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曲波帕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4-06 05:47汤虎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免疫性计数复发率

汤虎成

(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江苏 南京 21159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olog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也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全身皮肤(尤其是肢体远端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发生视网膜出血或颅内出血[1-2]。本文主要是研究用艾曲波帕(eltrombopag)联合大剂量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 年2 月至2020 年4 月期间收治的74 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标准;存在肢体远端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一般状况良好且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对艾曲波帕、地塞米松等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对用药的依从性差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合并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用药组(n=37)与地塞米松组(n=37)。在37 例联合用药组患者中,有男性17 例(占45.95%),女性20 例(占54.05%);其年龄为51 ~85 岁;平均年龄为(77.44±5.62)岁;其中,血清抗血小板抗体水平升高的患者有33 例(占89.19%)。在37 例地塞米松组患者中,有男性15 例(占40.54%),女性22 例(占59.46%);其年龄为53 ~84 岁;平均年龄为(77.59±5.35)岁;其中,血清抗血小板抗体水平升高的患者有32 例(占86.49%)。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对地塞米松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是:用此药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每次用药40 mg,每天用药1 次,连续用药1 周。用艾曲波帕联合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其用法用量同上)对联合用药组患者进行治疗。艾曲波帕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25 ~50 mg/ 次,1 次/d,连续用药3 d 后根据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调整此药的用量,其最大用量不可超过75 mg/d,共用药1 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后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用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0×109/L,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为(30 ~99)×109/L,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和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30×109/L,其临床症状未减轻)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3]。(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比较治疗后1 年内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采用自制的问卷(总分为100 分)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患者该问卷的评分<80 分和≥80 分分别表示其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及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联合用药组患者与地塞米松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 与72.97%,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2.2 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用药后,联合用药组患者与地塞米松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81% 与8.11%,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2.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治疗前,地塞米松组患者与联合用药组患者平均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6.12±1.10)×109/L 与(6.20±1.24)×109/L,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地塞米松组患者与联合用药组患者平均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05.60±13.56)×109/L 与(151.28±15.50)×109/L,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3。

表2 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9/L,± s )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9/L,± s )

组别 血小板计数 t 值 P 值治疗前 治疗后地塞米松组(n=37)6.12±1.10 105.60±13.56 146.074 <0.001联合用药组(n=37)6.20±1.24 151.28±15.50 189.061 <0.001 t 值 0.293 59.026 P 值 0.769 <0.001

2.4 对比治疗后1 年内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在治疗后的1 年内,联合用药组患者与地塞米松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分别为2.78% 与18.5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治疗后1 年内两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2.5 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

联合用药组患者与地塞米松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4.59% 与64.86%,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5。

表5 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

3 讨论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患者体内的抗体对血小板造成损害、机体对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及存在T 淋巴细胞异常等[4]。临床上诊断此病的依据主要是患者出现出血征象、血小板计数减少、脾脏无肿大、骨髓巨核细胞存在质与量的改变及抗血小板抗体异常等。此病患者可出现全身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部分病情严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有报道称,约有5% 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死于颅内出血。因此,临床上应对此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现阶段,临床上主要是采用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此病虽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此药较为昂贵,且大剂量应用此药会引起高蛋白血症[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病情的复发率等指标均优于地塞米松组患者。这说明,用艾曲波帕联合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地塞米松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等作用。艾曲波帕是第2 代非肽类小分子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可对血小板生成素受体起到激动作用,激活JAK2/STAT 信号通路,进而可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血小板的生成。

综上所述,用艾曲波帕联合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血小板的水平,提高其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且用药的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免疫性计数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古人计数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Atg5和Atg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这样“计数”不恼人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