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究

2021-04-06 05:48李长生李事成苏鹏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病患者椎间盘腰椎间盘

李长生,李事成,苏鹏健

(三河市中医医院,河北 三河 065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连同髓核及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及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偏痹”的范畴。导致此病发生的外因有劳损外伤、外感风寒湿邪等。导致此病发生的内因有患者肝肾亏虚、脾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等。有研究资料显示,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见效快、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等优点。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究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6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三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39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病情符合《实用骨科学》(第四版)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n=119)和观察组(n=120)。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76 例,女43 例;其年龄为16 ~85 岁,平均年龄为(50.5±2.5)岁;其中病程<3 个月的患者有39 例,病程为3 ~6 个月的患者有41 例,病程为6 个月~1 年的患者有30 例,病程>1 年的患者有9 例;其中病变部位为L2 ~L3 椎间盘的患者有2 例,为L3 ~L4 椎间盘的患者有10 例,为L4 ~L5 椎间盘的患者有69 例,为L5 ~S1 椎间盘的患者有38 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77 例,女43 例;其年龄为16 ~86 岁,平均年龄为(51±2.9)岁;其中病程<3 个月的患者有39 例,病程为3 ~6 个月的患者有40 例,病程为6 个月~1 年的患者有30 例,病程>1 年的患者有11 例;其中病变部位为L2 ~L3 椎间盘的患者有2 例,为L3 ~L4 椎间盘的患者有12 例,为L4 ~L5 椎间盘的患者有69 例,为L5 ~S1椎间盘的患者有37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让两组患者在硬板床上进行绝对卧床休息,卧床的时间为1 个月。为参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方法为:1)使用4 ml 的骨肽对患者进行臀部肌内注射,1 次/d,共治疗4 周。2)让患者口服D2 磷酸氢钙,150 mg/ 次,3次/d,共治疗4 周。3)让患者口服萘丁美酮,0.5 g/ 次,2次/d,共治疗4 周。4)让患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0.24 g/ 次,3 次/d,共治疗4 周。5)若患者的年龄>45 岁,让其口服辛伐他汀,5 mg/ 次,共治疗4 周。6)若患者处于绝经期,让其口服己烯雌酚1 mg/ 次,1 次/d,共治疗4 周。7)使用125 ml 浓度为20% 的甘露醇及20 mg 的速尿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 次/d,共治疗7 d。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方法:1)使用100 ml 的浓度为0.9% 的氯化钠及10 mg 的七叶皂苷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 次/d,共治疗7 d。2)采用俯卧抖动牵引法及斜搬、旋转复位手法对患者的腰椎进行牵引复位。3)使用中药方剂对患者进行治疗。该中药方剂的药物组成为:党参、黄芪、淫羊藿、地龙、熟地、威灵仙、三棱、莪术、独活、狗脊、鳖甲、川芎、肉桂、补骨脂、苍术、防己、牛膝、杜仲、续断、骨碎补、白芍、巴戟天、菟丝子、山药、肉苁蓉、木瓜、伸筋草及桃仁各10 g,薏苡仁30 g,甘草、苏木、乳香、没药及姜黄各6 g。将上述中药用清水煎煮2 次,取汁200 ml 为1 剂,1 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共治疗4 周。4)采用外周神经阻滞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为:指导患者取俯卧位,用碘酒或酒精对患者病变腰椎及棘突旁1 cm的痛点及压痛点、臀部的痛点及压痛点、腘窝的中点、下肢的痛点及压痛点、足部的痛点及压痛点处皮肤进行消毒。对患者的上述部位进行穿刺,若其穿刺部位无放射痛、无回血且无脑脊液流出,采用6 号针头抽取混合液(将40 mg的曲安奈德、5 ml 浓度为2% 的利多卡因、500 μg 的维生素B12及10 mg 的山莨菪碱混匀制成)对其穿刺部位进行分层注射,注射量为每处0.5 ~1 ml。进行药物注射的同时,使用针头对患者的皮下粘连组织及结节等进行挑剥及分离。每周治疗1 次,治疗4 次为1 疗程。5)对患者的阿是穴、环跳穴、委中穴进行针灸治疗,1 次/d。连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差。优: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及体征均明显改善;良: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差: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存在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的情况,其疼痛可从腰部放射至小腿或足部。此病患者疼痛的程度与其腹压、活动程度、体位、天气变化等有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的结果为阳性。