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机采棉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1-03-30 08:23高珍珍鲁伟东
中国棉花加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轧花机采棉巴州

■ 高珍珍 鲁伟东

〔新疆巴州纤维检验所,新疆巴州841000〕

近年来随着棉花人工采摘成本的不断增加和棉花机械化采收技术的推广运用,巴州的棉花已由传统的手摘棉花逐渐转化为全程机械化的机采棉种植模式。机采棉的种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棉花生产的成本,提高了棉花种植的效率,增加了棉花的产量,有效保障了棉花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机采棉生产既适应当前巴州棉花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实现了巴州棉花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采收的必由之路,促进巴州机采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巴州机采棉的发展现状

巴州是新疆重要的棉花主产区域且年均棉花种植面积基本控制在20万hm2(300万亩)左右,年均棉花产量约55万t。随着巴州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已基本确定了以“稳粮、优棉、促畜、强果、兴特色”为主的农业种植业发展趋势,尤其是在“优棉”发展上,以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规模流转农民土地、推动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部分县市区域内实现棉花土地连片种植经营;以推动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前提,大力开展棉花适度规模发展和棉田高标准、规模化建设,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机采棉种植、管理、采收的基本条件,为巴州机采棉生产在节本、提质、增效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巴州农业农村局2020年棉花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巴州的棉花种植面积达到20.53万hm2(308万亩)(不含兵团第二师),棉花种植区域也继续向库尔勒市、尉犁县、轮台县等棉花优势产区集中,这三个县市的棉花种植面积达到了18.67万hm2(280万亩),约占全州棉花种植总面积的91%,而三个县市机采棉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4.67万hm2(220万亩);主产区机采棉的种植面积占据全州棉花种植总面积的71.4%。由上述数据可见,巴州的机采棉无论是在种植规模、面积、产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二、巴州机采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采棉土地集中化、规模化种植的程度不够高

机采棉种植适宜大规模、集中化生产,尽管在巴州境内已有以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或成立农业合作社的形式在主产棉花县市局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土地集中连片耕种、采收等机采棉全程机械化的管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区域因土地面积小、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形成的部分不适宜连片集中耕种的小块地的棉花生产模式。巴州棉花优势产区范围内的土地等基础设施条件与机采棉土地集中化、规模化种植的要求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从而造成机采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棉花品种混杂,田间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虽然巴州的机采棉推广已初见成效,但适宜大面积推广的机采棉品种目前仍然较少,大多数种植户都是选取一些棉花长度、断裂比强度、产量等综合内在质量指标较好的手摘棉品种使用机采棉模式种植,品种较为混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机采棉主栽品种的问题。播种、水肥调控、化控、植保、打顶等各项田间种植管理水平上的差异会影响对机采棉花的整体株高、株形、结铃数量等;在进行机械采收前,人们会对棉花实施化学脱叶技术,如果喷洒时间掌握不准、使用的脱叶剂质量和效果不好、施药效果受到天气等方面的影响,就会降低机采棉的采收质量。

(三)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技术还有待提高

机采棉全程机械化发展涵盖机械化深耕、平地、播种、铺膜、机械化药物喷洒(无人机药物喷洒)作业以及机械化采收、清理、轧花等各个方面。在种植管理方面,大片平整土地的机械化程度较高,小片土地机械化程度则相对较低;在采收方面,因不同型号采棉机的机械化采收作业水平差异和采棉机操作员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影响了采棉效率和质量;在机械化清理、轧花等方面,不同棉花加工企业籽棉清理设备、清理工艺设计以及不同轧花机型、轧花质量管理等也会影响机采棉的轧花质量和内在纤维质量。

三、巴州机采棉发展的思路

棉花作为巴州农业种植中最重要也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对巴州棉花种植户在经济收入增收和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断扩大的巴州机采棉种植面积将成为今后巴州棉花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为此,要促进巴州机采棉发展,还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一)强化政策扶持,提高机采棉种植的标准化水平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发展机采棉的必要前提,应结合机采棉推广中的成功经验强化政策扶持,不断提高机采棉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给予棉花生产龙头企业和棉花专业合作社更多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机采棉生产经营上的示范性作用。二是要紧紧依托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有效实施机采棉种植的土地集中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节水等,不断提高机采棉种植土地的利用率,改善机采棉的生产条件,为机采棉的增产、增收打好基础。三是要狠抓整地、犁地作业质量,加强土地的精耕细作、机械化播种水平,有效实施机采棉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二)优化良种繁育,提升机采棉田间管理及化控、采收水平

因为优质的机采棉良种、高质量的田间配套管理措施是保证机采棉高产稳产的重要手段,所以要加强良种优化繁育,不断提升机采棉的田间管理、化控技术、机械采收等机采棉的生产管理水平。一是加强良种繁育,避免机采棉品种“杂、多、乱”的突出问题,优先选择适合区域种植的机采棉品种,实行主栽机采棉品种“一主一副”的合理搭配,确保机采棉品种的稳定性。二是因地制宜,通过配套机采棉管理技术的应用,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机采棉在出苗、现蕾、开花、结铃、吐絮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与温度、光照、水肥的供应相匹配;同时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控,适当采取人工及化学药剂控制技术促进棉花生长。三是结合机采棉的长势情况,适时使用脱叶催熟剂等化学药剂,促使机采棉集中吐絮,及时组织采棉机实施进地采收作业,提高机采棉的采收质量。

(三)配套轧花工艺,提高机采棉的轧工质量

机采棉的品质不仅是由机采棉的品种、田间种植管理和化学控制、采收等因素决定,轧花工艺流程及轧花设备的配套使用也是关键的因素,应结合机采棉在收购时的检验数据指标做到“因花配车”,确保机采棉的轧工质量。一是棉花加工企业要在机采棉收购时严格执行机采籽棉进厂的检验制度,通过对进厂机采籽棉进行抽样试轧并完成机采棉品质(颜色级、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和含杂率、回潮率等主要指标,做好抽样的检验记录并在堆放区实行分级、分垛存放。二是在轧花前采集堆放机采棉的等级、回潮率等数据并做到“因花配车”,设置适宜机采棉加工的轧工工艺和机械加工技术参数,同时在线监测机采棉轧工质量、回潮率、含杂率等质量技术指标并及时调整轧花工艺和机械加工设备的运行参数,确保机采棉的轧工质量。三是根据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出具的机采棉检验数据,重点分析不同机采棉品种以及机采棉在种植、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机采棉品种繁育、田间种植管理和轧花工艺等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总之,机采棉技术的推广能够大幅度地降低巴州棉花种植户的综合生产成本,有效提高劳动效率,增强巴州机采棉在国内和国际棉花市场上的竞争力。适应棉花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积极推广土地集中连片,全程机械化播种、采收,完善机采棉加工工艺,提高机采棉花质量,将是今后巴州机采棉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轧花机采棉巴州
新疆巴州: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巴州观赏石协会召开年会
浅谈轧花肋条的使用体会
新疆北疆植棉区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
新疆巴州蒙古族语言使用状况研究
不同采摘方式对北疆棉花轧花棉结量的影响
机采棉打模机和运模车的故障维修
短季棉品种华棉3109在荆门的种植表现
机采棉轧工质量检验的探讨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