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探析

2021-04-06 05:47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肾癌游离腹膜

张 宇

(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200)

肾癌(renal carcinoma)是肾细胞癌的简称,是指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尚未阐明肾癌的确切病因。有报道称,肾癌的发生可能与患者患有高血压、长期吸烟、体重超标及遗传因素等有关。50 ~70 岁的男性是肾癌的高发群体。早期肾癌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腰痛、排血尿等症状[1]。此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出现贫血、体重减轻、发热、血压升高、神经肌肉病变等临床表现。临床上对早期肾癌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在早期肾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2]。临床实践证实,用常规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肾癌虽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术中在显露肾静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易因操作不当而损伤患者的肾静脉,从而可增加其术中的出血量,延长其手术的时间。本文主要是研究用改良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期间收治的42 例早期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早期肾癌的诊断标准;肿瘤分期为T1N0M0期~T2N1M0期;具有进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指征;一般状况良好且病历资料完整;知晓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对手术或麻醉不耐受;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肿瘤分期超过T2N1M0期;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21)与对比组(n=21)。在21例对比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 例,女性患者7 例;其年龄为45 ~75 岁,平均年龄为(60.3±4.5)岁;其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有17 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有2 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有2 例。在21 例试验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5 例;其年龄为47 ~76 岁,平均年龄为(61.2±4.9)岁;其中,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有18 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有2 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有1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患者的手术方法 用常规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对比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将其体位调整为健侧卧位(使其患侧肢体朝上),并对其肢体进行固定。在其患侧髂嵴上方的2 cm 处做一个小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并用气腹针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向腹腔内注入二氧化碳(CO2),建立人工气腹(随着CO2的注入,腹膜后间隙会逐渐扩大)。气腹建立成功后,退出气腹针,置入套管针与腹腔镜。将腹腔镜紧贴于腹壁下的肌肉,由腰大肌一侧向腹膜方向反复摆动,以扩大腹膜间隙。在患者患侧的腋后线肋缘下3 cm 处与腋前线肋缘下3 cm 处各做一个穿刺孔,分别置入12 mm 和5 mm的套管针及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将腹膜外的脂肪组织推开,显露后腹膜反折及后腹膜反折与肾周筋膜的交界处。将肾周筋膜连同肾上腺一起从腰大肌表面处进行分离,找到肾蒂(肾蒂通常位于膈下至肾下极之间)。当见到搏动的肾动脉后,沿着肾动脉的走向对其进行横向游离,直至其完全暴露。将肾动脉的近端夹闭并离断,随后向下游离找到肾静脉。分别将肾静脉的近端和远端夹闭并离断。对肾蒂与肾血管旁的淋巴结进行清扫,然后切除肾脏与肾上腺。将切除的肾脏与肾上腺置入标本袋中,适当延长腋后线肋缘下3 cm 处的切口,将标本袋取出。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留置一根腹膜后引流管,退出手术器械,解除人工气腹,缝合手术切口。

1.2.2 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方法 用改良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术中对其进行麻醉、建立人工气腹、置入腹腔镜及建立操作孔的方法与对比组患者相同。完成上述操作后,在腹腔镜下将腹膜外的脂肪组织推开,显露后腹膜反折及后腹膜反折与肾周筋膜的交界处。将肾周筋膜连同肾上腺一起从腰大肌表面处进行分离,找到肾蒂。当见到搏动的肾动脉后,沿着肾动脉的走向对其进行横向游离,直至其完全暴露。将肾动脉的近端夹闭并离断,向下游离找到肾静脉。分别将肾静脉的近端和远端夹闭并离断,之后继续从肾动脉处向上游离,一直游离至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处。对肾蒂及肾血管旁的淋巴结进行清扫,然后向上游离至膈下,向下游离至肾下极,使肾上腺中央静脉与肾上腺动脉完全显露[3]。将肾上腺中央静脉阻断,依次切除肾上腺及整个肾脏。余下的操作方法与对比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及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试验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1.2±21.5)min,其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58.2±15.3)ml,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2% ;对比组患者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35.7±23.6)min,其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71.1±18.5)ml,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短于对比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及住院的时间

试验组患者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 为(31.3±6.2)h、(20.3±3.5)h 和(8.4±3.0)d, 对比组患者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5.2±5.4)、(24.0±6.3)和(10.5±3.2)d。试验组患者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比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及住院的时间(± s )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及住院的时间(± s )

术后住院的时间(d)对比组 21 35.2±5.4 24.0±6.3 10.5±3.2试验组 21 31.3±6.2 20.3±3.5 8.4±3.0 t 值 2.174 2.353 3.227 P 值 0.036 0.024 0.003组别 例数 术后进食的时间(h)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h)

3 讨论

进行肾癌根治术是临床上治疗早期肾癌的标准化方案。近年来,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逐渐取代了开腹肾癌根治术,成为临床上治疗早期肾癌的主要手段。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肾癌能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有利于缩短其术后康复的时间。但对此病患者进行常规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时显露其肾静脉较为困难,易因操作不当而损伤其肾静脉,从而可增加其术中的出血量,延长其手术的时间,严重时可威胁其生命安全[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进食、下床活动和住院的时间均优于对比组患者。这说明,对早期肾癌患者进行改良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此病患者进行改良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时,通过“从肾动脉处向上游离,一直游离至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处”、“向上游离至膈下,向下游离至肾下极”等操作可扩大其后腹腔间隙,充分显露其肾上腺中央静脉,避免术中损伤其肾上腺中央静脉,同时还有利于清扫其肾血管周围的淋巴结,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缩短手术的时间[5-8]。

综上所述,与用常规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肾癌相比,用改良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此病能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及术后恢复的时间。

猜你喜欢
肾癌游离腹膜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