此病患者腰部僵硬、活动受限,或腰椎侧凸畸形,常感觉腿麻无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出现以下症状及体征:1)患者的趾背伸肌力、小腿的前外侧或后外侧及足皮肤的感觉减退,其胫后肌腱、髌腱及跟腱的反射减弱或消失。2)患者排大小便的功能出现改变。3)患者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硬膜囊,导致其马尾神经受损,使其出现便秘、排便困难、尿频、尿急、尿失禁等。4)患者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发生性功能障碍。目前,临床上常用X 线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或CT 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X 线检查时其正位片可见脊柱侧凸畸形,其侧位片可见腰椎的生理前突消失、发生假性腰椎滑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的上下缘发生骨质增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可清楚显示其突出的椎间盘神经根及椎管内的硬膜外脂肪,可分辨其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分为隆起型、破裂型和游离型),明确显示其硬膜受压的部位及程度,还可显示其腰部多节段病变的情况[1]。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CT 检查可清楚显示其椎间盘病变、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CT 检查时可看到其病变椎管内呈丘状突起、软组织肿块影(如椎间盘钙化可显示异常钙化影)、神经根鞘及硬膜囊受突出物挤压移位等情况。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CT 检查可排除其患有腰椎其他骨性病变的可能。与进行CT 检查相比,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分辨率较高。一般情况下,未合并有其他疾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沉指标、血清C 反应蛋白的水平、血尿酸的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其进行类风湿因子检查的结果呈阴性[2]。目前,临床上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进行保守治疗,并要求其卧硬板床休息3 ~6 周。对病情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进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但手术治疗后患者易出现气血亏虚,进而影响其后期恢复。采用外周神经阻滞疗法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可分解堆积在其痛点部位的病理产物,进而可改善其病变部位的微循环,发挥抗炎、止痛、消肿的作用。为此病患者使用甘露醇及速尿进行静脉滴注,可减轻其病变神经根的水肿,进而可减轻其腰腿疼痛及麻木的症状。为此病患者使用七叶皂苷钠进行静脉滴注,可增加其病变部位静脉的张力,进而可发挥抗炎、抗渗出、消肿、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为此病患者使用骨肽、D2磷酸氢钙、己烯雌酚及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可预防其出现骨质疏松。为此病患者使用萘丁美酮进行治疗,可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为此病患者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进行治疗,可提高其骨的代谢功能,增加其骨骼对钙质的摄取量,促进其软骨终板基质的修复及重建,进而可缓解其腰痛。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患者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骨失养,发生劳损外伤、外感六淫所致。此病多属虚实夹杂证,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以补肾为主,并辅以益气养血通络、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软坚散结、止痹痛、祛风寒诸法。本次研究使用的中药方剂中,党参具有益气生津、健脾补肺、提高免疫力的作用;黄芪具有补益脾肺、利尿消肿的作用,且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巨噬细胞向腰椎间盘病灶处聚集,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其病灶的吸收;牛膝及淫羊藿具有补肾、强筋健骨的作用;地龙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方中诸药合用可共奏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软坚散结、通络止痛、祛风寒之功。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的病理基础是患者髓核细胞数量的下降及外基质的改变。椎间盘内天然存在的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在内源性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受过度压力及低氧可导致椎间盘内干细胞及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维持椎间盘内干细胞的数量及质量是修复椎间盘的关键[4-6]。在本次研究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可增加其椎间盘内干细胞的数量,提高其椎间盘内干细胞的质量,改善其椎间盘内的微环境,促进其腰椎间盘及纤维环的修复,进而可改善其病情,促进其康复。

综上所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病患者椎间盘腰椎间盘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