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受手术后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及对其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2021-04-06 05:48苗灵灵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6期
关键词:肌张力肌力肢体

苗灵灵

(宜兴市中医医院骨科,江苏 宜兴 214200)

下肢骨折主要是由发生交通意外、从高处坠落等原因引起的。近年来,下肢骨折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此病。术后患者需卧床休养一段时间。有研究指出,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卧床休养期间,临床上应对其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以促进其康复。本文对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在宜兴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5 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对接受手术后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及对其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在宜兴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115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1)被确诊患有下肢骨折,且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2)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手术禁忌证;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参考组和中医组。参考组57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7 例;其中年龄最小的18 岁,最大的79 岁,平均年龄(41.4±1.3)岁。中医组58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27 例;其中年龄最小的19 岁,最大的80 岁,平均年龄(41.5±1.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术后,对参考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对中医组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具体方法是:1)中药熏洗护理。遵医嘱使用海桐皮汤对患者进行中药熏洗。海桐皮汤的方剂组成是:防风15 g、花椒10 g、红花10 g、透骨草6 g、海桐皮6 g、乳香6 g、没药6 g、当归5 g、川芎3 g、威灵仙3 g、白芷3 g、甘草3 g。用清水对上述药材进行30 min 的浸泡,然后对其进行煎煮。完成煎煮后,将药液置于熏蒸桶内,对患者的患处进行熏蒸,每次30 min[2]。2)情志护理。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对其情志状况进行评估。采用鼓励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其负面情绪。努力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提高其对护理的依从性。3)中医饮食护理。为患者调整饮食结构,让其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食物的摄入,例如肉类、牛奶、蔬菜、水果等[3]。在骨痂形成期,让患者多进食大骨汤、枸杞、大枣等食物。对于存在痰湿证的患者,让其多食用赤小豆、薏苡仁等谷物。对于存在阳虚证的患者,让其多食用桂圆、肉桂等。对于存在阴虚证的患者,让其多食用黑芝麻、枸杞等。4)早期功能锻炼。在术后早期,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健侧肢体主动活动、患侧肢体被动活动及主被动结合体位更换等训练。在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后,鼓励其尽早进行围床周运动锻炼,并逐渐过渡至户外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以有氧运动为主)。5)按摩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按摩护理。在进行健侧肢体按摩时,可适当增加按摩的力度,且可由患者自行或由其家属辅助完成按摩。患侧肢体的按摩须由护理人员完成,且按摩力度不得随意增加。在进行患侧肢体的按摩时,应沿肢体末端向近躯干端进行,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的回流。同时,需注意避开骨折处[4]。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采用FMA 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评价项目包括肌力评分、肌张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和协调平衡评分。各项评分的总分均为25 分,分数越高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对比

中医组患者术后下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参考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对比(d,± 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的对比(d,± s)

组别 术后下床的时间 住院的时间 骨折愈合的时间中医组 5.16±1.77 10.14±1.31 25.79±2.36参考组 8.59±1.78 14.09±1.32 32.08±2.37 t 值 9.43 11.95 20.23 P 值 <0.05 <0.05 <0.05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肌力评分、肌张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和协调平衡评分相比,P >0.05。护理后,中医组患者的肌力评分、肌张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和协调平衡评分分别为(22.37±1.01)分、(21.79±0.88)分、(20.24±1.32)分、(23.69±0.58)分,参考组患者的肌力评分、肌张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和协调平衡评分分别为(17.09±1.02)分、(16.99±0.89)分、(16.44±1.33)分、(18.44±0.59)分;中医组患者的肌力评分、肌张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和协调平衡评分均高于参考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对比(分,± s )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对比(分,± s )

组别 肌力评分 肌张力评分 关节活动评分 协调平衡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中医组 11.23±1.05 22.37±1.01 11.05±1.19 21.79±0.88 10.14±2.05 20.24±1.32 14.04±0.57 23.69±0.58参考组 11.22±1.06 17.09±1.02 11.07±1.18 16.99±0.89 10.15±2.06 16.44±1.33 14.05±0.55 18.44±0.59 t 值 0.26 10.72 0.76 10.20 0.81 11.21 0.78 11.65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骨折。罹患此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外科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下肢骨折的主要方式。但术后患者恢复的时间普遍较长,在此期间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以促进其康复。有研究指出,对接受手术后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显著改善其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防止其发生压疮、便秘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本次研究的结果所示,中医组患者术后下床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参考组患者,P <0.05。护理后,中医组患者的肌力评分、肌张力评分、关节活动评分和协调平衡评分均高于参考组患者,P <0.05。这与陈林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接受手术后的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肌张力肌力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