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史杭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探讨

2021-04-02 20:47汪剑安
治淮 2021年9期
关键词:流程图规范化标准化

汪剑安

一、工程概况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灌区为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灌溉皖豫2 省4 市17 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 万亩,实灌面积达1060 多万亩,区域人口1330 万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实行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二、创建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支撑

成立以总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两化”管理工作领导组,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目标和措施,完善相关制度规定,编印工作手册,加强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2.加强宣传培训,压实工作责任

编制《淠史杭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宣传册》,下发至基层管理所段,使职工了解“两化”管理的五大内容及具体要求,并加强专项培训,开展《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安徽省淠史杭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以及灌区相关管理制度、实施细则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使基层职工明确“两化”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3.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工作实效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直管工程和面上灌区不平衡问题,深入面上灌区基层单位宣传动员,进一步征求意见、释疑解惑,理清思路、明确举措。总局积极筹措资金,帮助面上灌区基层单位开展能力建设,建立推进面上灌区工作激励机制,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不断提升面上灌区标准化管理水平。同时坚持创新举措、齐头并进,同步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数字化管理,形成“五化”共进。全面实施水闸“一闸一策”专业化养护,开展堤防“除杂控高”社会化养护试点,积极推进数字灌区建设。

4.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有力促进“两化”管理,实现管理创新“三、四、五、六”:(1)开展工程“三大查”,即灌前检查着重查工程隐患及汛前准备情况,灌中检查着重查险工险段及应急抢险措施,灌后检查着重查水毁情况并进行全面总结。创建工程管理“四个一”,即一幅精确的工程管理范围图,一张详细的工程管理责任表,一系列规范的工程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实用的供水计量软件。(2)制定工程管理“五大流程”,即《水闸工程观测流程图》《启闭机操作流程图》《经常性检查流程图》《定期检查流程图》《专项检查流程图》5 项流程图,规范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工程管理水平。(3)实现基层能力建设“六有”,即有小厨房就餐、有小浴室洗澡、有互联网办公学习、有电视及文体设施休闲娱乐、有电动交通工具巡堤、有机械化设备管护。

三、存在问题

1.工作推进不平衡,存在畏难情绪

从日常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工作进展不一,局直单位进展较快,灌区面上进展较慢。有些市县“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总觉得标准化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需要大量资金,难以落实,难以推动。

2.存在重建轻管现象

有的地方在建设上舍得投入,但在管理上没有经费,常常是工程建好没几年就破败不堪,效益衰减严重,“重建轻管”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没有充分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3.组织领导不到位,工作开展不力

有些地方未落实专人分管,未安排具体经办人员;有些地方对标准化工作督导不力,对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制度和工作要求把握和理解不到位,未及时开展培训,严重制约“两化”工作顺利推进。

四、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

近年来,灌区工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工程运行管理始终是块短板,工程效益未能充分发挥,面上少数工程正常运行困难,根本原因就是管理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这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背道而驰,与实现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要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把标准化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努力实现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的转变,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持续发挥效益。

2.加强组织领导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真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加快推进。面上灌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积极向地方政府领导汇报,大力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更多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各试点工程管理单位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标准化管理工作。

3.突出重点工作

要深入分析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梳理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措施,做到有的放矢。要落实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划分责任段,明确管护任务和要求,加强考核督导,建立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制度,鼓励职工向一线岗位流动,努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安全运行。要注重实效,不走过场,确保“做一个、成一个”,实现工程面貌焕然一新,工程设施完备整洁,工程管理井然有序,工程运行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树立典型,进而推广。

灌区工程标准化管理必须坚持“示范引领,上下联动、明晰责任、严格考核”原则。目前的工作任务,一是落实标准化管理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确保标准化管理工作有人管、有人做;确保地方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将标准化管理经费列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大力筹措资金,建立标准化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做好创标工作人员、技术专家、试点单位三个层面的培训宣贯工作,让大家理解推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清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步骤、要求和目标;督促指导试点工程管理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完成试点工作总结。二是开展全员培训,明晰标准化管理工作内容、程序和要求。梳理全部工作内容和职责,将岗位和管理事项落实到人,岗位和人员要向一线倾斜;科学合理测算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保障经费需求,建立“养事不养人”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编制完成年度工程资料汇编并用以指导日常管理工作;完成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划界;建立完善监测设施;完善标识标牌,实现总体外观形象达标;积极开展数字灌区建设,熟悉掌握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完成试点工作验收和总结工作。

五、结语

通过开展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工程运行安全、为灌区优质服务,提供坚强保障。但目前灌区工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任重道远。下一步要紧紧围绕“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管理目标,坚持“全面规划、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数字化”总体思路,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灌区建设管理现代化进程

猜你喜欢
流程图规范化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