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脑外科手术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021-04-06 05:47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脑外科咪定美托

李 勇

(雅安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 雅安 625000)

目前,临床上对颅内肿瘤、高血压性脑出血、创伤性颅内血肿等脑外科疾病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在对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时易导致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变化,使其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1]。临床实践证实,在对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时对其施行有效的麻醉能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其应激反应,保障手术的顺利实施。本文主要是研究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接受脑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至2020 年2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麻下脑外科手术的87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参考《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2]);病历资料完整;其家属自愿让其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合并有传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术前或术中失血量过多,导致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病历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本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1)。在41 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 例,女性患者16 例;其年龄为24 ~77岁,平均年龄为(57.54±5.64)岁;其体重为42 ~84 kg,平均体重为(63.51±8.94)kg;其中,颅内肿瘤患者有6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12 例,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有23 例。在46 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 例,女性患者18 例;其年龄为25 ~78 岁,平均年龄为(56.97±6.01)岁;其体重为41 ~86 kg,平均体重为(64.05±8.37)kg ;其中,颅内肿瘤患者有9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有11 例,创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有2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对其均进行静脉麻醉,方法是:术前30 min 为患者肌内注射0.5 mg 的阿托品和0.1 g 的苯巴比妥,以抑制其体内腺体的分泌,预防其发生胃肠肌痉挛,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静脉通路,并密切监测其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为对照组患者静脉推注4 μg/kg 的芬太尼、2 mg/kg的丙泊酚、0.1 mg/kg 的维库溴铵和0.05 mg/kg 的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成功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持续为其静脉泵注0.5 ~1.5 mg·kg-1·h-1的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在麻醉诱导前10 min,为观察组患者静脉泵注1 μg/kg 的右美托咪定,共泵注10 min,之后对其进行麻醉诱导(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麻醉诱导成功后,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持续为其静脉泵注1 ~2.5 mg·kg-1·h-1的丙泊酚和0.2 ~0.4 μg·kg-1·h-1的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进行60 min 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术前及术后24 h 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 及TNF-α 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T0,两组患者的SBP、DBP 及H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1、T2和T3,对照组患者的SBP、DBP 和HR 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T0、T1、T2和T3,观察组患者的SBP、DBP 及HR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1、T2和T3,观察组患者的SBP、DBP 和HR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s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刻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s )

注:a 与同组T0 相比,P <0.05 ;b 与同组T0 相比,P >0.05 ;c 与对照组T0 相比,P >0.05 ;d 与对照组同一时刻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刻 SBP(mmHg) DBP(mmHg) HR(次/min)对照组 41 T0 125.58±16.14 81.22±7.65 67.89±14.27 T1 139.59±18.91a 89.84±7.63a 84.05±16.1a T2 142.45±18.62a 89.27±8.94a 86.83±17.24a T3 139.52±18.63a 89.55±7.77a 85.54±16.43a T0 126.88±15.74c 81.17±6.93c 67.95±14.34c T1 128.61±16.97bd 83.84±7.86bd 74.25±14.39bd T2 128.43±17.36bd 84.06±7.98bd 72.94±15.74bd T3 127.48±17.13bd 83.21±8.07bd 72.06±15.33bd观察组 46

2.2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 及IL-10 的水平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IL-6 及IL-10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IL-6和IL-10 的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IL-6 和IL-10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2.3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2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 及IL-10 的水平(± s )

表2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 及IL-10 的水平(±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血清IL-6(ng/L) 血清IL-10(μg/L)对照组 41 术前 60.78±7.44 42.06±7.24术后24 h 187.26±64.26b 115.27±20.69b观察组 46 术前 63.14±5.84a 44.24±7.98a术后24 h 134.59±31.08bc 87.55±13.11bc

注:a 与对照组术前相比,P >0.05 ;b 与同组术前相比,P <0.05 ;c 与对照组术后24 h 相比,P <0.05。

表3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ng/L,± s )

表3 对比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血清TNF-α 的水平(ng/L,± s )

注:a 与对照组术前相比,P >0.05 ;b 与同组术前相比,P <0.05 ;c 与对照组术后24 h 相比,P <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血清TNF-α对照组 41 术前 2.17±0.11术后24 h 7.84±1.46b观察组 46 术前 2.21±0.12a术后24 h 4.58±1.05bc

3 讨论

临床上进行脑外科手术的时间普遍较长,且术中进行气管插管、切开硬脑膜等操作会对患者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易导致其出现应激反应,使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异常,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3]。在进行脑外科手术时,理想的麻醉方案应具备起效迅速、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无强烈的应激反应、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及术后清醒无延迟等特点[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接受脑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丙泊酚是一种烷基酸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其主要成分为2- 异丙基苯酚。此药在进入人体后可增加氯离子的传导作用,诱导γ-氨基丁酸(GABA)受体脱敏,进而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5]。右美托咪定是一种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下调突触前膜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水平,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和神经元放电,进而可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6]。孙桂珍[7]、沈倩等[8]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抑制大脑中谷氨酸的释放,激活大脑中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而可抑制IL-6、TNF-α 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右美托咪定可阻断NF-kB 信号通路,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

综上所述,用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对接受脑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能保持其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降低其术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

猜你喜欢
脑外科咪定美托
引流固定支架在脑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对脑外科护理中患者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脑外科重症患者气道开放后持续雾化吸入的临床研究
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