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岭水库群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1-04-02 20:47吴寿宝
治淮 2021年9期
关键词:库容河湖供水

吴寿宝

佛子岭水库群位于大别山区,包括佛子岭水库、白莲崖水库和磨子潭水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同时兼有发电、水产、航运和城乡供水等功能。该水库群肩负着下游区域及淮河干流的重要防洪任务,也承担着淠史杭灌区农业灌溉和六安、合肥城乡供水任务。随着合肥经济圈的快速扩大和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用水结构和用水需求发生了一定变化,水资源供需关系日趋紧张。为加强水资源管理,规范用水秩序,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本文针对佛子岭水库群进行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为下游区域供水安全保障开展研究。

一、佛子岭水库群概况

东淠河发源于大别山北麓,经霍山县城北郊向北,在裕安两河口与西淠河汇合流入淠河,流域面积2697km2,河道平均比降为千分之一,主要源流有漫水河、黄尾河等。佛子岭水库位于淠河支流东淠河上,流域面积1840km2,总库容4.91 亿m3,正常蓄水位125.56m,死水位108.76m,死库容1.25 亿m3,兴利库容2.71 亿m3,调洪库容1.56 亿m3。磨子潭水库位于东淠河支流黄尾河上,距离佛子岭水库约25km,与佛子岭水库为串联式梯级水库,控制面积570km2,正常蓄水位187.0m,死水位163m,死库容0.53亿m3,兴利库容1.38 亿m3,调洪库容1.92 亿m3。白莲崖水库位于东淠河支流漫水河段,流域面积745km2,总库容4.6 亿m3,正常蓄水位208m,死水位180m,死库容0.59 亿m3,兴利库容1.42 亿m3,调洪库容2.81 亿m3。

自2009年白莲崖水库下闸蓄水至今,通过佛子岭水库群联合调度向下游灌区提供农业灌溉水量约99.3 亿m3,为霍山县城、六安市、合肥市等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约23.2 亿m3。

二、水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面临防洪防旱双重考验

佛子岭水库群位于大别山区,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同时受东部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年际变化剧烈、年内分布不均。根据1959—2019年佛子岭水库群年平均来水量分析,上游来水量略有减少,特丰及特枯年份约占36%,旱涝交替频发;4—9月平均来水量占全年来水总量的60%~70%,汛期暴雨洪水峰高量大,防洪形势严峻,水库群面临着冬春缺水与汛期防洪的双重考验。

2.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经过“十三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和节水载体的创建,佛子岭水库群供水范围内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水平均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总体用水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为流域内农业供水比重大,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需水量较大,灌溉用水方式比较粗放;流域内工业用水水平与节水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需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的节水意识。

3.水资源保护压力依然较大

佛子岭水库群位于大别山区霍山县,库区周边分布有乡镇点及分散的农村居民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无序排放,农药化肥的粗放使用,农村分散式畜禽养殖是水库群水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库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资源流失也是原因之一。

4.水库群联合调度体系尚不完善

水库群主要承担防洪和供水任务,兼具生态、发电、旅游等功能,不同的用水需求给水库群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水库主要来水量是汛期入库的雨洪资源,但水库为了防洪安全需要加大下泄量,腾空库容;汛末,入库水量又经常难以蓄满水库,导致无法满足下游冬春季节灌溉用水等需求,灌区旱灾时有发生,影响了水库群的综合效益。因此佛子岭水库群的优化调度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

5.水库上下游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

随着河长制的推进,佛子岭水库群面临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但是河长制成员单位之间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机制有待健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三、对策分析

1.建立健全水资源优化调度体系

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和优化调度机制,应建立健全佛子岭水库群水资源优化调度体系,统筹防洪、灌溉、城市供水及骨干渠道生态蓄水等任务,以远景用水格局为导向,构建可靠、操作性强的调度体系,开展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前瞻性研究,通过完善调度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佛子岭水库群供水区域内要在规划布局上、具体措施上、用水行为上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推进从供水管理向需求管理、从粗放用水向节约集约利用、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保护水资源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的水资源保障。

农业节水以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型农业推广为重点,继续加强小流域小型自流灌区及小型扬水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建设。结合优势农产品布局,开展生态茶园、果园高效节水示范工程,发展以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开展节水进社区、节水进校园等活动,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节水意识;加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确保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达到国家标准。

3.建立高效的水资源保护机制

库区周边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广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库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削减生活污水对水源的污染;应加大封育保护力度,在集雨范围内进行大面积封山育林和林木补植,对一定坡度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和整治,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最终实现库区生态公益林的全覆盖。

整合水库水源区水资源保护的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参加水资源保护工作的积极性,采取水库群统一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从体制上保证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规划、措施的贯彻落实到位。建立一个跨部门、多职能、全社会参与的联防协商机制,从法律上保障统一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协调、监督管理职能,包括联席会议、联合检查、重大水污染事件会商和应急处理、水系保护信息共享等,增强监督执法快速反应能力。

4.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已建立的河湖长制和河湖长制各成员单位的作用,充分利用河湖长制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方案,发挥河湖长制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域岸线管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作用,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防治“水少”,实现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系统治水;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整治“水脏”,恢复河湖水系连通功能,腾退河湖岸线生态空间,改善河湖面貌;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水浑”;大力推进法规制度建设,构建河湖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河湖长制在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库容河湖供水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动库容概化计算研究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三峡水库干流动防洪库容简化算法
全省已建成水库总库容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