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

2021-04-02 20:47
治淮 2021年9期
关键词:频数分析法水土保持

王 林

一、水土保持效益的概念

水土保持效益,狭义上来说,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对当地和周边的环境、居民及社会所产生的各方面效益。水土保持效益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分别是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经济效益和提高社会效能。

保护生态系统: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例如减少风沙量、减轻泥沙对河道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危害、促进净化空气、滋养水土、增加土壤湿润度、提高植物抗旱能力、增加植被种类和数量等。

提高经济效益: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推进农、林、牧生产发展,增加相关产值,提高农牧业人均收入,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等。

提高社会效能:科学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农牧产品收益,也为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者创造劳务收入来源。同时,周边地区也会产生有利的环境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链效益,如周边地域受风沙、旱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侵扰的几率降低,生态链可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的连带优化,防灾抗灾费用的降低等。

通过了解这三方面的效益可知,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对施工效果的观察,还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治理效果的掌握和指导。选定适宜的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方法,能更好地促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二、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方法

1.评价指标

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指标反映出一个地区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的整体风貌和特征,对于促进方案决策和工程实施的科学有效性具有巨大意义。其评价指标主要衡量:流域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速度与力度、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合理性、实施后经济结构调整的合理性等。良好的指标体系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客观性、科学性、独立性、系统性、主导性、可量化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客观性:在衡量和了解一个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情况时,不能脱离现实,要符合实际;不能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要客观真实地评价一个地区水土保持治理的效果。科学性:指标应结合科学技术获取数据资料,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做出决策,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评价。独立性:每个指标仅反映它衡量的一个地区的效益情况,不能将两个或多个地区叠加反映情况,以免出现数值统计上的偏差。系统性:每个指标只反映一个评价维度,同时相互有关联的指标也能反映出区域的整体状况。主导性:因每个区域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实施措施时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获得的效益程度会有差异,指标的衡量标准也要依据具体情况而改变。可量化性:指标主要是靠数据来体现,各个数据都要能够明确反映出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可操作性: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简洁,获取相关信息渠道要便捷。适应性:指标在评价效益时应根据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分析,由于区域具有差异性和可变性,指标应不断适应不同区域的环境特征,在效益评价中不能一概而论。

2.评价指标的遴选

不同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随着区域范围的不同,评价指标也会有所变化。范围越广,评价指标作用越突出,应当具备越高的普适性、客观性、系统性。因此,在选用指标方法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遴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

频数统计分析法是结合当地的地理研究资料,经相关地理研究工作者和当地治理专家论证后,通过相关指标的筛选和频数统计分析,所建立的评价指标标准方法。这种分析法反映了一个指标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指标获取资料的难易程度。为反映该地区治理前后的整体风貌特征变化,往往结合地统和数理统计规律,选择关联性较大的频数指标。这种指标体系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出该地区经治理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程度。

通过频数统计分析法,在大部分区域内得到如下维度的指标体系内容:(1)生态效益指标:植被覆盖率、水土保持治理程度、土地治理规模;(2)经济效益指标:农作物产量、农民经济收入、经济结构改善对比度;(3)社会效益指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的比率。

3.评价指标的算法

(1)常规国标法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计算方法》是水土保持领域的一项国家标准,它规范了我国对水土保持效益的计算方法和内容,属于一种常规国标法。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对生态、经济、社会所产生的效益。这种计算法通常适用于水土流失地区、沙尘暴地区等小流域地区的治理中,在一定条件下也适用于中、大流域地区。效益的计算必须以观察和研究时所获得的资料为基础,所获资料要经过层层审批、核实,确保其准确性、可靠性,才可用于计算中。

(2)模糊评价法

模糊评价法是利用数学原理将一个整体的事物分成多个要素,然后将单个要素进行分析评价,获得一个模糊的评价数值,最后再将评价数值反映到整体事物中得到一个综合评价值。

(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将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所产生的效益,分解成多个层次来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来进行分析判断,具有多指标、多维度、高准则性的特点,有利于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这种方法将水土保持措施对生态环境恢复所产生的效益,以不同层次的研究来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领域的自身条件和施工状况,根据各个层次经过研究所获取的测评数据以及计算公式的指标数值,分别得到各自的评估数值,最后依据评价的高低划分等级,获取对生态恢复程度和整体功能的评价结果。

三、结语

水土保持是一项涉及生态、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工程,可将环境、资源、生态系统结合起来一同进行优化利用。在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过程中要求水利、农林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完成。本文对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对精准、全面地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具有一定价值

猜你喜欢
频数分析法水土保持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水土保持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