(结石、肿瘤或者肉芽等);有无淋巴结破溃;有无瘘口;瘢痕形成情况;②管腔情况:有无闭塞;有无外压或者扭曲;有无扩张;管腔狭窄情况;③分泌物情况:分泌物的量;分泌黏稠度,有无拉丝;是否存在血液;咳嗽的时候远端支气管内或者瘘口有无分泌物。在检查期间肉眼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可进一步实施灌洗检查或者活检。

根据检查结果,在支气管镜下实施治疗。若有重度气道狭窄患者,则予以气囊扩张治疗;患者存在出血时,则予以局部冰盐水和肾上腺素止血治疗,并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气胸或者纵隔气肿;对于球囊扩张患者,经支气管镜复查后如果仍需扩张治疗则给予反复治疗,若经支气管镜复查未发现出血,并且气道开放稳定则停止扩张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施予合理的抗结核治疗。

2 结果

80 例患者均可耐受支气管镜检查,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经痰细菌学检查确诊肺结核31 例,确诊率为38.8%;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肺结核52 例,确诊率为65.0%。52 例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患者中,经肺泡灌洗液实施抗酸染色或者培养阳性36 例,占比为69.2%(36/52);在支气管镜下经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满足肺结核表现16 例,占比为30.8%(16/52)。在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16 例患者施予治疗均有效,且临床症状表现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结核病是传染性疾病领域死亡人数较高的疾病,其是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能侵及机体很多脏器,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肺部结核感染。结核菌为一种放线菌目,属于有致病力的耐药菌,主要有鼠、人、牛以及鸟等型,临床研究发现,对人有致病性的多为人型菌,其中牛型菌很少有感染。结核菌对于药物产生的耐药性可由菌群中先天耐药菌发展所形成,或者因在人体中单独用一种抗结核药而产生对该药的耐药性,即获得耐药菌,文献报道耐药菌容易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治疗效果。肺结核的全身症状表现有低热、纳差、盗汗、消瘦、乏力以及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表现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中国肺结核疫情十分严峻,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2018 年新发肺结核患者82.3 万例。在肺结核的临床检查中,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轻度增高,同时血沉增快。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检查阳性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对于部分有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可经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或者结核菌培养检查确诊肺结核。该方法简单方便,容易操作,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检查方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采取涂片或者集菌的方式,抗酸染色检查阳性具有诊断意义,另外还可实施结核菌培养或者动物接种,但是时间相对比较长,临床实践发现其所获阳性率比较低。本次研究中有31 例患者经痰细菌学检查确诊,占比为38.8%,和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3]。支气管镜检查操作安全性高,基于支气管镜下可对气管以及支气管黏膜情况进行全面地观察,常用取材方式有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抗酸杆菌涂片、培养、基因芯片鉴定、Xpert以及黏膜活检等,肺结核确诊率相对比较高[4]。本次研究中52 例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占比为65.0%。对已实施痰细菌学检查以及支气管镜等检查依旧不可确诊,但是临床症状表现和经胸部CT 检查高度怀疑是肺结核的病例,经诊断性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和影像学动态变化,以此诊断肺结核。

在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可采取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作用为缩短传染期和降低患病率、感染率以及死亡率,对于每例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合理化治疗,早期一旦发现与确诊应及时给药治疗,根据病情和抗结核药物的作用特性,联合两种以上药物来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明确给药剂量,有规律地进行治疗,不能随意更改治疗方案或者无故随意停药,另外也不可随意间断用药。外科手术目前在肺结核的治疗中应用比较少,对>3 cm 结核球和肺癌很难鉴别时,或单侧毁损肺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已经丧失功能且存在反复咳血或者继发感染患者可实施肺叶或者一侧全肺切除手术。结核性脓胸或者支气管胸膜瘘通过内科治疗无效同时并同侧活动性肺结核时,可采取肺叶-胸膜切除手术。手术治疗的禁忌证如下:支气管黏膜活动性结核病变,且又不在切除范围内的患者全身情况差或者存在显著的心肺、肝肾功能异常。通常在药物治疗失败或者无效的时候考虑实施手术治疗。在肺结核中临床应用支气管镜实施治疗,主要包含有大咯血抢救、支气管结核给药、清理呼吸道、支气管球囊扩张、空洞给药治疗以及支气管内瘢痕狭窄电灼等,其中支气管结核给药是指经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结核,借助于支气管镜活检孔将专用导管送至内膜有瘘口、肉芽以及溃疡等位置,把抗结核药物注射到上述位置。支气管镜电灼是指基于支气管镜下将治疗导丝自治疗孔送至治疗位置,然后实施电灼治疗。支气管球囊扩张是借助于有压力的球囊扩张狭窄的支气管。空洞内给药是指基于透视监视下将治疗管经活检孔送至空洞内,然后使用抗结核药物添加少量赋形剂,经治疗管直接注入至空洞内。大量报道研究与临床实践均表示,在支气管镜下治疗肺结核患者所产生的影响较小,对于机体胃肠道不会产生任何损伤[5]。由于不同类型介入治疗术的特点存在很大差异,故在临床中不同类型的结核病所用介入治疗方式也存在很大差异,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此外,肺结核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程的延长,很容易出现气道闭塞或者狭窄现象,对此在肺结核的临床治疗中加强肺结核所致气道闭塞或者狭窄的预防控制也变得非常重要。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对象中有16 例患者在支气管镜下实施治疗,通过治疗均好转,且临床症状表现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的临床诊治中应用支气管镜确诊率高,同时经支气管镜实施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延缓或者防止气道狭窄发展成气道闭塞,以此降低闭塞所致肺叶不张和肺功能下降等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结核肺结核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一度浪漫的结核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7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