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固表防感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研究

2021-04-06 05:48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益气固天数支气管

姚 宇

(长春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作者简介:姚宇(1982—),男,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儿内科疾病

小儿支气管哮喘多发生于5 岁以下的婴幼儿群体[1]。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是诱发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2]。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若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其气道可出现不可逆性狭窄[3]。在中医理论中,支气管哮喘属于“哮证”的范畴,呼吸道感染属于“外感”的范畴[4]。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应从补肺固表、扶正固本等方面入手。本文对长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02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益气固表防感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长春市儿童医院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102 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2)其家长同意让其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有药物过敏史。2)合并有其他疾病。3)近半个月内使用过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将这102 例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益气固表组。参照组患儿中有男29 例(占56.86%),女22 例(占43.14%);其中年龄最小的2 岁,最大的6 岁,平均年龄(4.05±0.77)岁;其每个月呼吸道感染发作的次数为2 ~3 次,平均发作次数(2.26±0.52)次。益气固表组患儿中有男30例(占58.82%),女21 例(占41.18%);其中年龄最小的1 岁,最大的7 岁,平均年龄(4.03±0.76)岁;其每个月呼吸道感染发作的次数为2 ~3 次,平均发作次数(2.13±0.44)次。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具体的用药方案是:1)口服酮替芬,每天服2 次,5 岁以下的患儿每次服0.5 mg,5 岁及5 岁以上的患儿每次服1 mg。2)在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时,为其雾化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每天用药2 次,每次用药100 ~500 μg。在此基础上,为益气固表组患儿采用益气固表防感汤进行治疗。益气固表防感汤的方剂组成是:陈皮、山药、云苓、射干、玉竹、白术、防风各15 g,山楂、黄芪各20 g,甘草6 g。水煎服,每天服1 剂,分早晚两次服下。两组患儿均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将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总例数-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3)观察治疗后6 个月内两组患儿发生咳嗽的天数和发热的天数。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治疗后6 个月内其发生咳嗽的天数和发热的天数等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

治疗后,参照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有30 例(占58.52%),为有效的患儿有11 例(占21.57%),为无效的患儿有10 例(占19.61%);益气固表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显效的患儿有36 例(占70.59%),为有效的患儿有13例(占25.49%),为无效的患儿有2 例(占3.92%)。参照组患儿与益气固表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9%、96.08%,二者相比,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n(%)]

2.2 两组患儿血清CD3+、CD4+、CD8+ 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参照组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分别为(51.23±6.75)%、(29.11±4.31)%、(26.21±4.08)%,益气固表组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分别为(51.17±6.32)%、(28.97±4.19)%、(26.02±4.01)% ;两组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相比,P >0.05。治疗后,参照组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分别为(54.78±7.21)%、(33.17±4.14)%、(24.50±3.97)%,益气固表组患儿血清CD3+、CD4+、CD8+ 的水平分别为(61.01±8.57)%、(38.33±4.75)%、(22.35±3.13)% ;益气固表组患儿血清CD3+、CD4+的水平均高于参照组患儿,其血清CD8+的水平低于参照组患儿,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CD3+、CD4+、CD8+水平的对比(%,± s )

表2 两组患儿血清CD3+、CD4+、CD8+水平的对比(%,± s )

注:# 与治疗前相比,P <0.05 ;* 与参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5。

组别 CD3+ CD4+ 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51) 51.23±6.75 54.78±7.21# 29.11±4.31 33.17±4.14# 26.21±4.08 24.50±3.97#益气固表组(n=51) 51.17±6.32 61.01±8.57#* 28.97±4.19 38.33±4.75#* 26.02±4.01 22.35±3.13#*

2.3 治疗后6 个月内两组患儿发生咳嗽的天数和发热的天数

在治疗后6 个月内,益气固表组患儿发生咳嗽的天数和发热的天数分别为(39.39±3.61)d、(2.56±0.41)d,参照组患儿发生咳嗽的天数和发热的天数分别为(59.31±6.22)d、(6.28±1.11)d ;益气固表组患儿发生咳嗽的天数和发热的天数均少于参照组患儿,P <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小儿的多发病。此病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鼻塞等。在中医理论中,支气管哮喘属于“哮证”的范畴,呼吸道感染属于“外感”的范畴。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肺脾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屡感外邪所致[5]。支气管哮喘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虚、阴寒内生、外感寒邪所致[6]。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应从补肺固表、扶正固本等方面入手。益气固表防感汤具有益气养阴、扶正固表的作用[7]。方中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山药可健脾、补肺;云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射干可清热解毒、消痰、利咽;玉竹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白术可补脾健胃、燥湿利水;防风可解表发汗、祛风除湿;山楂可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黄芪可补气固表、托毒排脓;甘草可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8]。为了探讨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益气固表防感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笔者对长春市儿童医院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102 例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参照组患儿与益气固表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9%、96.08%,二者相比,P <0.05。在治疗后6 个月内,益气固表组患儿发生咳嗽的天数和发热的天数均少于参照组患儿,P <0.05。这表明,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益气固表防感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地减轻其病情,防止其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治疗后,益气固表组患儿血清CD3+、CD4+的水平均高于参照组患儿,其血清CD8+ 的水平低于参照组患儿,P <0.05。这表明,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益气固表防感汤进行治疗能改善其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哮喘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益气固表防感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改善其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益气固天数支气管
益气固表方对于肺脾气虚型免疫低下RRTIs小鼠IgA、IgG、IgM和SIgA的干预作用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基于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探讨益气固表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抑郁筛查小测试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曲霉与支气管扩张症研究进展
生日谜题
HAART疗法联合益气固本养阴汤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观察
益气固本胶囊对哮喘小鼠组织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P-Smad3水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