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2021-04-06 05:47宋瑞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五物上臂桂枝

宋瑞蓉

(彭州市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1930)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99% 的乳腺癌均发生于女性群体中。有报道称,在所有的女性癌症患者中,乳腺癌患者约占24.2%。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radical mastectomy)、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等[1]。近年来,乳腺癌根治术在临床上的应用逐渐减少,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逐渐增多[2-3]。此病患者术后上肢水肿(edema of the upper extremity)的发生率较高。本文主要是研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对术后并发上肢水肿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7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后并发上肢水肿的70 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且经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性别为女性;术后并发上肢水肿;认知功能正常,一般状况良好;知晓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3]。其排除标准是:由乳腺癌手术以外的其他原因导致的上肢水肿;存在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病历资料缺失;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n=35)与比对组(n=35)。比对组患者的年龄为45 ~63 岁,平均年龄为(52.38±1.21)岁;其体重为42 ~74 kg,平均体重为(55.14±3.64)kg;其中,肿瘤分期为Ⅰ期的患者有23 例(占65.71%),为Ⅱ期的患者有12 例(占34.29%);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有5 例(占14.29%),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有30例(占85.71%);其中,术后并发轻度、中度和重度上肢水肿的患者分别有13 例(占37.14%)、14 例(占40%)和8 例(占22.86%)。试验组患者的年龄为42 ~66 岁,平均年龄为(53.14±0.59)岁;其体重为40 ~75 kg,平均体重为(55.60±3.82)kg ;其中,肿瘤分期为Ⅰ期的患者有25 例(占71.43%),为Ⅱ期的患者有10 例(占28.57%);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有6 例(占17.14%),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有29 例(占82.86%);其中,术后并发轻度、中度和重度上肢水肿的患者分别有14 例(占40%)、14 例(占40%)和7 例(占2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诊断标准及分度标准

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诊断标准是:术后患者患肢尺骨鹰嘴下5 cm 和尺骨鹰嘴上10 cm 处的臂围较健肢尺骨鹰嘴下5 cm 和尺骨鹰嘴上10 cm 处的臂围均增加≥2 cm。将患者上肢水肿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上肢水肿:术后患者患肢与健肢的上臂围之差为2 ~3 cm。中度上肢水肿:术后患者患肢与健肢的上臂围之差为4 ~5 cm。重度上肢水肿:术后患者患肢与健肢的上臂围之差>5 cm[4-5]。

1.3 方法

术后在两组患者发生上肢水肿后,对其均进行常规的物理治疗,方法是:术后在患者的腋窝引流管未拔除前,将其患肢适当垫高,对其患肢进行加压包扎,指导其进行腕关节和肘关节的屈伸锻炼,并对其患肢进行按摩,以促进其患肢淋巴液的回流及血液循环。将患者的腋窝引流管拔除后,指导其进行手指爬墙运动,方法是:让患者面向墙壁站立,与墙壁之间保持80 cm 左右的距离,让其将患侧的手放在墙壁上,使手指顺着墙壁缓慢地向上爬,一直爬升至最高处[6]。在此基础上,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的药物组成是:黄芪、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各15 g,桂枝、芍药各12 g,桃仁、川芎、泽泻各10 g,羌活、生姜各25 g,大枣4 枚。水煎服,每天服1 次,分早晚两次温服,共用药14 d[7]。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14 d 后两组患者的上臂围及前臂围。在患者的尺骨鹰嘴上10 cm 处测量其上臂围,在其尺骨鹰嘴下5 cm处测量其前臂围。治疗前后,采用自制的评分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患肢的功能。该评分标准包括拿笔写字、用钥匙开门、铺床、拎物、拧开瓶盖、穿衣服等评分指标,总分为100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患肢的功能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14 d 后两组患者的上臂围及前臂围

治疗14 d 后,试验组患者与比对组患者平均的上臂围分别为(25.51±2.14)cm 与(27.07±2.31)cm,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 后,试验组患者与比对组患者平均的前臂围分别为(16.47±1.7)cm 与(18.89±2.19)cm,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14 d 后两组患者的上臂围及前臂围(cm,± s )

表1 对比治疗14 d 后两组患者的上臂围及前臂围(cm,± s )

注:* 与比对组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上臂围 前臂围比对组试验组18.89±2.19 16.47±1.74*35 35 27.07±2.31 25.51±2.14*

2.2 对比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后两组患者患肢功能的评分

治疗前,试验组患者与比对组患者患肢功能的平均评分分别为(52.26±3.65)分和(53.04±3.94)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4 d 后,试验组患者与比对组患者患肢功能的平均评分分别为(92.04±2.48)分和(84.15±2.60)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较高。导致此病患者术后发生上肢水肿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损伤其局部淋巴管,使其出现局部淋巴液回流障碍及淋巴液积聚。乳腺癌患者术后若发生上肢水肿,可增加其痛苦,影响其患肢的功能,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炎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类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通过对此类患者进行物理治疗,能促进其患肢的血液循环及淋巴液的回流,进而可减轻其上肢水肿的症状。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属于中医学中“水肿”的范畴,其病因主要是手术伤及脉络,损耗气血,使气血津液运行不畅[8]。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中医常用的温里剂,由生姜、大枣、黄芪、芍药、桂枝五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功效。《金匮要略》中说:“血痹阴阳俱微……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本研究中所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方的方剂组成是:黄芪、白花蛇舌草、半边莲、桂枝、芍药、桃仁、川芎、泽泻、羌活、生姜、大枣。其中黄芪可补气气升阳、利水消肿,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半边莲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桂枝可温通经脉、通阳化气,芍药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桃仁、川芎可活血化瘀,泽泻可利水消肿、清热渗湿,羌活可解表散寒、祛风除湿,生姜可活血驱寒,大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可共奏消肿散结、活血化瘀、温通经脉之功[9]。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对术后并发上肢水肿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缓解其上肢水肿的症状,促进其患肢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五物上臂桂枝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桂枝香
我的发现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黄芪桂枝五物汤佐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8例疗效观察
四虫五物汤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