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强龙治疗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4-06 05:47林岳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细胞因子炎性例数

林岳华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 深圳 518081)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指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引起的肺炎。小儿是MPP 的高发群体。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是指病程超过3 ~4 周、病情较重(可出现肺外并发症)且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不佳的一类MPP[1]。RMPP 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MP 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存在MP 以外的其他病原体感染及MP 感染后介导的炎症反应等有关[2]。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探索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RMPP,以起到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但该治疗方案并未获得一致认可[3]。甲强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中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及免疫调节等作用。本文主要是研究用甲强龙治疗小儿RMPP 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2019 年1 月至12 月期间收治的120 例RMPP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RMPP的诊断标准;病历资料完整;其家长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中途转院;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支气管哮喘或肺结核。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在60 例观察组患儿中,有女26 例,男34 例;其年龄为2 ~11 岁,平均年龄为(6.24±1.92)岁。在60 例对照组患儿中,有女29 例,男31 例;其年龄为2 ~12 岁,平均年龄为(6.61±2.20)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RMPP 的诊断标准

参考2015 年《实用儿科学》中的相关内容,若患儿存在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可诊断其患有RMPP[3-4]:1)患儿患有MPP,且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规范化治疗后其持续存在高热、剧烈咳嗽的症状。2)患儿患有MPP,且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规范化治疗后对其实施肺部CT 检查显示其仍存在肺实变病变,部分患儿可合并有胸腔积液(积液量为中等量)。3)患儿患有MPP,且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规范化治疗后其出现肺外并发症。

1.3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吸氧、退热、止咳化痰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治疗,同时用阿奇霉素对其进行治疗。阿奇霉素的用法是:先用此药(剂量为10 mg·kg-1·d-1,每天用药1 次)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连续用药5 d 后改让患儿口服此药(剂量为10 mg·kg-1·d-1,每天用药1 次),连续用药3 d 后停药4 d,之后再连续服用4 d。在此基础上,用甲强龙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其用法是:静脉滴注,剂量为2 mg·kg-1·d-1,每天分2 次给药,共用药7 d。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咳嗽缓解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包括C 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患儿血清CRP 和IL-6 的水平进行检测的方法是:抽取患儿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2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RP 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6 的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将其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无明显的咳嗽症状,对其进行肺部CT 检查显示其肺部阴影面积减小>2/3。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其咳嗽症状明显缓解,对其进行肺部CT 检查显示其肺部阴影面积减小1/3 ~2/3。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体温未下降,其咳嗽症状未得到缓解,对其进行肺部CT 检查显示其肺部阴影面积减小<1/3。(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咳嗽缓解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咳嗽缓解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咳嗽缓解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d,± s )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退热的时间、咳嗽缓解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d,± s )

注:* 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退热的时间 咳嗽缓解的时间 住院的时间观察组 60 3.46±1.11* 7.24±2.21* 12.21±3.87*对照组 60 5.57±1.76 10.87±4.16 15.43±4.64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RP 及IL-6 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CRP 及IL-6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CRP 和IL-6 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RP 和IL-6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RP 及IL-6 的水平(± s )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RP 及IL-6 的水平(± 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 ;*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血清CRP(mg/L) 血清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31.08±10.02 6.82±2.42▲* 56.72±14.19 27.13±9.41▲*对照组 60 32.43±9.17 9.94±3.13▲ 57.78±15.22 36.45±8.75▲组别 例数

2.3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和显效的患儿分别有6 例、25 例和29 例。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3%,其中治疗效果为无效、有效和显效的患儿分别有13 例、25 例和22 例。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MPP 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3 ~12 岁的儿童是此病的高发群体。有报道称,MPP 患儿占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总数的10% ~40%[5]。MP 无细胞壁,因此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药物对MPP 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不佳。阿奇霉素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小儿MPP 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小儿RMPP 的发生率逐年升高[6-7]。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RMPP 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小儿在发生MP 感染后不仅会直接损伤其呼吸道上皮细胞而引起气道炎症反应,还可通过释放过氧化氢、氨(NH3)等毒性代谢产物而间接损伤其呼吸道上皮细胞,加重其机体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MP 还是一种变应原,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如气道痉挛、肺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高反应性等)[8]。王朝燕等[9]研究血清炎性因子与小儿MPP 严重程度的关系,发现病情越严重的MPP 患儿其血清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 的水平越高。甲强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中效糖皮质激素,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强,具有起效快、抗炎效果好、用药的安全性高及血药浓度稳定等优点。此外,甲强龙还可增加循环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提高机体耐受病原菌内毒素的能力,有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10]。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甲强龙对RMPP 患儿进行治疗能显著缩短其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改善其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提高其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细胞因子炎性例数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