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编演——为小学语文教学着色

2021-04-07 10:39张瑞青
学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小学语文

张瑞青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语文课堂,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语文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实践能力,做到让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进一步融合,赋予语文课堂新的生命力,增强语文活动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展开具体的探究,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关键词:课本剧编演;小学语文;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2-01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58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课本剧编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手段,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与运用。很多教师在构建多元化语文课本剧编演活动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依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课本剧编演教学形式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把课本知识用故事与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需求,构建科学化的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活动,让课本知识能够真正融入课本剧编演实践活动中。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课本剧编演的必要性

(一)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差,且普遍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无法理解词语与句子的情况,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课本剧表演教学方式,则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语文教学活动,而且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与表达能力等,通过对话与交流,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另外,还能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探究欲,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二)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课本剧编演能够丰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展现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时候通过口头讲解来传授知识,教学模式单一,没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会耗费自己的大量精力,而且无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本剧的编演,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语言表达与智力展示机会,让小学生在创造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除了教师安排活动之外,还可以让小学生对剧本进行自主策划与编演。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中更好地感受語文学科的实践美与创造美。

(三)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课本剧编演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是一种集艺术与语言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所以要想展现出课本剧编演活动的教学功能,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文化素养与专业化水平。为了使课本剧编演活动顺利开展,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进而了解语文教学的规律,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同时,课本剧编演活动能够让教师更为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与认知能力,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自己的教学工作,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教训,制订出更为科学的适合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语文教学方案。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的策略

(一)注重课本剧编演的知识培训

要想让剧本编演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校需要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课本剧编演这一教学方式相关内容的培训,通过教研活动或者实践活动让教师对于课本剧有更为全面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比赛或者评选的模式激发教师参与课本剧编演研究活动的自主性。在课本剧编演的教研活动中,学校需要设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对于一些表现积极、提出有价值建议的教师进行相应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本剧编演教研活动中去。同时,学校与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开展课本剧编演的相关培训,因为课本剧属于一项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才能够在课本剧编演活动中准确展示课文内容;要想使活动顺利开展,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课本剧编演技巧与方法,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让教师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课本剧编演的作用,从而能够加强对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的重视,以此来丰富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构建理想化的语文课堂。

(二)改变教师对于课本剧编演的认知

教师要想借助课本剧编演活动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改变对于课本剧编演的认知。当前,很多教师缺乏对课本剧正确的认知,认为课本剧编演过程较为复杂,会浪费较多的课堂时间,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进度。这也导致教师很少在语文课堂中组织课本剧编演活动。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课本剧编演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致使课本剧编演活动模式较为单一。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认知,充分意识到课本剧编演对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能的重要性。另外,对于课本剧编演耗费过长课堂时间的问题,教师则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认识到当前素质教育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互统一,除了在语文课堂中实现剧本创作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让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也要获得学生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让他们对语文课本剧编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课本剧编演活动,这样既能够让家长更为全面地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状态,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课本剧编演活动中,获得理想的语文课堂学习效果。

(三)课本剧编演需要贯串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课本剧编演要贯串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当前,很多教师认为语文课本剧编演只是单一的教学环节,从心底里缺乏对课本剧编演的重视,这样是无法展现出课本剧编演教学的优势的。因此,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在课本剧编演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让课本剧的编演落实到整個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本剧编演创作任务,让他们通过略读,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导学生去联想课本剧活动场景与人物特征,为开展正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打好基础。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难点与重点内容讲解过程中融入课本剧编演内容,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呈现课本内容,帮助他们更为全面地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与核心主题。而且,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指导者,在具体的课本剧编演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语文学习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相应的课本剧编演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本剧编演活动中。教师要合理把控语文教学活动中课本剧编演的尺度,严格操作与把控每一个环节,不要让课本剧编演成为知识灌输的工具。在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给予学生指导,无论是课本剧编演的选材,还是课本剧的结尾设定,教师都要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来解决课本剧编演活动中的矛盾冲突,让课本剧编演活动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

(四)鼓励全员出演课本剧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课本剧编演活动,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做到相互借鉴与集思广益。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对于事物的认识存在不同的见解,因此,在课文解读过程中,学生对于人物与故事情节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对课本剧的编演内容也会存在差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最佳的课本剧编演方案,让他们对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本剧编演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自由选择课文中的角色,因为学生的性格不同,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才能够做到感同身受,做到准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让课本剧编演活动展现出一定的语文教育功能。教师要给每一个小组设定不同的课本剧编演主题,让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还能够让学生多角度来分析文本内容,全面掌握教学知识。教师要营造愉快与融洽的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释放学生的天性,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意识到课本剧编演的重要性,引入多元化的课本剧编演策略,让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更加有趣,内容更加丰富,为小学生构建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与氛围,从而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记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充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同时,教师要让课本剧编演活动贯穿于整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以此来约束学生的学习思想与行为,明确文本内容的核心主题,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左永娟.课本剧:“演”出语文之美——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编演课本剧[J].语文知识,2017(12).

[2]徐筱婷.项目教学法在课本剧编演中的应用——以《三打白骨精》的编演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1).

[3]崔淑兰.会考背景下民族预科一年制大学语文“双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学研究,2020(3).

[4]雷再荣,胡红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形式——编演课本剧[J].四川教学学院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小学语文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如何在电工电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